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趣侃歷史
-
2 # 俏狼LayLow
歷史秦趙爭霸的分水嶺在長平之戰。
在秦代,上黨郡範圍廣大,包括如今的河北涉縣、晉中榆社、左權、長治、晉城東部(西部的陽城沁水屬河東郡) 一帶。如果上黨郡直接落入秦國手裡,我認為對趙國至少有三個劣勢:
1、在政治上,秦國贏得攻韓之戰的勝利,開拓大片土地,極大提高了秦國對外擴張的信心和士氣,同時打擊了趙國抵抗的信心,給趙國統治階層和百姓形成強大的政治壓力。
2、在軍事上,仔細看一看上黨郡的位置和地形,它處於太行山與河北平原的接壤地區,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是秦國通向趙國的要地。秦國一旦佔領此地,不但邊境距離趙國的都城更加近了,而且出擊趙國時居高臨下,非常具有軍事優勢。因此上黨郡在軍事上對秦趙兩國都相當重要,而趙國佔領該地則將國防線向西推進了一大步,更有戰略縱深。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大增,秦國要滅六國是既定方針,不會改變,所以如果秦得到了上黨,雖然短期內趙國不會有危險,但長遠來說,秦國遲早會對趙用兵,到那時一個上黨郡再加秦國的幾年發展,趙國將陷入完全的被動。
其次,上黨趙國也不是沒能力染指,在長平之戰以前,趙國就軍事實力來說是有能力和秦國匹敵的,再加上南韓的幫助,打敗秦國可以說是有較大把握的,尤其是在秦國是遠征,而趙國是據守的情況下,趙完全可以和秦打持久戰,消耗戰(也就是廉頗的打法)來拖垮秦國的,只可惜趙王用錯了人,派了趙括去抗秦,將原來六四開的局面徹底玩崩。
所以,就當時的形式來看,趙國不接受上黨,那就是變相的削弱自己而強秦,接受上黨的話,反倒可以強大自己己而弱秦,在接受上黨這件事上,趙國的決定沒錯,錯就錯在趙王用人不當,致使趙國不但沒得到上黨,反而損失了精銳士兵,使自己元氣大傷。
是否接受上黨這件事,是長平之戰的起因。秦國貫徹“遠交近攻”政策,攻打南韓,南韓獻上黨17城給秦國以求息兵。但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轉而獻之與予趙國,秦國一怒之下起兵攻趙。☞上黨地形
如果趙國拒絕接受上黨,以秦昭襄王的野心,秦趙終有一戰,只不過不再是長平之戰,而是晉陽之戰或者邯鄲之戰了。而這兩地地理位置對趙國來說都不如長平。所以必敗無疑。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如果趙國放棄上黨之地,上黨就屬於秦國,秦國東征就可以直接從搶到出兵。上黨緊領闕與,秦軍一旦突破闕與,就直接割斷了趙國晉西北與華北平原地區。如果秦控制了山西地區就可以威脅河北平原,這樣秦國就可以從三面進攻趙國國都邯鄲,對於邯鄲是非常不利防守的。
其次,從策略上來看,上黨入秦,南韓變得孤立無援,很快韓地都會變成秦地。按照秦國范雎“遠交近攻”的政策,攻打趙國也不遠了。秦趙爭霸不可避免,至於勝敗與否就要從下面的兩個國家的戰略目標來看看了。
再次,從戰略目標來看。自秦獻公至當時秦昭襄王幾代秦國國君的人生目標,以及國內實施的所有關於農業生產,軍功獎勵,政治改革的目標都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反觀趙國,對於是否接受上黨地區,政見都不能達成一致,戰爭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國家利益。
☞上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