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德儒商書院

    用法家的核心思想來闡述分享一下:

    法家的思想主張“以法治國”,法家認為法律可以“定分止爭”。也就是可以明確物的所有權。基於法是老百姓行為的準繩,法在治理國家時有著巨大作用的認識。

    法家“以法治國”的思想提出後,遭到了儒家“以禮治國”的反擊,兩者爭鋒相對。這裡主要分享一下法家的論點,法家認為用重刑能制止的,用輕刑不一定能,用輕刑不能制止的,用重刑一定能制止。還有“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還提到,一個國家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要達到社會的長治久安,要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就得有權威、公正、穩定、成文的法律來維護,還得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家對於人性的觀點是“人性本惡”,他們認為“好利惡害”是所有人的本性。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爭先恐後的去做,對自己無利的事情一般不會做,但所獲利益要取之有道,做人要問心無愧,這是我們做人做事要注意的。

    法家反對復古思想,主張積極進取、銳意改革。並在商鞅的三世說基礎上,提出了“世異則事異”的歷史進化理論。法家的這一觀點,說到底就是不因循守舊、主張創新,並且創新的條件是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找到發展的規律,做出相對於的策略。

    此外,法家的“厚賞重罰”的思想運用好了就能很好的激勵人,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於穩定和諧社會有著積極作用。我們將法家思想的核心理論簡化為法律、權術、審時度勢。運用到個人、集體創業、行事中,依照法律規定操作,必然受到法律保護,在規則制度面前鐵面無私,但必要是還得運用權術,制度解決不了的要靈活得體的利用權術擺平。大局要想穩定發展,還需要審時度勢。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識時務者一味蠻幹。

    從中國歷史上來看,依照的是外儒內法。而把法家思想運用到極致的一個國家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管理嚴厲的國家,強調法治,而且是強政府模式,在法律範圍內,嚴格執行。

  • 2 # 觀v風

    大秦如何滅亡 苛政 不是嚴歷 而是太細化了 道 德 法 法為下策 天網恢恢 明白道 的理 比啥都強 吸毒者 難道不知毒品危害嗎 法家 西方法律 事無鉅細 太扯了 往上追還有德 還有道 我們不能活在一維空間

  • 3 # 網織的城堡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民貴君輕”。個人認為,國家機器作帶領普眾走向健康文明環境未來的導航儀,最應該首先規範其政黨、機構、組織等核心細胞。歷來,法家為治國都主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核心是法治。過度自由肯定會失去應有的秩序,因為作為單一個體的人總是會試圖挑戰已有格局,又試圖去建立起服務於自我的格局,迴圈往復,這應該就是人類進步程序中的羈絆,也即自私,也包括政治自私。從政治的任何角度去理解世俗化的東西都不能找到理想的答覆,因為政治是權利格鬥的遊戲,它無法徹底實現其欲約束起來的目標,哪怕一段時間約束起來了,不久又會被打破,而法家理想的規則也會同時被打破。所以,法家理想狀態下的政治生活根本不可能實現,討論這個命題其實沒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嘴唇厚怎麼辦?如何瘦嘴唇,讓嘴唇變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