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庫拉與瑪塔塔
-
2 # 悠然7322
我對題主的困擾感同身受!明明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很活潑,成績也還不錯,可一放假待在家裡就變了個樣。問他為什麼不和同學出去玩耍,還嫌我太“老土”,現在和同學都在網上聯絡,聊天、遊戲,誰還樂意頂個大太陽出去玩。
讓孩子減少玩手機時間、多出去走走,我的辦法是帶他去戶外,剛開始他還放不下手機,出門也是不情不願的,但是看看外面的景色,特別是山間有小溪的、林間有小鳥,他去一次就愛上了,現在他還會主動央求我帶他出門呢。所以避免讓孩子變宅的好方法就是帶他出去,找到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就會流連忘返,主動要出門。
-
3 # 積木育兒
首先我要跟您更正一點,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雖然我們在認知這個世界時,為了方便區分會用一些標籤給人群分類,比如宅男宅女、外向、粗魯等等,這些標籤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但是絕對絕對不能用在孩子身上!我遇到過很多向我諮詢的媽媽一上來就說,我家孩子有自閉症,我家孩子應該是多動症,甚至有的家長說出的心理專業名詞一串串,但等我和孩子相處之後發現根本就沒那麼嚴重,甚至症狀就對不上。只是因為現在資訊轟炸太厲害,父母把一些專業名詞錯誤地運用到了孩子身上,而且一旦放在孩子身上,在父母內心就會下意識把孩子往“病”的方面看,沒病也看著像“有病”了。
言歸正傳,請您先放下“宅童”這個有評判性的標籤,平視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您要知道,孩子的宅是有理由的, 不同的年齡、教養方式都會有原因讓孩子變“宅”,這跟我們成年人“懶得動彈”完全不是一回事。不知您家是否隔代教育,如果隔代教育偏多,有可能是因為老人精力有限,透過ipad的方式讓孩子靜下來,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不想出門,只看電子產品了。
如果孩子除了看iPad,也可以在家安靜的做別的事,比如搭積木、看書、畫畫等,這就不叫宅了。它其實是孩子發展期間的一段重要過程,說明您的孩子這段時間喜歡自己獨處,您千萬不要去打擾他,孩子在這期間不僅可以增強注意力,而且還能讓他獲得身心同步的更好發展。
如果是3歲以上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出現宅的情況,這說明有可能是他遇到了障礙,此時需要您來陪伴幫助。
不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如果孩子成天只抱著電子產品看,您一定要警惕並制定規則,因為對孩子來說長時間接觸這些產品會損害他的注意力而且性格發展也會有不好的影響。除此之外,多鼓勵孩子體驗嘗試新事物(不論是在家遊戲還是戶外郊遊),孩子不願意可能是害羞,您要耐心的、不斷的鼓勵他,增加他的勇氣,幫助孩子邁出嘗試的第一步哦!
回覆列表
宅童,顧名思義,就是喜歡宅在家裡的兒童。他們喜歡貓在家裡,整天沉迷於網路,這些孩子不喜歡運動,沒有其他愛好。
孩子整日宅在家裡,長期不外出和人打交道,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交障礙,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改變這個現狀,不能讓孩子繼續宅下去了!
我們可以帶孩子出門,不管是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竄門,去商場的兒童拓展樂園,還是去戶外親近大自然,或者爸爸媽媽每天抽時間陪孩子去散步,規定每週必須出去的時長,堅決執行,絕對不能讓孩子變成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