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新炎黃
-
2 # 千年蘭亭
筆毫擰巴,問題不在筆墨,主要出在筆法上。
運筆講究中鋒,尤其在轉折處,如何暗換筆心調整筆鋒是關鍵,其方法一是運腕,二是提按。
先講豎彎鉤的寫法。豎彎鉤也叫浮鵝鉤,寫法如下:
1、向上逆入輕點,調鋒後引筆下行,至轉角時提筆中鋒,筆形稍細。
2、向右運筆,同時筆桿漸向左微傾,手腕也由左向右翻,並逐漸加重筆力。
3、至出鉤時筆毫斜鋪展開,向右蹲鋒後,微微挫動筆鋒,順勢向上勾出。
寫此鉤要注意幾點:
一、由豎向橫轉時,引筆下行,鋒隨腕動,極力控制好筆,保持中鋒運筆,手腕漸向右上翻。翻腕是關鍵。
二、向上鉤起時,筆毫按下蹲鋒,挫鋒調至中鋒後勾出。提按是調鋒的重要方法,先按下後輕提,筆鋒重新聚在一起,再勾出即是中鋒。
三、向上勾出一定要用腕送到位,而不能用手指向筆鋒挑出。
只有及時調鋒,時時保持中鋒,筆毫才不會擰巴。
-
3 # 高山流水3066
首先,中鋒行筆至橫筆末端(所說橫筆並不一定,有時歐陽前輩寫豎彎鉤是下墜的,頗具隸書筆意)逐漸變粗,略微停頓的同時需要用一個回頂的暗力,這樣可以實現外側的方角,繼而以筆尖為軸,筆肚向上側出(可略帶些許的捻管),邊側出邊連帶著筆尖一同提起。這個連帶的動作很重要,要求連貫流暢,以實現內側的圓弧……。需要指出注意的是,“提”與“側”的配合,提快側慢,則易出現“鼠尾”,提慢側快,則比例失調……最後出尖的方向根據不同的字而有所不同。有時垂直向上,比如“冠”有時略微指向斜上方比如“觀”。歐楷的這個鉤寫好了很有美感,要求外方內圓的同時,更具“尖,齊,圓,健”的質感,我給起了個還算形象的名字叫“狐尾鉤”。靠這樣的表述,有如紙上談兵,往往容易陷入表達的困境。加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所以還得靠自己多摸索,勤加研習方可舉重若輕。
-
4 # 高興了一點
二十一人回答豎彎鉤的寫法都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參考高畫質版《三門記》、《祭姪文稿》、《夢奠帖》中的也,七,元等,目前古代名家墨跡帖,只有這三個字能看清古人筆法與今人之不同,古人豎完之後另外起筆寫橫,豎橫交接處需細看,並非現代書家寫法。
回覆列表
《書法雖然藝術性的,以一種務實心態學習實用性書法技巧並不掉價,書法技巧與人品無關》
書法沒有決竅,但不得不說,書法還是講究方法的。在練習楷書書法筆法時,有三個筆畫被人們說成是最難寫的筆畫:其一為豎鉤“亅”;其二為豎彎鉤“乚”;其三為戈鉤“㇂”。
如果採用傳統的方法,硬筆書毫不費力,但毛筆書寫就有難度了!
一、一筆寫成有難度,我們兩筆寫成一個筆畫會怎樣呢?如果我們不能一筆寫成,那我們就用兩筆寫成會怎樣呢?
換個寫法自然不擰巴的!
二、工業文明的來到,很我古代工藝都有了一次使用現代工業製造思想改造古代手工的機會,書法也是如此;現代工業製造文明不同於古代手工業工藝不同之處也許就在於數學“微積分”的應用了。現代鐳射照排列印技術,無非就是將圖形微分為無窮多條線,然後一一對映到新有紙張就可以了,思路很簡清晰。一架龐大的飛機,一下子不能製造,那就分成無窮多個區段來製造......
今天的書法發展也有同樣的趨勢,一個筆畫在歷史上,書法家們都會想出各式各樣的辦法讓一個筆畫一氣呵成。而現代人則可以將一個筆畫分成多個段來寫,從而用另一種方法實現筆畫的書寫!
三、筆畫一畫多段寫,一畫兩筆寫,速度慢了,但形態卻更好了,行筆技巧也簡單了;田英章先生的楷書很有工筆特點,但其中的思想也不過就是將一個筆畫分解進行多段多筆地書寫,從而成就解決了以往筆畫難以成形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多段多筆的書寫方法,在熟煉之後自然又可以合成一筆的技巧。
楷書中,“豎鉤”與“豎提”,“戈鉤”與“狐彎鉤”都可以透過“一筆變兩筆”的書寫方法來順利完成書寫。
在豎鉤的書寫中,田英章雖然給這種方法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跪筆彈鋒”,但是道理卻極為簡單。
篇末寄語:
時逢“田門”成為熱詞,好好的一點田式工筆楷書也許從些成為一種新事物。萬事不可太瘋狂,瘋狂之前就是懸崖絕壁。
用2018年一句熱詞來說,萬事不可太“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