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37226028394

    人造纖維第一發現者是

    最初,人們獲得纖維的途徑極其有限,無外乎絲、麻、木棉、棉花甚至動物毛髮。人類使用棉花的歷史悠長久遠,最早的棉織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而棉花傳到中國的時間則相當晚,唐朝時中國還沒有能用來織布的棉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那時華人衣用纖維的主要來源是蠶絲和麻,直到宋朝才大面積種植。

    動物的毛髮是稀缺資源,並且由於是蛋白質,也容易蟲蛀和腐爛;一條蠶一生只能結一個繭,能獲得的纖維重量1g都不到;一畝亞麻最多能收穫幾十公斤纖維,一畝棉田即便現在也只能收穫大約200kg籽棉。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從前,普通人家添置衣服即使逢年過節,也不一定能有。

    1、人造纖維誕生人類為滿滿足穿衣的需求,開始了纖維的探索歷程。1891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斯·克洛斯(CharlesFrederickCross)和愛德華·比文(EdwardJohnBevan)以棉纖維為原料,製成了纖維素黃原酸鈉溶液。這種溶液在酸的作用下,能重新析出纖維素,如果用很細的噴頭把纖維素黃原酸鈉溶液噴出的液柱,引入酸的環境,就能獲得纖維細絲。

    纖維素黃原酸鈉溶液的粘度很大,因此被命名為粘膠(Viscose),由它製得的人造纖維被稱為粘膠纖維。這種生產纖維的方法可以將以前難以利用的纖維素,比如碎木屑、稻草、棉短絨等利用起來製成纖維。用粘膠纖維製成的紡織品,手感柔軟舒適,透氣性、吸溼性、可染性都與棉花相似。

    1905年,粘膠纖維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開始被大量製造,纖維的來源擴大了。隨後,又出現了另一種與粘膠纖維類似的再生纖維素纖維——銅氨纖維,它的質量更好、檔次更高,用它製成的紡織品具有更良好的觸感,被用於製造高檔面料。人們還把纖維素的醋酸酯也製成纖維,稱作醋酸纖維,除了製造香菸的過濾嘴和撲克牌,還和其他纖維製成混紡面料。

    動物的毛髮由蛋白質構成,撫摸起來光滑、柔軟、舒適。羊毛等動物毛髮用於紡織雖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動物毛髮相對於天然植物纖維來說更加稀少,更難以獲得。於是人們開發出了蛋白質纖維——從牛奶、玉米、大豆中提取蛋白質,溶解於適當的溶劑中,再製成纖維,用它們來模仿動物的毛髮。比如酪素纖維和玉米蛋白纖維都屬於人造蛋白質纖維。

    2、合成纖維技術的誕生上述各種纖維所使用的生產原料,全都屬於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高分子,但人們直接利用這些高分子,透過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制成纖維,因此把它們統稱為人造纖維。粘膠纖維、銅氨纖維、醋酸纖維、蛋白質纖維都是人造纖維。然而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產量依然是十分有限的,世界上2.5%的可耕地被用於種植棉花,目前的年產量也只有大約2500萬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棉國,棉花仍然需要大量進口,在中國,“糧棉爭地”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自己動手彌補自然界的不足,人為製造更多的高分子纖維——人類對豐衣足食的追求和對科學的探索,促成了一系列合成纖維技術的誕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群表示郭艾倫正在朝著MVP邁進,你認為郭艾倫在18-19賽季能夠拿到MVP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