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文

    彗星當然不是行星。通俗來說彗星就是太空中的髒雪球,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圍繞著恆星運動的天體。其公轉方向與其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正常來說行星具有足夠的質量且近似於圓球狀 ,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億億噸以上。

    而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形狀呈雲霧狀。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

    宇宙中的彗星,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到,透過望遠鏡才能觀測到。據統計,訖今人類觀測到的彗星,除去重複出現的,約有1600多顆。實際上,太陽系存在的彗星遠比這要多。人們把軌道是橢圓的星稱為週期彗星,拋物線和雙曲線的則稱為非週期彗星。

    當彗星走到離太陽相當近的時候(一般在兩個天文單位以內),太陽的粒子輻射和光壓力把彗發裡的氣體分子和小固體質點推向揹著太陽的方向,便形成了彗尾,越接近太陽,彗尾越長,當它過近日點後離開太陽超過了火星軌道半徑,寬度近萬公里。彗星物質是極稀薄的,彗尾密度只有地面上空氣的10億分之一。

    20世紀末美國NASA發射的“星塵”彗星探測器和“彗星旅行號”探測器的目的就是採集彗星樣本或近距離探測。其中彗星旅行號探測器2003年11月飛抵“恩克”彗星附近,2008年 對“達雷斯特”彗星進行拍攝探測。有關彗星起源問題雖至今仍未解決。但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形成之初剩下的一些物質形成的,保留了太陽系最原始的資訊。透過研究彗星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星與太陽風的相互關係,彗星的形成、彗星的歸宿等,對研究天體演化意義重大。

    由於彗星本身是一個“冰球”,溫度極低,彗星內有可能保留著太陽系原始物質在幾十億年中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它們有可能告訴人類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另外,在太陽系形成的最初10億年內,彗星對地球的頻繁撞擊可能給地球帶來了豐富的水和有機物, 因此,研究彗星可以為探索生命起源找到一些契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足球卻喜歡世界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