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紫金山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風景區,鬱鬱蔥蔥的森林曾引發無數人的感慨。諸葛亮稱其“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大詩人李白在《金陵歌送別範宣》中寫道“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明代詩人高啟的一句“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更是描述了鐘山的宏偉氣勢……可是,由於南京歷史上戰事頻仍,每一次戰事,都對森林造成了嚴重破壞。儘管森林自有它一定的生長和發育週期,但在紫金山森林的發展過程中,歷史上的幾次有組織的植樹造林活動,則對不同階段森林植被的恢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高階工程師董麗娜介紹,這些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金陵地記》雲:“蔣山本少林木,東晉令刺史還都,種松百株,郡守五十株。”由此可見,早在1500多年前,紫金山的地帶性森林就曾遭到破壞,從而開啟了紫金山人工造林的歷史。到了南朝,對紫金山植樹造林的力度有所增加,《輿地志》雲:“鐘山本少林木,宋時使諸州刺史罷職還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在董麗娜看來,這些數字的出現,說明這個時期對植樹造林的重視程度又進了一步。
到了清朝,紫金山森林一度幾乎全部被破壞,僅剩靈谷寺、萬福寺、紫霞洞、明孝陵等數處殘林;到清朝末年,紫金山更是成為了一座荒山。其時,山坡上幾乎沒有多少樹木,土壤和岩石直接裸露在地表之上。
B 迎來新生
再現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
1911年,此前供職於京師大學堂的加拿大人裴義理,來到南京擔任金陵大學教授,出於“招選貧民,開墾荒地,酌給費用,以工代賑,並教以改良農事與園藝之方”的設想,他和前清狀元張謇組織起“義農會”,開始在紫金山進行全面植樹造林。由於裴義理謁見了孫中山先生,其行為得到官方支援:紫金山的“官荒地”4000畝被批給“義農會”,由他們安排貧苦災民墾荒、造林、修路、開闢苗圃,建立災民子弟學校;在1911-1927年間,“義農會”和江蘇省立第一造林場在紫金山營造了大面積的馬尾松林;由於功績突出,人們曾經將紫金山一處樹木繁密的山谷稱為“裴義理谷”。
此後,隨著中山陵園成立,紫金山全山開展了有計劃的造林活動。據董麗娜介紹,其時,主要造林樹種有馬尾松、黑松及少量赤松、櫟類;地帶性樹種如楓香、烏桕、黃連木、槭類、朴樹、櫸樹、榆等也開始自然恢復,“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紫金山已基本鬱閉成林。”
新中國成立後,紫金山森林迎來了真正的新生:至1962年,紫金山全山呈現出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共造馬尾松、黑松、楓香、杉木等440萬株,並在北坡直播櫟類70公頃;1976年後,又進行了大力補植造林和林相改造,至1982年共植樹種300餘萬株。如今的紫金山,被稱為南京的“綠肺”:春天,透過乾枯的樹枝,Sunny佈滿整個山林,遍地都是各種各樣的小野花;夏日的紫金山,滿眼鬱鬱蔥蔥;到了秋天,紫金山層林浸染,讓人如同置身於一幅美輪美奐的油畫之中;到了冬天,紫金山的落葉樹斜插於天空之中,呈現出別樣的野趣。
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紫金山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風景區,鬱鬱蔥蔥的森林曾引發無數人的感慨。諸葛亮稱其“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大詩人李白在《金陵歌送別範宣》中寫道“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明代詩人高啟的一句“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更是描述了鐘山的宏偉氣勢……可是,由於南京歷史上戰事頻仍,每一次戰事,都對森林造成了嚴重破壞。儘管森林自有它一定的生長和發育週期,但在紫金山森林的發展過程中,歷史上的幾次有組織的植樹造林活動,則對不同階段森林植被的恢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高階工程師董麗娜介紹,這些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金陵地記》雲:“蔣山本少林木,東晉令刺史還都,種松百株,郡守五十株。”由此可見,早在1500多年前,紫金山的地帶性森林就曾遭到破壞,從而開啟了紫金山人工造林的歷史。到了南朝,對紫金山植樹造林的力度有所增加,《輿地志》雲:“鐘山本少林木,宋時使諸州刺史罷職還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在董麗娜看來,這些數字的出現,說明這個時期對植樹造林的重視程度又進了一步。
到了清朝,紫金山森林一度幾乎全部被破壞,僅剩靈谷寺、萬福寺、紫霞洞、明孝陵等數處殘林;到清朝末年,紫金山更是成為了一座荒山。其時,山坡上幾乎沒有多少樹木,土壤和岩石直接裸露在地表之上。
B 迎來新生
再現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
1911年,此前供職於京師大學堂的加拿大人裴義理,來到南京擔任金陵大學教授,出於“招選貧民,開墾荒地,酌給費用,以工代賑,並教以改良農事與園藝之方”的設想,他和前清狀元張謇組織起“義農會”,開始在紫金山進行全面植樹造林。由於裴義理謁見了孫中山先生,其行為得到官方支援:紫金山的“官荒地”4000畝被批給“義農會”,由他們安排貧苦災民墾荒、造林、修路、開闢苗圃,建立災民子弟學校;在1911-1927年間,“義農會”和江蘇省立第一造林場在紫金山營造了大面積的馬尾松林;由於功績突出,人們曾經將紫金山一處樹木繁密的山谷稱為“裴義理谷”。
此後,隨著中山陵園成立,紫金山全山開展了有計劃的造林活動。據董麗娜介紹,其時,主要造林樹種有馬尾松、黑松及少量赤松、櫟類;地帶性樹種如楓香、烏桕、黃連木、槭類、朴樹、櫸樹、榆等也開始自然恢復,“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紫金山已基本鬱閉成林。”
新中國成立後,紫金山森林迎來了真正的新生:至1962年,紫金山全山呈現出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共造馬尾松、黑松、楓香、杉木等440萬株,並在北坡直播櫟類70公頃;1976年後,又進行了大力補植造林和林相改造,至1982年共植樹種300餘萬株。如今的紫金山,被稱為南京的“綠肺”:春天,透過乾枯的樹枝,Sunny佈滿整個山林,遍地都是各種各樣的小野花;夏日的紫金山,滿眼鬱鬱蔥蔥;到了秋天,紫金山層林浸染,讓人如同置身於一幅美輪美奐的油畫之中;到了冬天,紫金山的落葉樹斜插於天空之中,呈現出別樣的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