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峻新涓流

    是負責操作機器的醫生首先篩選

    然後交給負責出診斷報告的醫生再一一觀察 這個很難去借助軟體去減輕工作量 因為還沒有如此高效智慧的軟體 為了防止誤診漏診 這個需要好幾位醫師一張圖片一張圖片的檢查 挑選出典型的數張圖片並撰寫報告後再交給上級醫師再去稽核一遍 即使如此 臨床醫師也會再次自己分析圖片 對照報告

  • 2 # 放射科宋醫生宋賢亮

    你好,我是放射科主治醫生宋醫生,就你提出的問題,給你簡單普及一下放射科診斷流程。

    就拿一個肺部體檢人員到放射科做CT為例,他到了放射科登記臺,登記分診,然後就到具體操作間做CT,如果是普通肺部CT平掃,技術人員掃描結束後,掃描影象自動傳輸到PACS系統(簡單的講就是我們看影象寫報告系統),肺部影象一般可不止幾百張,它包括肺窗、縱隔窗及薄層肺窗,像我們醫院雙源CT薄層肺窗一般層厚1mm的,單單薄層影象就是上千張,這對診斷小結節很方便。

    最後是重點,寫報告,結合病史及胸部影象,診斷醫生綜合分析寫出報告,像你說軟體篩選,可能是最近才有的AI人工智慧,我也聽說了,但是目前很少,部分大醫院,但也只是簡單分析肺部小結節,其他的不是很清楚。有人擔心這麼多影象,你們診斷醫生能看的完嗎,萬一漏了幾張怎麼?你大可放心,大的正規醫院,尤其是三級醫院,在質量控制上都有雙籤制度,就是有低年資的初級醫生(必須取得國家資質執業醫師證書)首先書寫這個報告,然後再有中級(所謂的主治醫師,必須有中級證書)及以上職稱醫師再看一遍,如果碰到疑難雜症,我們換有一個疑難病例討論,每天都有。最後稽核醫師再去稽核這個報告,稽核醫生簽字後,你才能取到胸部CT的診斷報告。這就是我們平時的工作。希望你能看的懂。大家好,我是放射科主治醫師宋醫生,如有關於影像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留言,也可以私信給我。

  • 3 # 手指觸碰的光芒

    你說的AI智慧現在普及程度很低,而且AI智慧目前成熟度不高,可能研發的肺部小結節篩查專案的相對多。AI人工智慧只是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疾病千變萬化、型別繁多複雜僅僅依靠機器實現準確的診斷有待商榷。可能我們看到影像報告很多時候會有一句“請結合臨床”,影像診斷可不是看圖說話那麼簡單,同病異影、同影異病,每個人或者病變每個階段的表現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還需要透過複查來觀察病變的動態、演變過程,可能和之前的診斷意見大相徑庭、推翻之前的結論,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影像診斷一定要結合臨床,才能更準確的診斷,這時候就要牽扯的問診了,臨床的問診可能與影像科的問診會有差異,影像科根據影象提供的資訊,會更有針對性的問診,臨床表現是否符合目前的診斷意見。有人會說檢查申請單上不是有病人的情況嗎?還需要問診嗎?我怎麼沒有遇到?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些做顱腦CT的申請單上就一句話“頭暈待查”,沒有提供很多資訊,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見到過很多病人剛做完檢查就會問醫生自己有沒有問題,這種情況非常之多見,病人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多數操作機器的都是技師,雖然他們很多經驗也比較豐富,也懂影像診斷,但不是最終出診斷報告的人,診斷醫生和操作技師有不同的分工;再一個掃描過程非常短暫,十幾秒即完成,電腦屏上的影象在檢查過程中滾動的非常快,沒有很多時間去詳細看都過去了,比如肺部微小結節,病灶非常小,在檢查過程中每張影象一閃而過,能看到嗎?所以說不是不告訴你結果,每張發出去的報告都報告醫生的汗水,不是掃描結束自動出結果的(真的有人這樣認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塘鯴魚爛身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