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靜致遠dd
-
2 # 狐筆春秋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但問題是,這行軍作戰的謀略,並不是說你有一個多麼威武的父親就可以的,也不是說有個多麼牛逼的師傅就教得了的,更不是說多翻幾本兵書就能學會的。畢竟,謀略這個東西,首先得有先天的資質和天賦,不然再勤奮努力,也不過只能稍勝常人而已。在這點上,我就比較贊同牛頓所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則是這百分之一的靈感’。也許,這跟我們從小背下來的不太一樣,那我也只能說,小時候的我們被忽悠了~
天賦,這個東西要麼不說,一說出來就會讓人感覺很殘酷,因為命運實在太不公平了,就像張良得自黃石老人的謀略只有劉邦聽得懂,其他人都不能理解。搞得張良不得不發出‘沛公殆天授也’的感嘆。同樣的,在歷史上,虎父犬子的事情比比皆是,更何況諸葛瞻不僅不是犬子,反而還非常優秀~
他從小聰明異常,以至於諸葛亮在寫信給諸葛瑾的時候不無憂慮的說到‘諸葛瞻自己八歲了,聰明可愛,機敏異常,但我只怕他太過早熟,將來成不了大器’。此後,為了勸誡諸葛瞻,日理萬機的諸葛亮還寫了大名鼎鼎的‘誡子書’。或許,在<三國志>裡可以讓我們對諸葛瞻看的更加清楚,大致理一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十七歲的時候娶了公主,之後官運亨通,一直做到行都護衛將軍,直至戰死綿竹
第二:諸葛瞻雖然謀略不及乃父,但是他擅於書法繪畫,博聞強識,才思敏捷,算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
第三:景耀六年冬,鄧艾入蜀,送信給諸葛瞻,許諾他只要投降就為上奏,求取琅琊王的爵位,諸葛瞻打怒,殺掉了信使。最終和長子諸葛尚戰死沙場
透過以上事蹟,我們可以看到諸葛瞻雖然謀略比不上他的父親,但是他的文人、人品自己忠君愛國的節操都不亞於乃父,像這樣的人,不論在哪裡都是非常突出耀眼的。但不幸的是,他有一位已經難以用蒼白的文字來形容的父親,所以他的光芒都被無情的遮蓋了,人們在談起他的時候,也只說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把大量的目光注視在他的父親身上,從而忽略了他的存在與價值~
-
3 # 歷史鐵老師
據我看,諸葛亮的後代不是不善謀略,而是與諸葛亮比起來是不精通謀略,因為任何精通謀略的人和諸葛亮比起來都是沒法比的。
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鄧艾破釜沉舟,偷渡陰平,只取綿竹,江油,而鄧艾的殘兵敗將在綿竹和諸葛瞻,諸葛尚交戰,不多時就被鄧艾的部下殲滅了,諸葛一家不愧是一門忠烈啊!
如此看來,以逸待勞的諸葛瞻幾下就敗給了千辛萬苦偷渡陰平而來的鄧艾,確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倘若是諸葛亮的話。肯定會讓鄧艾經歷磨難,卻自投羅網,功虧一簣。
有一個說法是,諸葛亮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後代,因為如果他把自己平身所學謀略傳授給自己的後代,那麼他的後代勢必在蜀漢為重臣,而他死後,他的後代是鬥不過那些宦官的,所以沒有傳授給他的後代,而是傳給了將才姜維。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沒道理!首先,謀略不是天生的,與遺傳無關。其次,謀略不是讀幾本書就有了。謀略的形成與個人的經歷、努力的方向等方面有關。諸葛亮和他的後代經歷、生活環境、努力程度不一樣,當然結果也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