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urunding

    先從字面拆解開始:朗(指的是明亮、響亮)、吟(指的是帶有一定節奏的唱、或是表示嘆息和痛苦)、誦(同詠,指抑揚頓挫的讀)。

    那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朗誦指的是大聲的抑揚頓挫的讀,吟誦指的是帶有一定音樂節奏的抑揚頓挫的唱讀。

    上面這樣說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那我舉個例子也許大家就能明白了:朗誦就像大聲的讀三字經,琅琅上口、抑揚頓挫;吟誦就像老太太唸佛經或者寺廟裡放的佛經,已一種固定的音樂節奏唱讀出來。

    (朗誦家陳鐸老師在某節目中的朗誦照片)

    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了,那我們就可以開始來推斷一下朗誦的來歷:

    朗誦這個詞現在用的最多地方應該就像我開頭說的在一些表演場合上。至於平時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朗讀。

    其實朗讀跟朗誦在基本意義上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的在於現今的朗誦帶有了一些表演性質,所以朗誦的時候會有一些特定的動作姿勢和誦讀技巧來突出朗誦的形式,給人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

    說到這裡我就可以大致推測:朗誦的形式應該是從古就有,只不過該詞的出現應該在近代才形成的,之前應該有別的稱呼,例如我想到了一個詞“誦讀”。

    為什麼?舉個例子:我們應該或多或少都知道古時候讀書人在讀書時有個顯著特徵:那就是在誦讀時喜歡搖頭晃腦,越搖頭晃腦說明你越深得書中之味,至於聲音大不大我不知道,但是在學堂裡念出的聲應該不小,不然老師聽不到要打手心的。

    所以,我對這題給出的觀點是:廣義上來說朗誦應該自古就有,至少漢代就有(官方的學堂的出現,我上面的舉例的情況,嗯……大家懂的);狹義來說朗誦應該是近代才出現的詞,發展到現代成為了一種表演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其師信其道,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