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聽語文老師說白居易人品很差
0
回覆列表
  • 1 # 書房記

    詩人白居易在29歲考中進士,37歲任左拾遺(諫官),他在唐朝走下坡路的時候,反對宦官專權,想竭力挽回殘局。之後,他先後任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可謂名滿天下。可以說,白居易在唐朝算是一位敢直言、幹實事的好公務員。

    白居易請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宮女,這樣做既能縮減開銷,還能減少社會的曠男怨女。皇帝雖然欣賞他的才華,但也丟了天子的顏面。白居易屢次直諫,唐憲宗心中自然不快,有一些宦官趁機誣陷白居易,皇帝也就順水推舟將他貶為地方公務員。

    白居易先後在江州、蘇州、杭州等地任刺史,依舊坦蕩剛直,政平訟簡,為民謀福。比如,在杭州時,白居易大興水利,修築了西湖白沙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公堤”。他離開杭州時,百姓與下屬官員送行了十多里。

    當然,人都有兩面性。白居易為官不錯,在做人方面也就暴露了他的另一面。據說,白居易被視為“好色無良文人”,主要是因為長期蓄養家妓。如果,有心人讀一下白詩人2812首詩的話,詩人確實做到了“憶妓多於憶民”。而且,白居易對家妓要求極高,一旦年老色衰以後就讓年齡小的家妓替換,更換頻率比較高。

    白居易曾與湘靈同居但娶的卻是有背景同僚的楊氏女,還曾挖過好友元稹(白居易與元稹是好友,在詩壇上有“元白”之說)牆腳勾引薛濤(才女、名妓),寫詩使關盼盼(名妓)絕食死亡等,這些“罪狀”大概就是語文老師說的“白居易人品差”的原因吧。

    另外,白居易除了在家蓄養家妓外也好出去喝花酒。他對歌妓舞女情有獨鍾喜愛,常以鮮花來隱晦表達情感,比如“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故而白居易又被稱為“風流太守”。這些確實說明,偉大詩人也有不偉大的另一面。只有全面瞭解白居易的生活,我們才能全面瞭解這個真實的白居易。

  • 2 # 老豬的碎碎念

    【原來你是這樣的“白居易”】

    老白的詩文幾乎膾炙人口,筆者在這裡就不多談了,今天就特來說說你們可能不知道的事兒,在大唐這幾千詩人盛行的年代,白居易在個人生活上算是一朵亮麗的奇葩,因為他因為不愛洗頭洗澡而火啦,當然了,空口無憑何以為證?

    這麼說當然有證據了,這個就可以在老白自己的詩文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一如白大俠在《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中所寫“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一詩中就明確的說了,我這頭髮呀,已經非常的稀疏了,我這大半年才洗一回澡(好能忍),並且就這樣還是一洗就禿,不如不洗啊,真實愁死了。還有在另一首詩《沐浴》裡也說自己“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哎呦媽,這再次坐實了白居易不愛洗澡的生活習慣,並且聽起來還特別自豪的樣子呢。以至於有些網友聽聞此事後,大呼毀了三觀,這和想象中的大詩人的形象格格不入啊,說以後看他的詩都有陰影了,萬萬沒想到這些詩文都是一個邋遢老頭寫的。

    至於所謂人品,無非就是那些床上之事,這些東西都沒有辦法驗證,而且老白也不可能自己寫在詩文中,不像不洗澡這事自己反覆證明。在加上現在黑名人之風愈來愈烈,很多的東西都是謠言而已了,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歷史沒有真相,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已。

  • 3 # 司馬長史

    白居易給人總是悲天憫人一幅救苦救難的樣子,還寫下了《上陽宮》、《琵琶行》同情女子的詩,但是走出詩歌后他是個無行文人,他在家養有很多仕女,還比朝廷規定的人數多,而且他也到處炫耀他的美女們。

    更令人嫌的是他在《追歡偶作》中寫道:“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

    意思是說“我家養的家伎,每過三年,我就嫌她們老了醜了,又換一批年輕的進來。”白居易公然以此自炫,這時他還是幾十歲的老翁了,而他的家伎才十八九歲。還有他還多管閒事,他的朋友張愔病逝他的妻子關盼盼矢志守節,十年不下燕子樓,白居易居然認為他為何不以死殉夫,性情貞烈的關盼盼在十天後絕食而死。白居易的種種行為表明他就是個無行文人!

  • 4 # 桃源居士45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其歷史侷限性,脫離了當時的歷史,以今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都是非常可笑的。並且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歷史,恐怕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符合現代的行為標準。

    如果搞一次穿越的話,那些肆意汙衊古人的人,古人的優點恐怕是一點也學不到,古人的缺點怕是無師自通,比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己寫不出《賦得古原草送別》、《賣炭翁》、《觀刈麥》、《琵琶行》和《長恨歌》,我就抓住你的私生活把你搞臭,這是典型的恨人有恨己無、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陰暗心理的表現。

    對於白居易,我只要欣賞他的詩歌就好了,對於他的那些八卦,只有無聊的人和別有用心人才感興趣。隱惡揚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對於古人沒必要抓住他的一個缺點不放,並且大肆渲染,無限放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飾品需要哪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