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下雍正下旨撤掉他的大將軍貶至杭州將軍他依然我行我素,最後落得賜自盡。這是為何?

8
回覆列表
  • 1 # 西門不帶刀

    在雍正王朝裡:雍正皇帝自始至終就沒打算殺年羹堯。年羹堯的確貪汙腐腐化,的確囂張跋扈,手也伸得足夠長,在整個西北連官員都是年選的。

    但他對雍正是忠心不二的,而且他也確實取得了西北大捷,為雍正皇位的鞏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對雍正確實是有恩的。

    就像雍正給年羹堯的密摺裡面寫的:你是朕的恩人,都不知該如何疼你。

    第一個原因:年羹堯的確囂張跋扈的太過火。

    軍隊除了年羹堯的命令,連皇帝的命令都不聽。(這裡面有個小故事:年羹堯曾帶3000人回京述職,並給皇帝操演,炎炎夏日穿著全身盔甲熱的冒汗,雍正曾說了兩次讓他們去掉盔甲休息一會兒,可所有軍人都在看年羹堯的臉色,直到年羹堯同意,士兵才敢脫掉盔甲)

    有人說這是雍正殺掉年羹堯的主要原因,大官人個人是不同意的。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他不需要每個士兵對他忠心,他需要的是帶兵的將領對他忠心。而真正能打仗的將領,大部分都是刺頭。敢用這樣將領的人,他就有能容他的心。

    這件事在雍正心裡可能會極度不舒服,但不至於動了殺年羹堯的心,不過這不滿的種子一旦種下了,將來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倒不好說。

    孫嘉淦是御史出身,他有著一顆對國家的忠心,對皇帝的忠心以及對百姓的愛心。這個人的人品得到了雍正的極大尊重。

    同時孫嘉淦對經濟領域的見識很深刻(他向雍正建議,將雍正銅錢中銅和鉛的比例由6:4調整為5:5。這就杜絕了很多不良商人將銅錢融化掉,打造成銅器高價販賣獲取利潤的做法)。

    因為孫嘉淦的忠心以及他的能力,雍正將他派到了西北,一方面提醒年羹堯讓他收斂一點(年羹堯與孫嘉淦不和),另一方面孫嘉淦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推行雍正的新政。

    而在古代皇帝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父死,子三年不改其政。

    雍正上任初期看到了康熙末年的弊政,這才毅然決定推行新政。新政應該說對國家和對普通老百姓都是有好處的。但是會得罪以讀書人為代表的士紳階層。

    可雍正依然排除萬難,讓田文靜在河南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讓孫嘉淦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

    這是雍正新政的三駕馬車,而年羹堯卻找了個藉口,將孫嘉淦給殺了。讓火耗歸功的新政在西北推行胎死腹中,這是雍正不能忍的!

    他才在一個月之內剝奪了年羹堯所有的權利,連降19級發配到了杭州守城門。到這個時候,雍正還是沒有想殺年羹堯的,畢竟在他心裡年羹堯不斷是他的忠臣,更是他的家奴還是他的親戚(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側妃)。

    個人覺得我們還是小看了雍正皇帝的心胸。一個帝王他連新政都敢推行的話,他還怕殺人嗎?因為自古變法與新政都是最得罪人的活,沒有堅強的意志,鐵血的手腕,沒有皇帝敢輕易嘗試變法或者推行新政。

    雍正連推行新政他都敢幹,何況殺一個大臣?他連自己的親兄弟都敢下手,更何況殺一個家奴?

    在雍正王朝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雍正曾經對張廷玉說年羹堯都已經被貶成沒有官職了,為什麼這麼多人還非要他死呢?

    這說明雍正心裡根本就不想殺年羹堯。

    御史代表著清流,代表著文人。文人手裡有一支筆,而這支筆可以殺人。

    當孫嘉淦被年羹堯殺了之後,朝廷裡的文人們都生起了兔死狐悲的感覺。如果武將擅殺文官這個口子一旦開啟的話,那以後文官的日子就肯定不好過。

    所以御史們聯合起來,用成千上萬的奏摺向雍正請命,要求雍正必須殺掉年羹堯,以平民憤,這種請命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威脅。如果雍正一意孤行,那掌握了筆桿子的這些文人們,在百年之後的史書上如何著墨,這會是雍正最擔心的。

    (在這裡其實我們也可以想到小說中的另外一個細節就是:山東呂留良案中的文人曾靜,到處敗壞雍正的名聲,而雍正最後跟他當面對質,寫出了大義覺迷錄,以正視聽。一個帝王與一個落魄文人,當面就名聲的問題進行對質,這側面反映了雍正對名聲極為愛護,這個名聲是文人筆下的名聲,而不是武將口中的名聲。)

  • 2 # 賈甄矜

    這是一個慣性問題。

    因為雍正一直以來的倚仗和寵信,年羹堯心裡有三個有恃無恐:一手握重兵,皇帝其奈我何?

    二,怎麼說也是雍正的大舅哥,只要不造反,大不了也能有個國舅待遇。

    三,皇帝有那麼多政敵,關鍵時候還得靠我老年。

    這三個有恃無恐的心理,在年羹堯的頭腦裡形成了思維慣性,從而不把雍正的警告當一回事。

    再一個,年羹堯早已腐化墮落成一個大貪官,基本喪失了艱苦拼搏的鬥志,一隻習慣被飼養的,褪了毛的雄鷹,遲早像燒雞一樣結束生命!

  • 3 # 友了愛

    因為老年知道無論他怎麼做,他都難逃一死!所以,與其被"溫水煮青蛙"憋屈的死,還不如"虎死不倒威"!雍正也希望他這麼做:雍王府出來的人就得這麼霸氣!

  • 4 # 文螢之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在西北打了勝仗,為雍正朝立了大功後,就開始飄了,以至不到自己是誰。儘管有年羹堯的心腹、下屬在提醒他,可是他仍然不收斂。就連雍正已經下旨收拾他了,他依然不收斂,甚至到了賜死他時仍不收斂的程度。如果說年羹堯有過收斂、認輸的表現,那只有被賜死前,在城門口與小牧童下棋時說了一句:你贏了!

    為什麼在雍正開始下旨收拾年羹堯時,他就不收斂一點呢?相信很多喜歡《雍正王朝》這部神劇的朋友都會有此疑問。私以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在有點良心,遵循客觀事實的人,在年羹堯及其親信來看,這麼多罪實在是太過冤枉。人生了不起不過三萬多天,年羹堯死時候也才47歲,除去少年時光、沒能力做事情的幾年,年羹堯最多不過有27年的時間有能力為朝廷做事情。一個成熟人的人,就算是壞人,也都不會時時幹觸犯法律的壞事。所以,從客觀規律上看,年羹堯沒那麼多罪。

    那怎麼能造出這麼多罪呢?這就是老祖宗的搞人能耐的高明之處了,死的可以說成活的,活得說成死的,做了的變沒做,沒做的可以變有做,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玄妙無比。當然,還有最陰險的還是“腹誹”。只要想搞到一個人,辦法無窮無盡。因此,年羹堯實際有多少罪、多大罪不清楚。不過,他的罪不在於犯了多少,而在於朝廷怎麼論斷!一切公論皆在朝廷。

    年羹堯的罪到底有多少?有多大呢?只能這麼說,數字上是九十二條。多得恰到好處,大得恰到好處好地可以將年羹堯處死。

    於是,為了朝局的平衡,利益的再分配。就有很多人站出來倒年,一是,因為年羹堯建功立業而利益受損的人;二是,皇帝和朝廷御史,需要維持朝局平衡的人;三是,那些和年羹堯有過節的人;四是,那些想依附年羹堯,卻不得依附的人;五是,那些居心叵測之人。所以,處理年羹堯是肯定的。只是需要考慮一下有沒有風險,怎樣處理他最光鮮靚麗。當然,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將年羹堯編織為罪人,然後將他處理掉。這就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劇中雍正對年羹堯是先舉高高,然後再慢慢摔下來。

    按理說,皇帝都下旨處理年羹堯了,是人都知道躲避風險的,那為什麼年羹堯不肯收斂一下呢?這裡面就很有意思了。

    年羹堯可是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的男人,學識必然是很不錯,而且還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文官。所以,年羹堯是知道古代歷史那些血淋淋的教訓,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性的。

    年羹堯,老早就跟了如今的雍正、曾經的四爺,他們君臣之間的博弈早已持續多年了。毫無疑問,年羹堯曾經跳上四爺的那條船,只是想在朝廷裡找個靠山,這在官場很正常。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京裡有人好辦事。畢竟依附別人,不管怎樣,總得給人辦事。可是,問題的嚴重性就在於,有個大漩渦要人命,那就是康熙晚年九王奪嫡。作為四爺黨,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黨爭之人。

    黨爭,在沒有結果前,誰都不知道結局,更重要的是誰也不想跟著誰一起沉船。年羹堯一樣,隨時四爺黨的核心人員,可是他不願意一起沉船,他只是想找棵大樹乘涼而已,不至於要跟著完蛋。所以還在黨爭期間,年羹堯就向八爺黨、十四爺示好,而且還被四爺抓到了。這就給四爺留下了不忠的印象。

    年羹堯老早就跟了雍正,自然知道雍正是個什麼角色,他知道結局好不了。所以雍正下旨隨他下,他照樣線舒心的過一天是一天。

    年羹堯本性就不是個老實人,不是個“好人”,不是個孬種。比如,他能為了自己仕途讓他那未出嫁的妹妹年秋月去照顧鄔先生;他為了往上爬去依附四爺;他依附了四爺後還要倒其他阿哥那裡走走門;他敢在沒有朝廷命令下擅自屠了江夏鎮;他敢在西北坐土皇帝擅自會見其他部落,等等,都說明年羹堯不是一個善茬。既知結局不會好,何必強行壓抑自己,委屈自己。

    桑成鼎心一酸:“軍門,今後咱們的排場是不是可以減小一點,免得皇上……”

    年羹堯目光一閃:“你害怕了?害怕了你可以走!”

    桑成鼎好一陣難受:“二爺,我打一生下來就跟著老太爺,這一輩子除了這個家,我還有哪個家……要害怕,我會跟著您到西北打仗嗎?”

    年羹堯也動了情:“是我說的不對,你別放在心上……老桑哪,你比我大幾歲,是看著我長大的,你二爺就這個德行,死也得轟轟烈烈!”

    其實年羹堯的不收斂也有自保的意思在裡面。歷來朝廷殺人是要有名正言順的罪名的,年羹堯剛開始被貶謫的罪名都是什麼飛揚跋扈、居功桀驁之類的,其實都不是不算太大的罪,不至於滿門滅族之類的結局。

    如果他不順著這些罪名,該跋扈就跋扈,該桀驁不馴就桀驁不馴,自己將這些罪名坐實了。朝廷裡那些人,指不定要給他編織一些更嚴重的罪呢,後果難以想象。飛揚跋扈,桀驁不馴,這些罪名比謀反那種誅九族的大罪,後果要輕太多了。

    也可以理解,這是年羹堯和雍正最後的默契。他們主僕、君臣那麼多年,就是兩塊石頭也會相互捂熱了,要說沒點情誼、默契也不大可信。其他皇帝不好說,雍正從他的那些任性事件,留下的各種書、畫作品可以看出,雍正絕對是個性情中人呀。所以,雍正一開始,給他的罪名也就是可有可無的罪名。年羹堯也熟知雍正,配合表演吧,爭取好一點的結果。

    “年羹堯,你是吃醉了酒,還是因殺人太多,鬼神奪了你的魂魄?朕本是一片佛心,想啟你天良,從此斂去鋒芒,精忠事主而已。你卻喪心病狂,倒行逆施,孫嘉誠是朝野皆知的忠臣,你為什麼殺了他?虧你還有臉在奏摺上大放厥詞,‘朝乾夕惕’四字,居然作‘夕惕朝乾’,以斷不可對君父之言對朕,喪心病狂至此!——你既不許朕朝乾夕惕,則你青海之功朕也在許與不許之間。朕已發旨嶽鍾琪,徵西大將軍由他代替。看來你當不得一個‘大’字,著即改授杭州將軍。朕聞得早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見諭即行交割印信,即刻起程!——欽此!”

    朝廷降罪,說年羹堯飛揚跋扈,不知收斂,這對相對較弱的一方來說,實在是他模糊了。畢竟,收不收斂的標準不在他年羹堯這裡,而在朝廷公論。

    不是說年羹堯表現收斂了,朝廷就會認可的。朝廷的目的不是要年羹堯收斂就行的,那些人站在朝廷的立場,有實心辦事的、有邀功的、有公報私仇的、有起鬨的,他們的目的都是借踩年羹堯這件事情,達到自己的目的。年羹堯不收斂了,就繼續借此話題作文章,直到將年羹堯搞死,將年羹堯這件事情的政治利益榨取得乾乾淨淨;年羹堯收斂了,可是他成了是非之人,群臣就會改弦更張,羅列其他罪名,做其他文章,也是要將年羹堯這件事情的政治利益榨取得乾乾淨淨。

    這麼看來,年羹堯其實不收斂才是最明智的!

  • 5 # 陸高雄

    在皇帝面前,就算你功勞再大再高,實際上也不過一跑腿,不聽話的後果就是:敲了,狗肉火鍋。

    雍正怎樣的一個人?歷史上著名的薄情寡恩同時又非常勤政的皇帝,只要是他覺得對他的皇權有威脅的人,別說你一個包衣奴才年羹堯,就是他的兄弟八爺允禩,親弟老十四允禵,都沒有好下場。在雍正的眼裡,除了國,沒有其它。據文獻統計,雍正在位不足13年,親批的奏摺竟達4萬1千多件,這是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做到的。

    那麼,正如題主所問,年羹堯在剛開始遭貶時,卻還是一點不肯收斂呢?

    年羹堯第一次遭貶是在雍正帝大力整頓吏治一事上,他自持功高,處處干預,諸多阻撓,甚至還結黨營私,貪斂財富。後來在被貶去上任,仍是大運其財,還帶數千的親兵前往,這更加觸怒了雍正。

    其實早在之前,雍正對年羹堯就已經是有所不滿和看不慣了。有一回,在一次慶功宴上,雍正出於愛將之心,便說大家脫了鎧甲吧。眾將聽後卻一個也不動,直到年羹堯發話,大家才紛紛脫下了鎧甲。雍正一瞧,我的天,這還是我的將軍嗎,都成年羹堯的奴才了。於是,表面上雖不說,暗下早是恨之入骨。

    甚至,年羹堯還把朝庭派來的御前侍衛當作奴僕使喚,對於雍正所下聖旨,也不行跪禮,直直的站著就接了。如此飛揚跋扈,想不招來禍端都難呀。

    年羹堯在遭貶後,仍是不思悔改,還是一昧自持功高,哪想到雍正徹底整頓吏治的決心,這下正好來個槍打出頭鳥殺一敬百是再適合不過了。而不知收斂的年羹堯撞在這槍口上,死得還真是不冤。

  • 6 # 鵬大偉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絕對是裡面一個相當傳奇的人物,從一個小奴才到後來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再到最後的一無所有。其實很多人對年羹堯這個人物都充滿這疑點。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影視劇中,年羹堯根本用不著死,最後還是他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在被雍正剝奪兵權之後,依舊沒有收斂,吃飯敢叫傳膳,睡覺敢說翻牌子。但是這就是是年羹堯在死之前的拼死一搏,還是故意這樣做的?為什麼直到他喪命之前,都沒有向雍正主動低頭認錯?

    首先,我們先來扒一下年羹堯這個人的身世背景。年羹堯和三國時期的魏延有點像,兩人都是天生的反骨。他作為胤禛手下的一個包衣奴才,可以說他的一切都是胤禛給的,可以說沒有胤禛就沒有之後的他。本來年羹堯只是一個給人看大門的,偶爾還要幫忙打掃衛生,端茶倒水。後來胤禛看年羹堯這個人是個人才,就把他放出去做了官,但是年羹堯這個官當的可是不得了呀!

    年羹堯是文進士出身,但是能帶兵打仗。從一個小縣令硬生生的做到了四川總督,這個四川總督放在現在相等於一個省的軍區司令員。誰能想到一個沒什麼的用的人能在胤禛奪嫡的過程中,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不過,從這裡不難看出,年羹堯這個人野心不是一般的大。

    一開始,年羹堯跟在胤禛身邊還是很聽話的,但是在後來胤禩起來之後,年羹堯就有了背主之心了,不僅給胤禛和胤禩的禮物一樣,還在京城裡各個阿哥府中到處亂竄,結交大臣,這個結交大臣說的好聽點是廣結善緣,說的難聽點就是結黨私營。這個就是將年羹堯送上絕路原因之一。

    在胤禛成為雍正之後,年羹堯就開始了他的步步高昇之旅,現實從川陝總督,到之後的撫遠大將軍,之後為了年羹堯能夠平定叛亂,雍正基本上將多有的兵力都交給了年羹堯。後來20萬大軍在手,年羹堯已經成為了世紀的兵馬大元帥。大軍在時候,雍正都得求著他打仗,基本上可以用盼來形容。這個時候的年羹堯已經飄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漸漸的認為自己有了可以跟雍正叫板的資本,慢慢的就不在把雍正看在眼裡了。在年羹堯大了勝仗之後,更是不可一世。這個時候雍正也沒有繼續容忍他的理由了,於是年羹堯就開始走向了絕路。或許在一開始的時候,雍正是希望年羹堯上書認錯的,但是年羹堯根本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說什麼都不承認自己做錯了

    年羹堯能坐到現在這個位置上可見他不是蠢的,這樣的人不會不知道功高蓋主這個問題,但是年羹堯為什麼就是不收斂呢?其實年羹堯是故意的,年羹堯這個人有自己的打算,他從一開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保命。

    瞭解雍正的人應該都知道,雍正這個人有點愛面子,年羹堯是雍正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在前不久還對年羹堯進行表彰,說年羹堯是他的大恩人之類的。如果現在雍正對年羹堯下死手的話,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其實雍正一直在等年羹堯承認錯誤,然後好給他一個可以收拾年羹堯的理由。

    可是,年羹堯就是不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雍正就只能是不斷地貶年羹堯,但是並不殺他。

    除了皇帝這一層,年羹堯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現在雖然被貶了,但是大將軍的餘威還在,架子還沒倒。如果,他承認了錯誤,那這個大將軍就一點底氣都沒有了,必然成為了萬人踐踏的小嘍囉了。但是,他自己不認,其他的官員就還在觀望,不敢直接跳出來說他的不是。

    其實除了雍正這一方面的原因,年羹堯還有一個顧慮就是,就算他年羹堯現在被貶了,但是他年羹堯依舊是大將軍,他手底下的那些人還沒倒,如果他貿然的承認了錯誤那他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了,但是隻要自己不承認,那自己就還有可以翻身的一天。

    但是年羹堯有一個點沒有考慮到,那就是他年羹堯,在有權有勢的時候得罪的人太多了。當時人家不動他年羹堯是因為,他年羹堯有雍正這尊大神庇護著,一旦雍正放棄了年羹堯,那麼他年羹堯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最後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年羹堯之所以會死不認錯,主要還是因為他習慣了身為大將軍的時候所擁有的生活,他不想再回到那個他拼命擺脫的地方,所以,為了自己現在所享受的一切,拼了。

  • 7 # 北大賢學長

    雍正也很有意思,他把年羹堯一降再降,沒有即刻殺他,讓他去守城門,不要他的命,只是再再地羞辱他。年羹堯就穿著黃馬褂守城門,雍正知道年羹堯傲氣,就拼命打擊他的尊嚴;年羹堯就是不服軟,一路死扛到底,要丟臉也拉著雍正一塊兒丟。可能他心裡覺得,這輩子給雍正披荊斬棘的情誼,別人不知道,雍正你自己心裡還沒點數嗎?

    所以當李衛來賜死的時候,年羹堯哭得委屈。他說:把這個(雍正念佛用的手串)還給他(雍正)。

    正是“深恩相負兮淚偷拋”啊。

    在迎接年大將軍凱旋的慶典上,雍正的老臉被他這位不知進退的“恩人”打的啪啪山響。先是百官跪迎,年羹堯竟不下馬;金殿上諸將面君,對皇帝卸甲的恩旨竟不聽命,仍唯年羹堯馬首是瞻;大捷之後,該要的軍費一分也不肯少,甚至變本加厲,要權要錢,看架勢是要把西北把半個大清國變成他年羹堯的私產……

    雍正在後宮咬著後槽牙命令年妃“卸甲”時,心裡真正想卸的,是年羹堯的人頭。

    但他不能殺年羹堯。因為這時年羹堯是他的臉面。自繼位以來,清理各省虧空,出了諾敏造假大案;開科取士,又出了考場舞弊大案;改元鑄新錢,又有融銅害民之弊……可謂一步一個坑,沒一件事辦成過。只有這次西北大捷,算是給雍正長了臉。證明自己這個皇帝不是個一事無成的廢物點心。因此,雍正開心的過了頭,把年羹堯捧上了天,誇年羹堯的旨意寫的比情書都肉麻,連“恩人”這種聳人聽聞的評價都出來了。

    雍正認為,此時群臣攻擊年羹堯,其實是在攻擊自己,進而攻擊自己一力推行的新政。自己殺年羹堯,無異於打自己耳光,承認自己瞎了眼,用錯了人。先前自己把年羹堯捧的有多高,這個臉丟的就有多狠。一個識人不明威信掃地的庸主提出的新政,能有什麼可取之處?

    所以,雖然他也恨年羹堯入骨,卻不得不力保他。保年羹堯,就是保自己的臉面(雖然這臉面已經腫成了豬頭,可有總比沒有強),就是保新政,保他畢生追求的事業。

    然後,年羹堯的騷操作又一次給了雍正已經圓潤可鑑的臉一記脆響的耳光。他把孫嘉誠殺了。

    孫嘉誠是清流領袖,難得的諍臣,深得雍正器重。雍正派他去西北,也是認為以此人的資望,能讓年羹堯有所顧忌,有所收斂。

    這下雍正也保不了他了。雖然是自己的狗,但要是成了瘋狗,連主子的腿也咬,無論如何也要敲打敲打。

    這時群情洶洶,要把年羹堯千刀萬剮。但雍正不能聽他們的。我的狗,怎麼敲打得我說了算。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一道道旨意把年羹堯罵的狗血淋頭祖墳炸裂,品級自由落體,一路從撫遠大將軍貶到了縣城門衛大爺。

    然而年羹堯的騷操作永不停歇,在被貶謫的路上,依然作威作福。都混到看城門了,還不依不饒的抖出黃馬褂,繼續丟雍正的人:看看看看,當今皇上就是這樣報答他的恩人的……

    雍正終於發現,留著年羹堯已經不能保全自己的顏面,相反,這位“恩人”在千里之外依然用其獨有的方式,不停的往他早已腫成豬頭的臉上抽耳光。

    八爺黨也看出了這一點,他們不但不再暗地裡推動殺年羹堯,反而開始組織人手保年羹堯,為的就是要雍正的臉腫的更大更久一些。

    雍正死心了。年羹堯這支股票已經沒有了任何上揚的可能,跌起來倒是個無底洞,必須立刻止損。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李衛。這個動作也是有目的的。

    雍正潛邸出身的奴才裡,成就最大的是年羹堯,其次就是李衛。總督兩江,賦稅重地,論起對帝國的重要性,隱隱還在年羹堯之上。讓李衛去送年羹堯最後一程,一來,讓他們了了這段故人情誼,二來,也是讓李衛深自省戒,不要步年羹堯的後塵。

    這也算是雍正在年羹堯的生命裡榨取的最後一點價值。

    總結一下,年羹堯的死,有一小半的原因在雍正身上,他過份的捧高年羹堯,導致年羹堯得意忘形,真把自己當雍正的恩人,間接助攻了年羹堯墮入地獄。

    但最大的責任人,還是年羹堯自己。他是能臣,是悍將,卻不是政治家。他的眼光太短淺,只能看到自己與皇帝的個人情感關係。在被貶謫的一路上作威作福,看城門穿黃馬褂,都是在對雍正做出姿態,如同桀驁的兒子在被父親責打時,不敢反抗,只能怒目斜視……骨子裡還是不認為皇帝會要他的命,就像兒子不會相信父親會真的打死他。他錯了,最終玩死了自己。

    雍正的眼光,遠比年羹堯看的高和遠。他看到了年羹堯看不到的東西,那些東西比年羹堯能看到的重要的多。權衡之後,年羹堯以及他與年羹堯種種過往,被幹脆利落的割捨掉了。

    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他。

  • 8 # 無憂歷史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淺薄的知識來分析一下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四點原因:

    年羹堯擺不清自己位置

    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君臣釀造一段佳話需要雙方互相支援、互相成全。比如齊桓公和管仲,漢武帝和霍去病,劉備和諸葛亮。尾大不掉和功高震主是歷代君主最忌諱的內容,強如漢第一功臣蕭何、大唐再造之功的郭子儀也要通過自汙來表明自己沒有不臣之心。

    這就好比一條獵狗幫主人抓到很多獵物,主人賞賜了許多肉和骨頭,獵狗不滿意,想反過來當主人的家,自己決定給自己多少賞賜,這能行嗎?

    年羹堯明知結果故意為之

    年羹堯是胤禛府上包衣奴才,侍奉雍正多年,當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因為狂悖自大,觸犯Regal被雍正處罰貶謫後,自己的下場絕對不會好過。

    這個時候的雍正和年羹堯已經在朝堂上成為了對立面,不是一個人低頭認錯便可握手言和,重歸於好。水火不容的局面必然會導致一人的覆亡,雍正先下手為強,用嶽鍾琪兵不血刃奪了他年羹堯的大將軍軍權。註定了年羹堯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我們常說雍正皇帝刻薄寡恩,看看他登基後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兄弟就能夠看出,多年侍奉左右的年羹堯能夠不知道嗎?既然橫豎都是死,為何不體面去死。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年羹堯囂張跋扈依舊也是為了噁心雍正,讓世人看清楚到底皇帝是如何對待功臣。我不認罪不認錯就表示我年羹堯沒有辜負皇恩,而是皇帝鳥盡弓藏,迫害大臣。

    年羹堯最終被貶為一個城門守衛依然黃馬褂加身,這不是在感恩雍正,也不是向皇帝乞憐,相反,是做給世人看,更是做給皇帝看,為了噁心雍正皇帝,這也是最大一個年羹堯不向皇帝低頭最大的一個原因。

    權力能使一個人瘋狂,顯然年羹堯依然是走火入魔,對他來講,居功至偉的他沒有了這些享受,就失去了權力的樂趣,因此,在被貶後依然架子不倒,奢華如故。

    除此之外,面子工程也很重要,一幫和他共同征戰沙場的人再看,那些政敵也在看,投靠他門庭之下的“年選”官僚也在看,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東山再起的勢頭,有沒有和皇帝掰手腕的能力,如果年羹堯唯唯諾諾,丟了派頭,這些曾經不管是敵是友的人肯定會將其碎屍萬段。

    總結

    總而言之,年羹堯死不悔改,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形勢所迫,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

    自從其忤逆犯上,狂悖囂張打了雍正皇帝臉後,他的下場已經決定了,只有死路一條。所有的一切也不能換回一條性命,改與不改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 9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老司機開慣了高速,你讓他突然開到市區,他肯定是不習慣的,甚至會剎不住車。為什麼?因為有慣性作用,不光車有慣性,人的記憶力也有慣性。

    年羹堯在西北,做慣了土皇帝,就連蒙古王爺,都要不斷拍年羹堯的馬屁。他每天錦衣玉食,大手大腳實在是習慣了。

    雍正突然之間將他貶謫,他的那些生活習慣和心理習慣,難道就能眨眼之間就改變麼?當然是不可能的。

    一、年羹堯的吃穿用度,遠遠超過了雍正皇帝。

    年羹堯早在康熙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陝甘總督,手握西北軍政大權。等到雍正上臺以後,西北叛亂頻發,雍正不得不選擇一位大將軍前去平叛。

    康熙活著的時候,大將軍王是十四阿哥胤禵,這傢伙有奪嫡的嫌疑,所以雍正不可能再把兵權交給胤禵,於是雍正便想到了年羹堯。

    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是非常不錯,可以說雍正能夠順利登基,年羹堯坐鎮陝甘,是有威懾作用的,至少是威懾住了十四阿哥胤禵。

    此後年羹堯便成為了大將軍,帶領10萬大軍出征西北,成為了西北地區殺伐決斷第一號人物,所有地方官員,都要聽從年羹堯的調遣。

    而且年羹堯在軍中殺人,不需要經過任何審訊,只要他下令,就能夠先斬後奏。比如說小說裡的孫嘉淦,其實就是年羹堯先殺了,再告訴雍正的。年羹堯在西北一家獨大,這使得軍中的物資也隨便他來揮霍。比如說他吃白菜,只吃最裡邊的菜心,一盤炒菜心,需要花費上百棵白菜。其他美酒佳餚更是數不勝數了。同時期的雍正在吃些什麼呢?他每頓只吃兩菜一湯,而且都是素菜。很顯然,年羹堯的奢侈程度,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雍正皇帝。

    這樣的吃穿用度,時間長了,等到他被降職以後,是很難改過來的。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指的就是年羹堯的這種生活習慣。

    二、年羹堯這是在向雍正表示抗議,認為他這是過河拆橋。

    年羹堯帶領10萬大軍,在西北轉悠了好一陣子,一直找不到羅卜藏丹津的藏身之處。為此雍正是每天吃齋唸佛,保佑年羹堯快點打贏這一仗。

    因為10萬大軍每天的吃穿用度,都需要朝廷來供應,這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可以說如果年羹堯再不打一個漂亮的勝仗,那朝廷根本就撐不下去了,到時候雍正這皇帝也就做不成了。

    為此年羹堯最後及時平定了叛亂,其實是拯救了雍正皇帝的皇位。一旦朝廷的經濟崩潰,不光雍正坐不穩皇位,天下甚至會導致大亂。

    當年崇禎皇帝之所以亡國,其實就是因為當時大明的經濟崩盤了。由此可見,年羹堯對雍正是有恩情的。

    當然了,從雍正的角度來考慮,雍正對年羹堯也有很大的恩情。畢竟沒有雍正的提拔,也沒有後來的年羹堯了,所以他們倆是相輔相成的。

    而年羹堯自然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認為打贏了勝仗以後,雍正這才坐穩了皇位,自己是雍正的大恩人。

    這個時候雍正將他貶謫,那就是過河拆橋,年羹堯非常氣憤,但是又無處可以發洩,所以只能夠用這種奢侈無度的方式,來向雍正表達自己的不滿。

    三、年羹堯如果向雍正低頭,那反而會被過去的手下瞧不起。

    年羹堯是昔日的陝甘總督,也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這樣的人,手下的將士就有十多萬,親信也有上百人之多。

    這幫人可都看著年羹堯呢!年羹堯是個要面子的人,不管是誰,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都會變得要面子起來。

    所以當雍正貶謫年羹堯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盯著年羹堯看,他們就是想看看年羹堯是個什麼表現。

    年羹堯當然是高傲的,是要面子的,他不可能因為雍正的貶謫,就變得卑躬屈膝,畏首畏尾,這不是他的風格。

    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大將軍的形象,也代表著當初的威嚴。雖然那個時候保住面子,對普通人來講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但是對年羹堯來說,卻比生命都要重要。

    四、年羹堯不想苟活。

    對年羹堯這種人來說,沒有尊嚴的活著,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在他看來,只有挺起胸膛去面對死亡,才是最有尊嚴的死法。

    生存的價值,每個人的解釋是不一樣的。年羹堯曾經位極人臣,他也已經享受過了那個時代的人,所能享受到的所有樂趣,可以說年羹堯死而無憾。

    如果被雍正貶謫一下,年羹堯就要低頭認錯的話,那我們的確是小瞧年羹堯了。活著並不重要,體面的死去或許比活著對他來說更加重要。

    總結:年羹堯也夠本了。

    我認為年羹堯是真的夠本了,他是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卻能夠一步一步地爬到大將軍的位置上,這本身就夾雜著幸運的成分。

    他能夠得到康熙和雍正兩代皇帝的賞識,這也足以說明年羹堯是個有才能的人。此後被委任為大將軍,享受了一切的榮華富貴。

    這一切都經歷了以後,他還奢求什麼呢?我覺得他是混夠本了。雍正拿下他的時候,他不再反抗,這說明年羹堯已經看透了一切。既然什麼都看透了,年羹堯當然是要我行我素了。

    參考資料:《雍正王朝》

  • 10 # 林一Gerry

    雍正前期,炙手可熱的年大將軍被雍正賜死,年羹堯走向絕路,根源在於年羹堯他自己的性格,無論雍正給他多少警告,他都不會收斂一點的。

    年羹堯的自身性格倔強,他臨死之時說的原話是,“大丈夫處世,憂讒畏譏是個死,轟轟烈烈也是死。”

    1.年羹堯想要精彩的人生。這就說明年羹堯期待的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一生,而是要轟轟烈烈的生命,作為一個男人,他希望建功立業,他迫切需要改變自己雍正門人的命運,即使最後被殺,也依然無怨無悔。

    2.在四爺面前卑躬屈膝,忍辱負重。四爺和十四爺去江南賑災,那個時候的年羹堯很年輕,他很希望在仕途上面往上爬,,早早的在四爺必經的小路上,等待了好幾天,他為四爺牽馬執鞭,四爺是騎在馬上趾高氣揚的,他把年羹堯當作自己的奴才,告訴他,只要為他四爺出力,走的時候可以把他帶回京城。對於一個七尺男兒來說,這樣卑躬屈膝是很不容易的,年羹堯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飛黃騰達。

    4.年羹堯不想再回到做奴才的日子了。年羹堯作為底層的人士,他逆襲成功了,做了大將軍,掌管幾十萬大軍,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晚上睡覺也要學皇帝“翻牌子”,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

    年羹堯享受過了,在最後雍正和年羹堯關係出現裂痕的情況下,年羹堯不會忍了,反正該享受的已經享受過了,男兒不免一死,他已經不害怕了。

    雍正派孫嘉誠到西北監視年羹堯,那時候的年羹堯已經義無反顧的決定與雍正博弈

    1.雍正想要用孫嘉誠監視年羹堯,想利用清流的力量壓制年羹堯,讓年羹堯收斂害怕。

    2.而年羹堯是掌管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每天打打殺殺,他見過的場面太大了,死個人對於他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情。

    3.在軍隊裡面,他是絕對的權威,他的話就是軍令,孫嘉誠在那裡如果不收斂性格,是必死無疑的。年羹堯殺掉孫嘉誠是自掘墳墓,但是不殺掉孫嘉誠,至少他的大將軍就不好當,他的軍令就沒有威力。

    所以說,就算雍正帝提前給了年羹堯很多的警告被貶,年羹堯依然還是不會收斂,然後一步步走向絕路。

  • 11 # 天晴愛睡覺

    年羹堯能夠治軍嚴整統帥三軍,他的腦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他在被貶職之後更加肆意妄為則可能是有其它的考慮,咱們可以試著推測一下,無非以下三種可能:

    第一,年羹堯算準了西北沒他不行,所以刻意把事情鬧大讓雍正知道,好讓雍正找他回戰場。

    第二,年羹堯對雍正已經失望,破罐子破摔只求速死;

    第三,可能年羹堯心理還是個孩子吧,所以他把雍正當成父母,如同小孩譁眾取寵一樣的對待;當雍正生氣時,他卻還是滿地打滾企圖讓雍正回心轉意。

  • 12 # 話歷史

    人過了苦日子再過好日子易,過完好日子再過苦日子難!

    何況年羹堯曾經是風雲一時的欽命徵西大將軍,哪裡受得了這般屈辱,從高高在上,到聽命於人,怎能心甘情願。

    就像電視劇裡年羹堯說得,就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另外,自從年羹堯從大將軍位置上被貶下來後,他已經明白,自己已經不受雍正信任了,也已經做好了將赴死的心理準備了。

    年羹堯信奉的是,什麼是英雄氣概,就是至死不屈,就是寧折不彎。怎麼可能讓一個堂堂的欽命徵西大將軍再去聽命於他人,絕對不可以。

    這也就是衛生棉年羹堯即使被貶,也毫不收斂,繼續為所欲為的道理所在了。

    但是對於這位年大將軍來說,也許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走到了今天這一步,為什麼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雍正皇帝會這樣對待自己。

    他不明白如今的皇帝不再是身在潛邸的四爺,只顧自身的利益,現在身為皇帝的雍正一切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大將軍去得罪更多的人呢。

    何況在雍正看來,他做得已經仁至義盡了,是年羹堯自作孽,因此不可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套袋後為什麼會發生日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