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954035194556
-
2 # 陶式防務評論
其實BT坦克在1941年並不是過時,而是存在大量其他問題,尤其是後勤管理問題。
說到BT坦克的效能是比較落後,但這是和T-34、4號坦克比。德軍在1941年大量裝備的還是2號、3號以及38t坦克,BT坦克並沒有差到哪裡去。
要知道,德國在西歐發起閃電戰的時候,就連3號坦克都不多,所以不得不用繳獲的捷克35t、38t湊數。35t、38t和早期3號坦克,裝的還是37毫米炮。
BT坦克真正的缺陷,主要還是裝甲太薄弱,最大厚度不超過25毫米,基本和紙一樣薄,相比之下德軍坦克的裝甲厚的多(38t加厚到50毫米,3號坦克加厚到60毫米)。所以在諾門罕戰役中,竟然能被日軍擊毀上百輛。但是BT坦克有自己的優勢,至少45毫米炮還是可以頂一頂的,而且BT坦克速度特別快,這對於快速機動是有利的。
所以說,BT坦克在蘇德戰爭初期一敗塗地,主要是其他問題導致的,而不是單純的效能問題。
第一,BT坦克被錯誤使用。蘇軍在開戰初期,用大量坦克當突擊武器和步兵支援武器,用來對德軍進行反衝擊。結果,就是薄皮的BT坦克貿然正面出擊,在毫無隱蔽的大平原上被德國步兵、炮兵和坦克被大量擊毀,即使是德軍最弱的37毫米炮,擊毀這些坦克也毫無難度。這是用蘇聯坦克自己的弱點,硬剛德軍的長處。
第二,BT坦克的後勤維護太差了。蘇軍此時正處於新舊裝備的替換時期,大量生產能力都給了新式坦克T-34和KV-1,包括零件生產和車載裝置供應。結果是,新坦克沒有準備好,舊坦克的零件補給先被停了。導致開戰後,新式T-34的彈藥不齊,後備零件不齊,而舊式的T-26和BT坦克的後備零件也不齊!前者是生產沒跟上,後者卻是自己主動停產導致的!這就是蘇聯軍方後勤管理混亂的一個體現。
結果就是導致,大量新型T-34、KV和舊式BT坦克,在戰場上都是同樣悲劇,稍微有一些故障或損傷,就不得不被放棄,成了“一次性坦克”。而德國坦克,是修了再修。
開戰時兩萬輛蘇聯坦克,到了年底就快打光了。而德軍開戰時候的5000輛坦克,卻似乎沒有減少多少。這就是後勤管理的差距。
-
3 # 歷史軍魂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擁有6000多輛BT系列坦克,其中多數的型號為BT-5和BT-7。BT系列快速坦克當時是一款比較先進的輕型坦克,它的有點就是機動性強,火力為一門45毫米坦克炮。此時的德軍的2號坦克和3號坦克的火力均不如蘇聯的BT坦克,缺點就是裝甲防護較弱,只有13-15毫米,不僅無法抵擋德軍的反坦克炮(戰防炮),甚至連德軍的反坦克槍也無法抵擋。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擊毀了許多蘇軍的坦克,蘇軍的BT系列快速坦克成為了墳場,加上蘇軍的後勤保障較差,大量完好無損的坦克被蘇軍丟棄在撤退途中。
回覆列表
BT快速坦克做為蘇聯機械化的前鋒,為蘇聯在1941年至1942之間擋住了德軍的閃電戰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也為蘇聯製造更多的T34坦克爭取了大量時間,可以說沒有BT坦克,就沒有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