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埃讀歷史

    公元8年, 王莽終於廢掉了劉嬰,自己當上了皇帝,改國號為“新”,從而取代了劉氏王朝。

    王莽登基之後面臨的是早已激化的各種矛盾,為改變現狀,他決定進行大力改革,史稱“王莽新政”。王莽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實行王田制。王莽於9年實行王田制,目的在於制止土地兼併。他將土地一律改為國有,他認為只有恢復古代的井田制,把土地都改為國有,才能禁止土地買賣和兼併。在井田制上實行“ 什一而稅”, 民眾的負擔自然就會減輕。

    其二,實行奴婢“私屬”制。為了禁止社會上買賣奴婢的現象,王莽在頒佈“王田”令的同時,並將奴婢更名為“私屬", 禁止自由買賣。他認為買賣奴婢和任意殺害奴婢、販賣人妻子為奴婢,都是“逆天心,悖人倫”,違背了“天地之性人為貴”的本意,必須嚴加禁止。

    其三,推行“五均”、“六莞”政策。漢代的商業發展,使富商大賈勢力急劇膨脹,“上爭王者之利,下銅齊民之業”。造成國家財政極度匱乏,農民深受商賈盤剝。為此,王莽採取了“五均”、“六莞”等經濟政策,對工商業實行統一管制。

    其四,改革幣制。進人西漢後期,自漢昭帝以來幣制混亂,官鑄五銖錢的重量不斷減輕,竟出現了0.5克的小五銖錢,引起了貨幣貶值和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給國家帶來了政局動盪、經濟蕭條等嚴重後果。出於挽救社會危機的現實需要,迫使王莽不得不頻繁進行幣制改革。王莽一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

    但是王莽的幾項改革最終卻都失敗了。抑制土地兼併觸犯了官僚、地主、商人的切身利益而遭到強烈的抵制和反對,致使王田制難以推行。王莽想從大地主手中奪回土地,無異於虎口拔牙,最終不得不宣佈廢止。

    王莽想用禁止奴婢買賣的方式來杜絕私奴婢的來源,若干年後必然使私奴婢絕跡,以解決農業勞動人手不足的問題。但是禁止買賣奴婢的政策與“王田制”一樣難以執行。“五均”、“六莞”的總目的是為了節制不法商人對農民的盤利,制止高利貸的暴利活動,以解決日益激化的各種社會矛盾。當然,也不排除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意圖。但是卻對合法商業行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儘管王莽四次改革幣制,但最終卻是失敗的。他的幣制改革犯了以下幾個嚴重的錯誤:一是變動過於頻繁,二是對舊幣處理失當,三是而制本身存在嚴重缺陷,四是隻知求助於政治權力而不尊重貨幣經濟規律。

    王莽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結果卻完全失敗了。最後,在農民起義和西漢宗室舊臣的聯合反抗下,王莽在窮途末路中已經無力迴天。公元23年,農民起義軍攻進長安,王莽被殺,“新”莽政權覆滅。

  • 2 # 青峰cy

    王莽稱帝后即著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變法。

    但凡改革,目的都不可能是讓富的人更富,窮的人更窮。所以王莽的改革必定不會受到既得利益團體的歡迎,當改革進行不下去的時候,社會原有的矛盾將更加突兀,階層固化,財富高度集中,貧富差距加大,再加上外族的覬覦,戰事頻發,人民的負擔越來越重,生活越來越沒指望,這時候的王莽估計真就成了孤家寡人,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群起而攻之。

  • 3 # 龍棟

    王莽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篡權後,脫離實際,縱官漁利,鑄錢刮民,屢興戰亂,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由此激起了民憤,最終被農民起義軍所殺。

    公元8年11月,王莽廢孺子嬰,他這個“假皇帝”也變成了真皇帝,改國號為新,改年號為始建國。王莽本是貧困出身,知道民間疾苦,而且又熟讀詩書,所以他對時弊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也因此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然而,王莽是歷史上典型的兩面派政治家,善於用偽善的面貌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他用欺騙的手法成功地篡位奪權後,在政治上得到了好處。當上皇帝后,又將欺騙的手法推行到治國理政上來。他採取的一些改革措施,表面上看是很好的,但實際上只是迷惑人民的一個幌子。

    他推行“王田制”的法令,也不過是一紙空文,集中在豪強地主手中的田地並沒有交出來,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也沒有按照規定得到土地。因而在地主、貴族、豪強的強烈反對下,“王田制”僅實行了三年,就宣佈廢除。

    他用人不當,加之國庫空虛,縱容官吏魚肉百姓。即使他實行的一些治國措施出發點是利民的,但經過一些貪官汙吏的手,也就變成了害民的辦法了。

    他頻繁地改革幣制,純粹是為了搜刮民財。最終激起民憤,造成社會經濟秩序大混亂。

    為了解決國家經濟危機,以及為了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王莽便挖空心思發動戰爭,這又無形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更深重的災難。

    公元10年和19年兩次出擊匈奴;公元12年誘殺高句驪侯;公元16年擊焉耆,又發二十萬人擊句町,兵士餓死、疫死約十分之六七。每次出兵,便大肆搜刮民間財物。把募來的兵士(窮人、死罪囚、奴隸)送到邊境上去戰死或餓死,以減輕國內的壓力;把搜刮來的財物收到自己的倉庫裡,覺得是一舉兩得的便宜事。

    其結果是,王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由於農民和奴婢無法生活,紛紛自發地起而反抗,起義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在綠林、赤眉等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不可一世的王莽政權,維持了十六年的統治,最後土崩瓦解,王莽被農民起義軍所殺。

  • 4 # 趙劉果兒

    王莽54歲稱帝,建立新朝,在位14年,終年68歲。王莽在建國元年於公元9年,元旦之喜慶之日正式稱帝,他封妻子王氏為皇后。

    王莽失敗在於改革之策操之過急,缺乏長遠目標和智慧。我們站在當代的角度看歷史,你會發現王莽的新政改革的出發點是非常遠大,初衷也是正確的,但是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直接導致新政執行沒有到位。甚至可以說是各級官吏(新政執行者)是這次新政改革的罪魁禍首。

    王莽改革之王田令;王田令模仿了商周三代的井田制,稱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田,不準私自買賣,朝廷均衡分配。遭到舉國上下一致的反對,王莽迫不得已下詔廢除了王田令。

    王莽改革之私屬令。私屬令是把奴婢變更為屬,禁止買賣。同樣遭到了官僚土豪們一致的反對。而官吏們則打著新政的旗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讓百姓更加仇恨新朝的皇帝,引發社會矛盾升級。於是;王莽又仿照周禮頒佈了五均、賒貸和六管,同樣遭到舉國上下一致的反對,而尚未實施就也夭折了。

    王莽還對貨幣進行了數次改革,以至於越改越亂,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地主官僚憑藉貨幣改革大肆斂財,讓民間百姓生活日常艱苦。

    王莽的頒佈的任何一項新政都遭到了上至貴族地主,下至黎民百姓的強烈反對。所以;王莽的新朝危機四伏,貧苦的百姓走投無路,只好起義造反。

    王莽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王莽改革失敗,而引發了國內暴亂最終走向滅亡。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王莽改革之路沒有按照自然規律而行,而是過分的急於求成。

    這是因為天下的局勢緊張造成的,所以;王莽的新政才沒能切合實際的執行到位,以至於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

    王莽對土地改革制度也引起地主的騷動,傷害了地方官僚的切身利益。但最致命的是貨幣改革嚴重影響了貨幣的流通,使百姓的錢越來越少了。再加上接連不斷,旱災、蝗災都來湊熱鬧。所以農民老大哥缺錢少糧不造反才怪。王莽也就因此一敗塗地了。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瞭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 5 # 荷韻蘭風

    公元8年王莽即位稱皇帝,國號“新”。

    稱帝后進行復古.改制.變法。

    第一、把全國的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

    第二、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

    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

    這些改革聽起來是好事,可是沒一件能落實到實處,辦起糟糕。土改、奴婢私屬制在貴族、豪強的反對下無法進行;評定物價權掌握在權貴手中,他們正好利用職權投機倒把、貪汙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幣治改了好幾回,錢越改越小,價越作越大,無形中又刮取了人民的一筆錢。復古改革制不但受到人民反對,許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援。為緩國內矛盾

    想發動戰爭招來布落的反對,又加稅、加邢等

  • 6 # 王半仙最靈

    王莽的主要問題是把儒家治國理念付諸實施了。

    其中原因,還要從儒術的興起說起。很多人知道,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面還有兩手暗棋。第一手暗棋,這個儒術不是純正的儒術,而是董仲舒改良過的儒術,改良的核心是天人感應。所謂天人感應,就是上天很有脾氣,生氣了就鬧災,高興了就降祥瑞。而唯一能與天溝通的,就是天子,想讓老天高興,必須依靠天子。而且天子是天生的,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別有非分之想。第二手暗棋,就是外儒內法,說白了就是儒術是用來忽悠下面這些人的,皇上自己可不信。

    很遺憾,王莽就是這個政策的受害者,也是收益者。首先,老王是屬於被忽悠的,他的大多數行為,尊崇皇族,維護理法,禮賢下士,都堪稱儒家典範。而且,老王登基之後的改革措施也全是按照儒家理念來的。其次,老王也用這一套忽悠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王莽一升官,天就降祥瑞。這樣就讓大夥覺得,王莽升官是天意,升來升去,升成皇帝了。

    這樣一位滿腦子儒家思想的人當了皇上,當然就得推行儒家政策了。儒家當時的核心思想,敬天法古。敬天沒啥,尊敬上天,退一步就是尊敬天子嘛,對維護統治很有幫助。壞就壞在法古上,就是學習古人,學習古代政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開歷史的倒車。這事從創始人孔子就開始幹了,具體事蹟就是克己而復周禮,翻譯成現代說法就是嚴格要求自己,回覆周朝行為規範。行為規範這種東西,拿來管小學生都不一定好使,孔老夫子卻堅信它是治國的最高手段。王莽也是有樣學樣,復活了各種過時的殭屍政策,把國家搞得一團糟。

    王莽並不只滿足於復活殭屍政策,還按照儒家的空想發明了很多政策,比如“正名”政策。儒家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反過來說,名正了,言就順了。比如匈奴,我們打不過他,為啥?因為名字太“凶”嘛。咱給他把名改了,把匈奴改成降奴,他就投降了。對這種政策,評價只有一句話,白日做夢!

    就在這樣儒家的白日夢中,名不聊生,天下大亂,儒家的理想國徹底破滅了。但是儒家高就高在,對王莽這事嘴上堅決不承認,然而他們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中,依然開歷史倒車,依然阻撓改革,依然白日做夢,做法一模一樣…

  • 7 # 公道話至尊

    都說王莽穿越,事實是他的政策是一種理想化的復古主義,復周朝分封封建制度的古,開歷史倒車,根基又不穩,天下自貴族到平民都又不接受,所以他失敗了。他算是腐儒治國嘗試的極致。

  • 8 # 流浪剪刀

    很久以前就知道王莽是個復古狂,因為不合實際瘋狂復古導致失敗。然後前幾年莫名其妙就突然有好多人說他是21世紀穿越過去的,說什麼王莽的思想超前,王莽是現代主義,,我就覺得很無語,其中不乏很多並不瞭解歷史還一味跟風的人。王莽努力想解決西漢末年社會上的尖銳矛盾,救天下蒼生於水火。只不過政策、實施不當失敗而已,他按照儒家的理想模式實施,用自己的實踐說明儒家的那一套復古方式在當時社會已經行不通了。

    王莽改革貨幣,亂七八糟一大堆錢如何花先不說,就折騰來折騰去,足以將整個國家的經濟完全給摧毀,而經濟崩潰,新朝不亂才怪,二是鹽、鐵、酒國家專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向農民、商人收稅,看似合理,但問題在於,亂七八糟一堆稅,賺錢沒有還可能倒貼,這樣的新法,哪個不怨聲載道的。再加上王莽在人事上亂封官,地方上瞎折騰,戰場上用人不當,新朝可以說是死在自己手中的。王莽學儒只在禮樂與典章,而忘了"恕"與"仁",根本的東西,就像有些人讀了一輩子書,究竟也不知書中的真道理。王莽還是有沽名釣譽,看似希望天下大同,其實不過是一個只要面子不重裡子的人物。 一個對親子女多次下毒手的人,說明王莽就鐵石心腸一根筋,無人性幹什麼都不可能成功。

    王莽的理想恐怕並不是上古的大同社會。他想擁有絕對的集權,上古的大同社會恐怕還沒有皇帝這個職務。王莽的思想也不是超前,而是落後。所謂的大同社會,不過是半原始半奴隸制社會,生產力很低,人類群居為部落,一個統一的國家也無法建立的時代,人類的奮鬥主要是與大自然抗爭,人與人相互依靠,抵禦來自自然界的風險。這種社會被儒家利用,描繪成為大同社會。

    制度與人的關係極為重要,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民意,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是否高度融合,實缺一不可。以上這些理論非常深刻地回答了從古至今改革成敗與否至關重要的因素,結合之前的商鞅變法,一成一敗兩個生動的案例,對現在全世界各國的改革都提出了方向和可供借鑑的經驗與教訓。王莽改革揭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非常深刻的道理,任何脫離實際,只是按照教條和理想化色彩推行的改革,都是無本之木,無緣之水,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並且還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

    考察王莽新政,不能光看表面上的復古或理想主義。王莽被殺,不在於是否復古,而在於他的改革雖然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成分,但是同時也帶有強烈的國家統制和行政壟斷的因素,而這顯然不是儒家復古或理想主義能解釋得了的,更像是儒表法裡。王莽的所謂改革與民爭利,搞得不光是地主受不了,農民也受不了,導致最後出現了地主與農民聯手推翻其統治的現象。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王莽的失敗是時代與個人綜合的悲劇,當一個人德才不配位時,地位越高,對自己對社會的傷害也就越大。我們可以站在現在評論古人,但是不能以現在的思想標準來要求古人,他們的成敗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只希望我們的改革能不忘初心,惠濟更多的人民,願我們祖先的願望和

  • 9 # 幸福路大雷子

    現在有一些人認為王莽是穿越者,帶去的科技本不屬於漢朝後期這個時代。而且王莽提出的一些改革也確實比較前衛,不符合朝中的利益集團的利益。

    在每個朝代中,想要進行變革,都要去撼動和推翻上個固定的模式,而這個模式中獲利的利益集團是不會輕易讓新的模式去推翻和撼動,所以就存在很大的阻力。

    如果變革成功,基本就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所以對於王莽的改革,即使到了漢朝終結的時候,強大的利益集團依然存在,並不會因為朝代的更迭發生改變。王莽的改革觸動了利益集團,這個強大的阻力無法去撼動,王莽的改革也就代表少數人的利益。

    歷史上此類改革還是很多的,基本上也都沒有成功,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以及戊戌變法,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因為新的改革與舊的模式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也或許是因為王莽是比較著急罷了,如果等待時機成熟再進行改革,依靠目前發展的王莽關於改革的一些資訊以及科技,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成功的,

  • 10 # 木子哲學

    因為他搞一些不切實際的改革,好好的社會被他理想主義地搞亂了,再者,他篡奪大位本來也是有爭議的。自古以來,任何不顧實際的民生民權利益的執政都會造孽甚至完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婚“回門”的習俗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定在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