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涵的爸B
-
2 # 怡悅的一天
如果有一天發現我的孩子撒謊了 我會慢慢的教導孩子 不可以撒謊 撒小謊就比如我早上問孩子刷好牙了沒 我孩子說刷了 但事實上她沒有刷牙 在玩 我會走到她面前說 刷牙是一件很好玩的運動哦 刷牙可以保持牙齒很乾淨很白 可以使你的口腔清潔 看媽媽給你買的牙膏是草莓味的 你試一試看一看是不是跟草莓一樣香 寶寶就會很開心的去刷牙 如果我當面斥責她這樣不對寶寶就會很反感 有逆反心理 所以我會慢慢教導孩子不可以撒謊
結合自己小時候的回憶和5歲女兒的各種表現,孩子撒謊未必全部都是壞事,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說謊的時候,就非常擔心,怕孩子就變壞了。
其實,孩子說謊也是一種成長表現,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好事,也是正常現象。
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房間放了一個箱子,箱子裡放了一個玩具,告訴孩子不可以偷看,但所有的孩子偷看了,然後研究人員詢問的時候,孩子都會說“沒有啊”這句話,各位家長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啊?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兩歲的孩子只有30%說謊;3歲的時候50%說謊;到了4歲的時候,80%以上說謊。所以說,4歲以後的孩子,基本都會說謊了,這是還是成長的標配。
孩子的說謊分了幾種形式:
討好說謊,孩子長大了,也懂得社交了,就像有人給他零食,不太好的的,他也會說好吃。
為了不讓爸媽生氣,逃避懲罰說慌,害怕因為犯了錯誤被家長責罰,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說謊,也是很常見的。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察言觀色,會擔心自己做的事情令父母不開心。
模仿大人或者動畫片的行為說謊,大人的言傳身教,各種資訊渠道的影響,孩子的好奇心下,也會模仿。
面對孩子說謊,家長不要貼標籤,這點非常重要。就像破窗效應,一旦貼標籤了,孩子只會說謊越來越多。
1、有些說謊,需要理解。3-5歲的孩子害怕父母的責怪而說謊,就像我女兒每次去爺爺奶奶家都要看動畫片讓爺爺餵飯,回家後我問她,有沒有啊,開始的時候都會說”沒有啊“,後來我告訴我,長大了,不能這樣做了,就是做了,也不能說謊,誠實更重要。讓她明白看動畫片這個不重要,後面都會如實回答,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愛可以讓謊言有效化解。
2、有些謊言,需要引導。5歲以後的孩子,謊言基本上非常高明瞭,8歲前的孩子是說謊的高峰期,這時家長的引導最重要,給予孩子給多的愛和理解,瞭解說謊的原因,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情,儘量做到,做不到的時候也老實承認錯誤,千萬別整美麗的謊言,因為孩子也會反饋美麗的謊言給你。
美國育兒專家戴安娜.鮑姆林德說:
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
孩子說謊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愛。
孩子每次撒謊,我們都要反思。
因為孩子的撒謊,原因可能更多來自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