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幻冰雲

    所謂“海派相聲”的概念,據我所知,提出已有好幾年了,一些來自北方的年輕人,如活躍在上海的電視螢幕上的主持人金巖、王自健等,當然也有上海本地的一些年輕人,就曾打出了“海派相聲”的旗號,只是,他們的相聲說的是普通話,並沒“與吳儂軟語結合”,與一般的相聲幾無差別,難道在上海說的相聲就叫“海派相聲”?上海是一座善於接納不同文化的城市,對任何優秀的文化作品問題持歡迎並虛心學習的態度。十多年前,“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異軍突起,他對於上海市場非常重視,幾乎每年都會前來演出。我有一次也前去看了他的表演,記得當時的演出場地是長寧國際體操中心(現正在重建之中),全場爆滿,而且觀眾的反響很是熱烈,不時整齊地發出“籲”的聲音,與他互動。“德雲社”也曾在上海演出過,它的節目也能因此歸於“海派相聲”的範圍?顯然,誰都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 所謂海派文化,按照一般的定義,應該是既有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的古典與雅緻,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海派文化應該具有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按照這樣的定義來推論,“海派相聲”其實早已有之,那就是流行於上海及蘇南、浙江一帶的曲藝表演形式——獨腳戲(滑稽)。獨腳戲主要是兩個人表演,至少從形式而言,與相聲非常接近。只不過前者是用上海話表演,後者是普通話表演。從獨腳戲擴展出來的還有滑稽戲(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節),那則可以歸入戲劇的範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獨腳戲在上海和江浙一帶始終處於長盛不衰的狀態,周柏春、姚慕雙等明星家喻戶曉,並流傳下來一些優秀的節目。當時,有人說獨腳戲就是“上海的相聲”,上海滑稽界還不屑於這樣的說法。但在我看來,如果真要研究“海派相聲”,至少是不能排斥獨腳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當中提按、使轉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