回覆列表
  • 1 # 天山月3

    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又樹起替天行道大旗,很明顯梁山的方向不再僅僅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了。

  • 2 # 騎士悠然行

    聚義廳改忠義堂,是宋江內心的一種表露,初心已改。毛主席說,水滸的要害是投降。投降派宋江,妄圖與朝延和解,重入官體,得一名分,結果把梁山帶入了邪路,走向了覆滅。

  • 3 # 聞聲36

    晁蓋和宋江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若把"逼"字用在宋江身上更顯的確切些。

    宋江本來是鄆城縣的一名押司,

    宋江其人,在整部《水滸傳》中是第一號人物,面黑身短,為人慷慨,仗義疏財,具有一定的謀略和政治抱負。曾一時紅遍江湖,贏得了讚譽!由於殺惜及後來酒後寫反詩,受到朝庭的追逋而逃亡保命的。逃亡只是權宜之計,一有機會就會去做他的順民!

    晁蓋其人僅是鄆城縣東溪村一個保正,仗義疏財,愛結識天下好漢,由於其的霸氣,在江湖上也頗有名氣,由於與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也被逼逃梁山。所以,晁宋二人初上梁山靠,儘管情況異同,但均是被逼出來的,是保命的,初心不存在一個為"義"來,一個為"忠"來!

    上梁山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攻城掠地,打家劫舍,聲勢越來越大,晁蓋和他的一幫弟兄整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顯得是那樣的豪爽仗義,有一種今日有酒今日醉,莫管它日是與非。過著一種得過且過,悠然自得的生活。

    作為有謀略,有政治抱負,講孝道當順民的宋江卻是另一種打算。不願揹著賊寇,盜匪之名,不願落下不孝子孫,不忠子民千古之罪名。

    晁蓋時的聚義廳中的"義"只是兄弟間的情義,沒有其它深刻的含義。晁蓋死後宋江改其為"忠義"堂,說穿了,忠義中的"忠"字,就是忠君,是為其招安作的倫理,政治準備!其打出的"替天行道"大旗是為肅清其賊匪,正名為忠臣良民的宣誓(或者叫宣示)!

    初心保命是相同的!以後之不同是由於情勢之變,人的志向不同而變的!

  • 4 # 胡灣林國祥

    晁蓋與宋江不就不是一路人。

    晁蓋在當地本來是富豪,仗義疏財。後來因劫生辰綱之事東窗事發,不得已上的梁山。其上梁山的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官府拿捕。在梁山聚集一幫兄弟也是想劫富濟貧,沒想過效忠朝廷,所以給議事大廳取名為聚義廳,意為聚集江湖仁義之士,替天行道。

    宋江上梁山,是被梁山好漢劫上去的,是被綁上去的,他本人是及不願意上去,因為他出身官家,看不起落草的。所以宋江上梁山之後一心想著的是怎麼洗白自己,想要洗白自己,就必須想朝廷表忠心,所以改聚義廳為忠義堂。

  • 5 # 天馬154030281

    同是扶危濟困,仗義疏財,高舉義旗武裝反抗官府,晁蓋和宋江在義軍最終奮鬥目標和歸宿迥然不同。小吏出身,有著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之望但又屢造奸人陷害被逼無奈而上粱山的宋江,按照他宿願,受招安,走正路,一上山即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把晁蓋等好漢反抗官府,為窮人打天下的最初願望扼殺,改成鬥爭為招安作籌碼變相投降的路線,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哪場球賽讓你覺得最精彩,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