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84432141492

    唐代儀鳳年間,一位僧人風塵僕僕路經端州的鼎湖山下。他見山中有股靈氣,料定其間必有名剎古寺可以掛單,心想,今宵的食宿算是有個著落了。

      他到山前的村中一打聽,誰知村民們告訴說,山上非但沒有寺院,就連這山的脾氣也挺怪。即使是晴天烈日,也是說變就變,驟然間便會風雨交加,山洪奔瀉。此時若在山上,往往無從躲避,令人忽魂悸以魄動,茫然不知所措。俗諺有道:爛柯落雨擔谷曬,鼎湖落雨走唔快。所以,就連山下的獵戶樵夫也都未敢輕易深入。僧人不禁納悶:鼎湖山不是“天下第十七福地”麼?竟會如此!待我明日探個究竟。當晚便在村中借宿。

      翌日清晨,僧人不聽村人勸阻,決意孤身溯溪而上。只見密林蔭翳,蔓葛交纏,他挽藤攀壁,跌跌撞撞,弄得手破鞋斷,就這樣折騰了大半天。當他精疲力竭地攀上一個重疊的瀑布後,不由得驚詫了:這裡群峰環抱,古木聳翠,眼前山巒疊嶂,腳下的溪流蜿蜒於峽谷之間,波光明滅,身旁一圜幽幽的深潭泛著碧綠……“真是塊福地呵!”他不禁驚歎道。

      忽然間,天色暗了下來,只見烏雲四合,山中霧氣頓起,潭水也沸騰起來。轉眼間,一道白光從潭中躍起,伴隨一陣沉吟,地撼山搖。僧人慌忙顫顫巍巍地走到一棵大樹旁扶定,瓢潑的大雨劈頭劈臉地傾瀉下來。好一場大雨呵,足足下來一個時辰。僧人要不是帶著村民硬塞給他的箬笠和蓑衣,早就撐持不住了。幸好,雨終於停止了,只有那悶雷還在轟鳴。他登上溪邊一塊巨石坐下歇息。忽然聽出那隆隆的雷聲並非來自天上,卻是傳自腳下,低頭一看,好傢伙,一條數丈長的蒼龍正在溪澗中翻滾。原來剛才攪得滿天神佛的正是此孽畜!它輾轉一番之後,便沿著溪澗隱入潭中。僧人笑了,他悟出了鼎湖山風雨的奧妙。就在那塊巨石之上,僧人趺跏打坐,誦起師父傳授給他的《金剛經》來。

      自此,他每日都坐在巨石上參禪唸經。餓了,就在附近採些野果;渴了,捧一掬山泉。偶爾還用隨身帶來的戒刀在巨石上刻字。

      當初,山下的村民們無不為僧人捏著一把汗,以為他此次進山,即使不迷路飢斃,也難免被山洪沖走。然而在當日下過一場大雨之後,一個月過去了,白天都是風和日麗,夜晚總是星月璀璨。難道這個僧人確有超人的真本事?於是結對入山,探個究竟。村民們走到潭邊,看見大石上刻有“涅槃臺”三字,下面的石壁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個大字更是赫然奪目。驚詫的村民們定了定神,這才發現,僧人正端坐在巨石之上。於是大家高興地上前簇擁著他,稱他為“聖僧”。

      僧人對村民說,自己並非什麼“聖僧”,只是六祖惠能的弟子,法號智常。並將潭中蒼龍作孽,攪風攪雨的事告訴了大家。

      惠能弟子降伏蒼龍,村民們奔走相告,連整個端州城都轟動了:鼎湖山來了六祖的高徒智常禪師,擬在鼎湖弘揚南宗法旨,連那蒼龍都已被他感化,蟄伏在潭底修身養性云云。

      後來,在村民們的資助下,智常在鼎湖山建立了第一間寺院——白雲寺。隨後,四方僧眾紛紛慕名而至,百餘年間,相繼建起了龍興寺等三十餘座廟宇,號稱“三十六招提”。這時的鼎湖山,整日梵音迢遞,香火嫋嫋,好一派佛國風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緊急求助三菱系統攻牙程式中斷沒返回.機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