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引航者雲歌

    這個問題是建立在你個體的認知上吧,也即他的不會分享是“你認為的不會分享”,他的大方是“你認為的過於大方”。那麼你怎麼知道在孩子的心中,他是如何定義分享事物的價值呢?再問一下自己,其實你是在擔心什麼呢?你擔心的是你認為的“損失”吧?不要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這一點透過你能提問可以看出來,你做的很好。那麼,不要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孩子這一點上,我的建議是和孩子溝通,問他,他的思維是什麼。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孩子,很快就會學會獨立承擔自己的行為結果(無論好壞)。相信,這才是你想要的結果吧。

  • 2 # 趣佳教老師說

    根據日本的研究,家長可分為兩大步驟來執行:

    (1)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先這樣做:

      多數時候,大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要求孩子單方面來「配合大人」。「我想要這樣做、你想要那樣做」,雙方立場不同,若又溝通不良,孩子自然會生氣尖叫。因此大人應對孩子多一些包容與耐心,體諒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1歲半~3歲的孩子處於反抗期階段,厭倦了什麼事都被大人伺候得好好的,開始想自己做事情。大人應賦予他一些簡單的「任務」,讓他操作簡單的事情,孩子一旦開始建立成就感,尖叫問題也會隨之獲得解決。簡單的「任務」包括:讓孩子自己吃飯(一開始孩子會亂抓亂塞,吃得很髒,大人不應放棄)、給予孩子容易穿的鞋子或無鈕釦的衣服,練習自己穿。

      想要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提前釋放出預告的訊息。例如:「你再玩兩次,我們就要回家了喔!」先讓他知道並做好心理準備,而不是突然就不能玩了,孩子容易反抗大叫。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儘早建立互動的規則與溝通的橋樑。

      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別一直催促他。當孩子被逼急了的時候,也會失控尖叫。例如大人不要不耐煩地催促孩子:「你趕快吃,沒有時間了!」而是應該替孩子預留充分又合理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

      大人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愛尖叫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發展階段,多數人都會經歷這個時期。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儘早建立良性互動的規則之外,也應多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與言行,當孩子開始煩躁不安時,就要及早做準備。

      (2)當孩子開始尖叫時,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

      「他有他的立場、我有我的立場」,當孩子還不太會表達時,大人應該先替孩子說出他想做的事,再問孩子「是不是這樣?」例如:「你是不是想玩車車?」如此一來也能加強親子之間的互相信賴。

      當大人語氣越強、反應越大時,其實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尖叫一波接著一波,因此大人應儘量心平氣和,用和緩的語氣輕柔地糾正孩子。但注意在糾正之前,要先詢問孩子「為什麼尖叫?」要先知道孩子尖叫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地制止而已。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看看那是誰來了?」或是抱抱他,跟孩子玩遊戲或讀書。

      如果手邊正好有手機或相機,可錄下孩子尖叫的影像,事後再播放給他看,告訴他這樣做哪裡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古屋有GU嗎?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