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然歷史觀

    何以說儒學千年沒有挑戰者?儒學之所以有獨霸學界的地位,是無數儒學先烈不斷努力的結果;可以說儒學自孔子起,時時刻刻都在經受著其他學術思想的挑戰。

    孔夫子的個人經歷大家應當都耳熟能詳,自二十歲授徒開始,一直謀求實現政治理想,到五十五歲才有擔任魯國大司寇的機會。在這個位置上只待了一年,就下課了。之後被迫周遊列國,實在是不受人待見,在去世前幾年才開始整理學術筆記,有了《六經》。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儒學進入低谷。整個唐朝,道教是欽定的國教,民間佛教佔統治地位,儒學在夾縫中生存,像戲子一樣為統治階級提供詩詞歌賦;李杜縱然是詩仙、詩聖,終究不過是人民藝術家,蒼老師一般的存在。直到韓愈的毀佛,以及開啟的貫穿唐宋的古文運動,儒學復起。所謂古文運動,其實就是抬死人押活人;詩詞歌賦寫到最後大都“強說愁”,靡靡之音;古文運動的起點是,你們這些寫駢文的寫的花裡胡哨,但言之無物;你看孔子的那時候,寫的平實,但是句句在理。之後開啟了學術復古的潮流,認為駢文這種彎路,是因為當時的儒學走了彎路,我們要在經典中找到真正的儒學,這下就連當時的儒學一塊否定了;儒學被重訂。這一工作到北宋五子,乃至朱陸才算真正完成。

    我們現在說的儒學統治地位,實際上是二程、朱陸時期才開始的。其中南宋到明初這一時期,伊川先生(小程)-朱子(朱熹)這一派(程朱學派)占主導地位;到明末清初陸子(陸九淵)-王陽明這一派(陸王學派)占主導地位。到了清朝中期,文字獄大興,儒學開始蕭條,大家們爭相開始整理國故,不敢言是;此時西方學術逐漸傳入中國,前沿學術思想逐漸以貫通中西為主。直至新文化運動,儒家道統終於完結。(此處原為到明末明初明道先生(大程)-陸子(陸九淵)-王陽明這一派(陸王學派)占主導地位。這裡陸子和朱子是對立的學派的代表,朱子尊二程,宗伊川;而陸子學術觀點和明道先生很像,清人點評朱陸,“朱子喜切實,故宗伊川;象山天子高,故近明道也”。

    從儒學的歷史可以看出,儒學實際上時刻都面領著其他學術思想的挑戰,在漢唐之間將近600年的時間裡,儒學甚至沒有任何存在感;到了宋朝中期才逐漸找回了統治地位。題主所謂儒學千年沒有挑戰者,實際上也就是北宋末期到清那不過七八百年。這一時期,由於古文運動的存在,託古言志、託古改志成為主流思想;你的思想不對是因為你理解的經典不對,你理解的孔子、孟子是錯誤的,這是所謂我注六經。在儒學復興後,大家在儒學的大旗下面陳訴自己的觀點,從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到朱熹刊定四書,乃至到清末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都是這種套路。廟裡供的還是孔子,但背後實際坐著的,昨天是耶穌、今天是默罕默德、明天可能是馬克思。表面上看是儒學的一家獨大,實際上內裡學術之爭變成了學派之爭,在瞭解儒學時候,這點要特別注意。

  • 2 # 宣南一葉

    唐之前是隋,時間比較短。隋之前是南北朝,再之前是兩晉。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對漢民族發起挑戰,漢族處於向下的趨勢。隋唐時期,邊患始終存在。

    宋之前是五代,漢民族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的十國不是主體,不佔主流),戰亂頻仍。五代的後晉時,燕雲十六州就被石敬瑭獻給了契丹。宋朝一直沒有收回。靖康之變後,南宋偏安南方。兩宋對北方的遼金始終總體處於防禦和屈辱的地位。

    因此,作為文化載體的儒學,當然要回答這些問題。但儒學早就有了,那就只能重構了。梳理一下,回答現實問題,與時俱進,繼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沭陽老兩口新房被兒子霸佔,一氣之下將其告上法庭,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