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即位登基,一般要經歷三個程式:靈前即位;登基大典;改元建新。
第一道程式:靈前即位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先皇駕崩之際,正是政治敏感期,新皇及時登基,是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先帝的守孝期太長,按照禮法,要經歷27個月(即民間所謂的三年),為了照顧皇帝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人們發明了“以日易月”,以27天代替27個月,也就是說,皇帝的守孝期為27天。
即便如此,皇位空懸27天,有可能帶來極大的政治風險。可是古代以孝治國,不盡孝道會被視為皇位不合法。比如朱棣攻入南京,第一件事趕緊先去擊敗孝陵,然後即位。
孝道要盡,皇位不能空,怎麼辦?於是有了第一道程式——靈前即位。按照先皇的遺詔(或者以先皇名義頒佈的遺詔),新皇帝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完成權力交接,履行皇帝職責。靈前即位的時間節點沒有規定,一般是大行皇帝駕崩當日,或者兩三天內。
新皇靈前即位的程式比較簡單,由先皇指定的大臣宣讀遺詔後,新皇就算順利接管了皇權。在場的所有大臣、侍衛、親屬,都要對新皇行君臣大禮。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新皇帝雖然接管了權力,也明確了君臣名分,可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他還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為他還沒有經歷登基大典,這一必要的程式。
第二道程式:登基大典
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天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式。同時江山社稷承之於祖宗,所以還得祭拜宗廟。當然,新皇登基也必須昭告天下,讓天下的臣民都知道並擁戴新皇。
這些程式很複雜,新皇守孝期間,禮部(太常)官員就要著手準備,包括選吉日。一般情況下,大行皇帝喪期一結束,新皇登基儀式要儘快舉行。完成登基大典,新皇才算正式登基。
有人說,先皇駕崩數天,就要舉行新皇登基儀式,那是不可能的事,登基儀式這種喜慶的典禮,怎麼可能在國喪期間舉行?這是混淆了靈前即位與登基大典的區別。
新皇登基能不能立刻冊立皇后?一般不能,新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先冊立皇太后,以及皇太妃,把先皇的女人們都安排到位後,才能輪得到自己的女人。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后的冊立要等到第二年,以示對先皇的尊重。
其實不光冊立皇后,還包括很多新政的實施,也要等到第二年。
第三道程式:改元建新
孔子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儒家思想認為,為了表達孝道,在守喪的三年內,兒子不能隨意更改父親生前立下的規矩,否則就是孝道虧損。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更改年號
從漢武帝創立年號後,年號就成了每一朝皇帝的政治符號。一般情況下,皇帝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才會變更年號,即“改元”,每一任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以示新朝新氣象。
不過,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當年,不得更改年號,表示遵從先皇的意志。第二年改元,才是新皇登基元年。也就是說,從政治意義上講,先帝駕崩後的第一個春節,才是新皇帝的登基的起始日期。
新皇即位登基,一般要經歷三個程式:靈前即位;登基大典;改元建新。
第一道程式:靈前即位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先皇駕崩之際,正是政治敏感期,新皇及時登基,是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先帝的守孝期太長,按照禮法,要經歷27個月(即民間所謂的三年),為了照顧皇帝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人們發明了“以日易月”,以27天代替27個月,也就是說,皇帝的守孝期為27天。
即便如此,皇位空懸27天,有可能帶來極大的政治風險。可是古代以孝治國,不盡孝道會被視為皇位不合法。比如朱棣攻入南京,第一件事趕緊先去擊敗孝陵,然後即位。
孝道要盡,皇位不能空,怎麼辦?於是有了第一道程式——靈前即位。按照先皇的遺詔(或者以先皇名義頒佈的遺詔),新皇帝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完成權力交接,履行皇帝職責。靈前即位的時間節點沒有規定,一般是大行皇帝駕崩當日,或者兩三天內。
新皇靈前即位的程式比較簡單,由先皇指定的大臣宣讀遺詔後,新皇就算順利接管了皇權。在場的所有大臣、侍衛、親屬,都要對新皇行君臣大禮。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新皇帝雖然接管了權力,也明確了君臣名分,可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他還只能算是“代理皇帝”,因為他還沒有經歷登基大典,這一必要的程式。
第二道程式:登基大典
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天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式。同時江山社稷承之於祖宗,所以還得祭拜宗廟。當然,新皇登基也必須昭告天下,讓天下的臣民都知道並擁戴新皇。
這些程式很複雜,新皇守孝期間,禮部(太常)官員就要著手準備,包括選吉日。一般情況下,大行皇帝喪期一結束,新皇登基儀式要儘快舉行。完成登基大典,新皇才算正式登基。
有人說,先皇駕崩數天,就要舉行新皇登基儀式,那是不可能的事,登基儀式這種喜慶的典禮,怎麼可能在國喪期間舉行?這是混淆了靈前即位與登基大典的區別。
新皇登基能不能立刻冊立皇后?一般不能,新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先冊立皇太后,以及皇太妃,把先皇的女人們都安排到位後,才能輪得到自己的女人。絕大多數情況下,皇后的冊立要等到第二年,以示對先皇的尊重。
其實不光冊立皇后,還包括很多新政的實施,也要等到第二年。
第三道程式:改元建新
孔子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儒家思想認為,為了表達孝道,在守喪的三年內,兒子不能隨意更改父親生前立下的規矩,否則就是孝道虧損。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更改年號
從漢武帝創立年號後,年號就成了每一朝皇帝的政治符號。一般情況下,皇帝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才會變更年號,即“改元”,每一任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以示新朝新氣象。
不過,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當年,不得更改年號,表示遵從先皇的意志。第二年改元,才是新皇登基元年。也就是說,從政治意義上講,先帝駕崩後的第一個春節,才是新皇帝的登基的起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