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小慶
-
2 # 時評雜談達人
主要原因是人體體積過大,不能像精子、卵子、早期胚胎那種體積很小的東西一樣能被快速冷凍。被冷凍的機體(含有大量水分)在冷凍降溫過程中透過0℃—-60℃的溫度區間時會產生冰晶,冰晶會刺破、裂解細胞。使細胞出現不可逆的失活。所以,降溫過程中應使被凍的機體快速透過上述溫度區間,才能避免大量細胞被冰晶傷害。
而人體體積太大,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能做到一下子把人體“凍透”的裝置。冷凍時,可能人體表層是達到那個效果,但深層就達不到那個效果,也就是說人體在冷凍過程中深層組織器官由於不能快速被“凍透”透過上述產生冰晶的溫度區間就有大量細胞被冰晶破壞。如果是普通組織器官還好說,但是如果收到破壞的是大腦、心臟、腎臟等非常精密和重要的組織器官,其後果是致命的,即便解凍人也不可能復活。
單個細胞的冷凍恢復相對容易,但是整生物個體就很難了,尤其是複雜的多細胞生物
生命的本質是生化反應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生命活動的本質都是無數種生物化學反應的活動結果。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固定釋放氧氣供動物呼吸,這一生命活動實際上有多個直接生化反應來參與其中來具體完成體現的。我此時雙手敲鍵盤執行著大腦發出的指令寫下相關的文字也都是一系列生化反應來完成的。那麼,既然是生化反應,就必須有以下幾個條件:酶蛋白、底物、反應需要的溫度、能量、各種輔助因子以及相對封閉的區室化結構。
冷凍儲存的原理冷凍儲存細胞就是使生化反應所需要的溫度條件不具備而停止了生命活動。所以,細胞可以儲存很久。當細胞恢復到正常溫度後,生命活動就會繼續,細胞依然保持活性,比如試管嬰兒用到的精子都是冷凍儲存的。敲黑板:以上只是非常理想的條件下的情況。因為無論是冷凍還是解凍,這兩個過程處理的不好就會因物理變化使細胞膜或者內部的細胞器等結構發生不可逆的破壞,這樣就算恢復溫度了,但區室化結構不存在,那細胞要麼解體了,要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最終都會死亡。多細胞生物尤其含水量高的動植物之所以不能凍存,一部分原因是以上情況導致的。比如將一隻小白兔凍存(有點殘忍),冷凍或解凍時,體內外的細胞凍存速度不一致,細胞含水量不一致,所以有可能凍存時產生冰渣將細胞刺破解體。更重要的是,當大腦等重要器官在冷凍或解凍時,若控制不好使其缺氧和供能不足超過一定時間後,就會導致核心器官死亡而最終使整個生命體死亡。但是以後也許會突破這個冷凍技術,不是報道過有人想把自己的冷凍起來,未來再解凍來看看未來的世界。2017年5月,中國首例人體低溫儲存在濟南完成,因病去世的展女士臨終前留下遺願:捐獻自己的遺體用用於科學研究,在其停止心跳後,其遺體立刻被送到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最終其體內外溫度都穩定在-190℃以下。
植物另類的冷凍儲存高等植物其實可以冷凍儲存,我們國家的種質資源庫就是主要靠冷凍儲存各種種質。這就是植物種子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植物種子很重要的一個特性就含水量低,所以冷凍儲存這些幹種子時,不會因產生冰渣而破壞細胞,只會因低溫而降低種子的生命活動從而長期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