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想要把字練好就沒有必要去計較學習時間的長短,因為書法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歷練。自己對自己的字始終都不會滿意,就像咱們每個人寫自己的名字,都感覺自己寫的名字不如別人寫的名字好看一樣。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書法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它是一種長期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的學習。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學習,練好一個筆畫就是很大的進步,就會有一定的提高。反過來,第一個筆畫沒寫好,第二個又沒寫好,你會寫出好字嗎?我們要記住,每個筆畫都寫好才是寫好一個字的基本要求。還有結構、章法等問題。所以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一點一點的書法知識的積累才能寫的漂亮。
第二、書法學習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眼高手低”的現象。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都是眼界首先提高的,手頭書寫能力的提高始終不會跟上眼界提高的速度。只有“眼睛”高到一定程度,手上的功夫慢慢跟進,才能寫好字。但是,別人在誇你寫的字漂亮的時候,你自己並不一定會滿意,你還會感覺不漂亮,因為你感覺還會寫的更好。這就叫“藝無止境”。
第三、進步的快慢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自己的適應能力、糾錯能力和接受能力,每天學習的時間長短等等客觀和主觀因素,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也決定了學習時間的長短。
第四、有句話叫做“人書俱老”。這個問題我用顏體字三個階段的書法風格變化來說明,你會領會的更加直觀一些。
《多寶塔碑》區域性
顏真卿晚年書法代表作《顏勤禮碑》,是顏真卿大曆十四年(779年),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墓碑)。已完全脫去了初唐楷法的體態。此碑結字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強,骨架開闊,方形外拓,橫細豎粗非常鮮明,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
《勤禮碑》區域性
《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是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
該碑立於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大約是顏真卿62歲碑文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線條粗細變化趨於平緩,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其結體因線條厚重,為了在字的中宮留出餘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擴張,外拓的寫法被推向極致。
《麻姑仙壇記》區域性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顏真卿楷書變化的三個面目,他也是隨著年齡階段的認識不同而改變,隨著自己不斷的學習而提高。
最後,有必要提一句關於書法學習和實際應用的問題。學習書法過程中寫的字和實際應用還有很大距離。練習的時候能夠把單個字寫好了,一個詞可能寫不好,一個詞能寫好了,一段話不一定安排的很合理,這個事情是不是很尷尬?這就是平時大家都在講的“練是練的,用是用的”。應用和學習是兩碼事兒!應用的時候寫不到自己最好的水平這很正常,這一點大家都會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這個問題也需要長期堅持訓練才能解決的。
不管是學習毛筆字還是硬筆字,只要咱們踏踏實實的堅持學,就肯定會有提高,提高到什麼程度咱就先不要計較了,功到自然成,光是心急是不能解決的,因為,那是一輩子的事兒。
我個人認為想要把字練好就沒有必要去計較學習時間的長短,因為書法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歷練。自己對自己的字始終都不會滿意,就像咱們每個人寫自己的名字,都感覺自己寫的名字不如別人寫的名字好看一樣。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書法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它是一種長期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的學習。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學習,練好一個筆畫就是很大的進步,就會有一定的提高。反過來,第一個筆畫沒寫好,第二個又沒寫好,你會寫出好字嗎?我們要記住,每個筆畫都寫好才是寫好一個字的基本要求。還有結構、章法等問題。所以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一點一點的書法知識的積累才能寫的漂亮。
第二、書法學習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眼高手低”的現象。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都是眼界首先提高的,手頭書寫能力的提高始終不會跟上眼界提高的速度。只有“眼睛”高到一定程度,手上的功夫慢慢跟進,才能寫好字。但是,別人在誇你寫的字漂亮的時候,你自己並不一定會滿意,你還會感覺不漂亮,因為你感覺還會寫的更好。這就叫“藝無止境”。
第三、進步的快慢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自己的適應能力、糾錯能力和接受能力,每天學習的時間長短等等客觀和主觀因素,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也決定了學習時間的長短。
第四、有句話叫做“人書俱老”。這個問題我用顏體字三個階段的書法風格變化來說明,你會領會的更加直觀一些。
《多寶塔碑》區域性
顏真卿晚年書法代表作《顏勤禮碑》,是顏真卿大曆十四年(779年),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墓碑)。已完全脫去了初唐楷法的體態。此碑結字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強,骨架開闊,方形外拓,橫細豎粗非常鮮明,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
《勤禮碑》區域性
《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是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
該碑立於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大約是顏真卿62歲碑文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線條粗細變化趨於平緩,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其結體因線條厚重,為了在字的中宮留出餘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擴張,外拓的寫法被推向極致。
《麻姑仙壇記》區域性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顏真卿楷書變化的三個面目,他也是隨著年齡階段的認識不同而改變,隨著自己不斷的學習而提高。
最後,有必要提一句關於書法學習和實際應用的問題。學習書法過程中寫的字和實際應用還有很大距離。練習的時候能夠把單個字寫好了,一個詞可能寫不好,一個詞能寫好了,一段話不一定安排的很合理,這個事情是不是很尷尬?這就是平時大家都在講的“練是練的,用是用的”。應用和學習是兩碼事兒!應用的時候寫不到自己最好的水平這很正常,這一點大家都會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這個問題也需要長期堅持訓練才能解決的。
不管是學習毛筆字還是硬筆字,只要咱們踏踏實實的堅持學,就肯定會有提高,提高到什麼程度咱就先不要計較了,功到自然成,光是心急是不能解決的,因為,那是一輩子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