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6613264623

    送蔣穎叔帥熙河(其二) 秦觀 天馬蒲萄隔玉門,漢廷誰更勇如尊。 行臺曉日屯千騎,祖道春風屬一樽。 莫許留犁輕結好,便令甌脫復遊魂。 要須盡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 在學習秦觀這首詩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講講蔣穎叔和蘇軾吧。 蔣穎叔本名蔣之奇,字穎叔。史書記載,元佑三年(1088)年,大宋的北疆越來越不安寧,朝廷調蔣之奇任河北都轉運使、知瀛州府(今河北河間)。此時,有一遼國使者叫耶律迪,死於出使大宋的途中,在靈柩北運途中,沿路所經的其他郡守都“再拜致祭”,唯獨蔣之奇“祭而不拜”,顯示了天子所授一方大員的凜然氣節。有這麼一位干將守護,這幾年中的北方當然安然無虞。元佑七年(1092)年,調蔣之奇入京,為戶部侍郎。當時,地處西北的西夏人常擾邊不止,時有爭戰。回京僅半年多,蔣之奇臨危受命,以戶部侍郎、寶文閣待制銜,出鎮熙州府(今甘肅臨洮),具體的官職是鎮臨洮帥府事。當時在京的許多好友設宴相送,其中就有蘇軾、錢穆父、王仲至等等,另外,秦觀、彭汝礪等也作詩相贈。剛到熙州,西夏國來使便氣勢洶洶地要求談判,劃定疆界。蔣之奇“揣其非誠心,務守備,謹斥堠,常若敵至。”作為主帥,他深知夏人並非出於誠心,一面表面周旋應付,一面更加強化守備,在各要衝設立軍事情報傳送機構,組織動員邊民也參與邊境的守備,並經常演練,隨時準備迎戰來犯之敵,因此,到蔣之奇被調走之前,西夏人一直不敢來犯。 接下來說蘇軾。蘇軾和蔣穎叔是同科進士,又都參加了朝廷的“特招”,只不過蘇軾參加的是“博學鴻詞科”特招,蔣穎叔參加的是“賢良方正科”特招,而且,蘇軾的制科等級要高於蔣之奇。從相關資料看,兩個人關係非常好。蔣穎叔這次到西北任職,朝廷中有多人贈詩相送,但流傳下來的只有蘇軾的《送蔣穎叔帥熙河》《再送蔣穎叔帥熙河》和秦觀的兩首。蘇軾的《送蔣穎叔帥熙河》前有一段引文:穎叔出使臨洮,軾與穆父、仲至同餞之,各賦詩一篇,以今我來思為韻,致遄歸之意,軾得我字。“今我來思”出自《詩經·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意思是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那當然是希望蔣穎叔這次出征能儘快凱旋。“穆父”就是錢勰,吳越錢塘王的後代。“仲至”就是王滮,生卒年事蹟不詳。想來這些都是蔣穎叔的同輩,而秦觀是蘇軾的學生,所以,蘇軾的小引沒有提到他,很正常。 無論是蘇軾和秦觀的《送蔣穎叔帥熙河》,還是蔣穎叔出鎮熙河前的經歷,都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次時代畫面還原CF本質,CFHD能不能做到“新”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