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米小菲看世界

    美華人日常說話使用時態是很自然的,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也會自然地使用時態。

    比如:我已經吃過午飯了- I already ate my lunch.這是過去時。

    我正在吃午飯- I am eating my lunch. 這是現在時。

    和我們中文語法相似。

    美國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語法時態了。比如這是一份美國小學一年級的作業題,上面紅筆圈出的就是要找出將來時態的語法問題。

  • 2 # 英語思維

    英美人說話時無需刻意注意時態,說話就像他們走路一樣自然,但是偶爾不經意的時候,也會說錯,就像走路不小心的時候有時也會跌倒。

    那麼要注意什麼呢?

    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1.

    I ate an apple.

    我吃了一個蘋果。

    天哪!

    我是想表達一會要吃蘋果的,怎麼說成吃了一個蘋果了?

    正確的時態是:

    I will eat an apple.

    2.

    I loved you!

    我曾經愛過你。

    天哪!

    我是想表達現在“我愛你”,怎麼說成我已經不愛你了呢?

    正確的時態是:

    I love you.

    3.

    She is a good girl.

    她是個好女孩。

    天哪!

    我是想表達的是“她已經離世了”,怎麼說成她還活著呢?

    正確的時態是:

    She was a good girl.

    透過以上例子,你可以看到出,你所要說的一句話,一定要能夠表達出明確的時間,比說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一句話還要表達出所處的狀態,不定、進行、還是完成的狀態。

    這就是所謂的時態呀!

    我們任何人,如果要說一句話,表達一個意思,這句話、這個意思都要能表達出一定的“時空”內涵。 也就是這句話要附上“時態”資訊。

    形象點的表達就好比你去描述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狀態等資訊,就是描述這件事情的時空狀態座標。

    語言的這種“時空”表達能力一般是在我們小的時候,由父母口耳相傳、逐字逐句糾正,從而在我們的頭腦中內化了這種能力。也就是透過傳承,幫助我們內建了母語的語言規律,所以一個幾歲的小朋友基本上也就建立起了正確的母語語言思維了,只不過對於母語而言,他們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就像我們華人,對中文的語法,日用而不知。

    母語大家都掌握的很好,所以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似乎自己就感覺不到了,因此無需刻意去注意時態。

    對於我們華人而言,雖然我們的“時空”表達和英語的“時空”表達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存在著形式上的差異。所以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種差異,對比消化吸收後,我們就可以做到和英美人一樣的自然而然,毫無痕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薄荷、羅勒和藍莓的葉子上出現小菜蛾,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