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所謂的脾氣到底是慣的還是天生的?其實誰都不好,但是我個人認為脾氣就是慣出來的,沒有所謂的天生還是基因遺傳,因為上一代的基因多數也是慣出來的。人之初,性本善。脾氣就是慣出來的。
10
回覆列表
  • 1 # 亦君說書

    最近最近剛好讀了一本書叫《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書裡詳細得詮釋了這個問題。作者是奧利佛.詹姆斯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源於三種行為機制:言傳、身教、以及身份認同。

    前兩者自不必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瞭解到父母喜歡他們做什麼,不喜歡他們做什麼,知道怎麼取悅父母。而律師的兒子傾向於做律師,醫生的女兒會做醫生,這就來自於孩子對父母的身份認同。

    另一個詹姆斯認為會造成子女在脾氣性格處事上和父母極為相像的原因來自於父母的虐待。

    這世上鮮有完美的父母。大部分的父母都對孩子或多或少的有過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豆瓣上有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雖然略有些言過其實,但其實哪怕看起來最和善的父母,也曾有過試圖控制孩子,以及隱蔽地攻擊孩子的時候。

    童年的嚴重虐待會造成孩子成人後的精神疾病。在這之前,我們通常認為精神疾病來自於遺傳,而事實是精神不穩定、有精神疾病的父母有極大可能虐待孩子,攻擊孩子,大大提升了孩子也同樣罹患精神病的可能性。至於醫學界公認的父母的兄弟姊妹有精神疾病,則子女發病率也會成倍提高也非常好理解。假設舅舅、姨媽患精神病是因為外公外婆的虐待所致,那麼母親在幼年時也有極大可能遭受過虐待,或許還不到發病那麼嚴重,但母親很有可能繼承了,或者說習得了上一代對待孩子的方式,從而導致子女也發生精神疾病。

    詹姆斯認為子女受到虐待的年齡越小,受虐待時間越長,和施虐者血緣關係越親近,越容易在成年後患精神病

    除去嚴重的性虐待和身體虐待之外,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還會採取一種“我很好,而你不是”的攻擊機制來把自己的消極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舉例來說,本來孩子在高高興興地看電視,當父親突然接到上司的一通責備,就會立即轉而攻擊孩子,咒罵他除了看電視一無是處,為何不去學習或是寫作業?父親在明知孩子會因此中斷快樂的情緒,變得沮喪的時候,仍執意這麼做,是因為孩子的不痛快反過來減輕了他自己被上司責罵帶來的沮喪感和無能感。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傳染病——“踢貓效應”。

    如果父母頻繁地將孩子視為情緒垃圾桶,孩子就會終日生活在無名的恐懼中,成為一種親密恐怖主義,毋庸置疑,這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虐待。假如有位母親患有輕微的抑鬱症,每個早晨心情都很糟糕,那麼無論孩子早起還是賴床,做了什麼或者什麼都沒做,都可以成為這個母親咒罵孩子的理由。於是孩子一整天就被壓抑的氣氛所籠罩,長此以往就會提升子女同樣罹患抑鬱症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大多數子女會毫不猶豫地否認曾受過父母的程度不同的虐待,甚至有一位曾在幼年時遭到父親性侵的女子還反過來為強姦犯父親辯護。在詹姆斯看來,這都是因為“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在作祟。比起受劫持的人質,一生下來除了依賴父母照顧別無他法的小嬰兒,更加容易陷入這種情結。人類從出生起就竭力迎合父母,努力獲得父母的喜愛和認可,依賴父母,認同父母。

    而性格脾氣的代代相傳,很大程度上起源於父母在照顧孩子時不自覺得地帶入上一輩的角色,把年幼的孩子當做當年的自己,施以同樣的虐待或給予同樣的關愛。不僅如此,在和伴侶或其他人相處時,有過受虐精力的人也會不自覺地帶入和父母相處的模式,透過刺激別人來重現父母的虐待。

    因此童年的受教育環境決定了人的脾氣性格乃至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RIZ有什麼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