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十五度說
-
2 # 藍n博
七年的英法戰爭是英法爭霸的最激烈的一次爭鋒。
總結其失敗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法國長期戰爭導致國力消耗巨大歷史上英法兩國發生了多次交戰,皆互有勝負,在七年英法大戰之前,法國在整體上佔優勢,從1214年布汶戰役法國主導Continental秩序以來,法國在軍事上既要對付來自Continental的潛在威脅,又要對付來自英國海上的威脅。從歷史上看,法國在戰爭中無力進行長期,多方位(陸地+海上)的消耗,這點在1688年至1697年的大同盟戰爭上得到了體現。法國在外作戰每年花費3700萬利弗爾,支付給盟軍的津貼每年5500萬利弗爾。七年的鉅額消耗,導致國家的財力大減,最終導致財力二空。
二、法國對海軍的戰略定位出現偏差雖然在17世紀法華人,開始重視海洋,到海軍的作用是為了保護商船團隊,而並不是拿來與敵人爭奪制海權。眾所周知,英國是個島國,制海權相當重要,與英國相比,法國缺乏海洋精神與海戰經驗。
三、戲劇性變化地盟軍法、奧、俄聯軍在對普魯士的作戰中於1758年開始已經逐步佔據優勢,到1759年勝利已經一尺之遙了,但俄國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在1762年去世。親普魯士的彼得三世上臺,奧地利也退出了,法國陷入孤立,在Continental戰場上敗上加敗。
儘管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在英法七年戰爭的過程中法國的綜合國力要略微強於英國,英國在海軍上有著微弱的優勢。當時英國的海上殖民地要少於西班牙和法國,在這場殖民地鬥爭的戰爭中英國獲得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為後來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殖民基礎。
法國的失敗原因人心不足蛇吞象。
法國政府當時的目標並不明確,態度十分模糊,既想要陸地也想要海洋,標準的吃著碗裡看著鍋裡,沒有足夠攻破的態度和決心。一直都在海權與陸權之間左右搖擺,從戰爭的開始到戰爭的結束這七年之間,法國政府猶豫不決沒有確定好自己的位置。英國種戰爭的一開始就目標很明確,取得制海權。英法戰爭期間法國還在於奧地利發生戰爭,奧地利的目的也很明確,這個國家不在乎制海權目標在於陸權。戰爭期間最忌諱的就是雙線開戰,法國犯了忌諱,不僅與海上強國英國開戰還一路上強國奧地利開戰。戰線拉長,國內經濟以及物質輸送都有巨大的壓力,法國政府財政不堪重負,戰爭打的十分吃力。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海軍曾稱霸歐洲,到了七年戰爭時期法國的海軍已經不如英國和荷蘭了。在歷史上七年之戰也有自己的原因歐洲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利益糾葛導致了結盟與對抗。在路易十四時期英國佔領了法國的兩個戰略要地,完全扼住了出海口。殖民地的戰略物資沒有辦法運輸到法國本土。再加上法國對戰爭的準備並不充分,倉促之下就宣佈開戰。當時整個朝廷對於殖民地之間的爭奪戰並不熱枕,他們最關心的只是歐洲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