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經秦風無衣
-
2 # 陳勇本隨和
古人寫詩詞和現代人寫東西估計沒什麼差異,學習積累、觸景觸人觸事生情,醞釀腹稿,有時一氣呵成,有時呵成後再潤色修改,有時痛苦難產,有時胎死腹中。
-
3 # 逢春186177958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鬚。
以上為古代詩人談寫詩的情況,仔細體會便知。
-
4 # 顧隴桃園廣
古詩與現代詩雖然不一樣,但作詩的方法應該是一樣的。寫出一首好詩,首先要有觸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感。觸動不僅是感官的體驗,更是心理、情感上的感受。就像蓄水池,一旦開閘,將會一瀉千里。這時寫下的詩,叫初稿、草稿,或即興。然後,需要必要的精雕細琢,也就是推敲,並且要反覆進行。最後,覺得滿意,成稿。寫詩必須有熱處理、冷處理的過程。當然,真正的好詩往往改動不大,儘管這樣,也還是不會少了修改的程式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寫詩也是這樣,沒有一蹴而就。
-
5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一般是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就是後來修改也是個別字詞,大的結構不會變。主要是詩詞要體現賦比興,寫作要有靈感,過後就沒有這種感覺了。可能也寫不出來了……其他書畫藝術也是這樣。
-
6 # 季康言
兩者皆有。
一.一氣呵成的
1.往往觸景生情,所作更具真情實感。曹植的七步詩,在短短時間裡就可以抒發出自己的情感,所謂情到深處才思泉湧。
2.往往大家風範,李白灑脫不羈,作詩一般脫口而出,畢竟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多了,出口成章不在話下。
3.文人騷客大多喜歡設宴即興賦詩這類的雅事,這時候的詩自然是一氣呵成的。
二.再加工的
1.千錘百煉出來的,往往縝密一些,如同精雕細琢的工藝品。
賈島以“苦吟”聞名,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其作品經過時間的反覆錘鍊,將作品的深度和層次都上升了一大截。
2.有些詞彙的精準度也是反覆衡量出來的。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是很好的例子。此詩中有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極為精妙但這不是當時就想到的。“到”,“滿”,“過”等都是曾經改過的字。至於最終用了“綠”字,真的是不負這麼長時間的修改了。
3.詩中有個非常講究平仄,押韻,對仗的領域,那就是律詩。這種詩就不會容易一氣呵成,往往需要稍作思考,甚至再加工。
-
7 # 福榮
有一氣呵成的,如曹操四子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還有唐.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曹植自幼聰敏,有極好的文學功底,七步詩是被兄長魏帝曹丕逼出來的,七步之內做不出要殺他的頭!駱賓王自幼也極聰慧,作這首《詠鵝》詩,剛滿六歲,也只是看了眼前場景一眼,臨場脫口而出的。
但多數詩人作詩時要費時費力下一番功夫的,如:嚴挌遵從詩、詞格律,用字、造句反覆推敲、引經據典恰到好處,句修字改達到完美。在這裡唐.賈島和宋.王荊公作詩改字的例子就不重複舉了。舉一個詩聖杜甫詩的例子如下:
有一陳公得杜甫一舊本詩,頁中詩句中多有字被蛀而脫空。在《送蔡都尉》詩中有"身輕一鳥O,",陳邀數文人,請大家想一字將O補上,大家集思廣益想出:疾、落、起、下、度等字但都不能確定,後來陳公多方尋找,終於得到完整的詩本。原來杜甫原詩句是:"身輕一鳥過"。對比大家的補字,沒有一個能比用"過"更好。所以說要寫出好的詩、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詩人、詞人都是"功夫在詩外"。最後引陸游的一首詩收尾:"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8 # 木頭人學書法
上個月老友出題,讓我說酒但不能含酒字的詩,次日我拼湊了幾句,如下:
本是糧食五穀造,這邊飲來那邊嚼
借你交友敘家常,憑你顯我心意了
權貴布衣人不同,志趣相投各自聊
描繪山川多姿彩,譜寫青史千萬條
喜怒哀樂來做伴,既是佳釀也是藥
君王舉杯盼太平,臣子把盞議外交
文人微醺鋪筆墨,商販半醒算分毫
小女淺酌望門楣,英雄豪飲壯聲威
村夫解乏貪大碗,老叟細品多滋味
開啟陳年心頭鎖,為君添壽人增歲
花前月下伴燭影,提刀上馬戰鼓擂
或剛或柔因他起,載歌載舞來跟隨
亦正亦邪真性情,有皮有骨也有淚
何來獨醒眾皆醉,世態萬千君可見
不負韶華不羨仙,一路高歌半曲悲
木人4月30號
木人4月30號
我文學功底不夠,這勉為其難稱之為打油詩,但也花了我兩個小時去琢磨,一遍一遍朗讀,拗口或者同音字多的地兒都得修改。意思還得連貫。當然我的理解是鑑於我文化水平不高。目的也就是能淺顯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博君一笑罷了。。還寫了兩幅送了去,目的很單純,朋友間的互動而已。[吃瓜群眾][吃瓜群眾][吃瓜群眾]
-
9 # 大鬍子林肯
有人一氣呵成,有人兩句三年得。
不戀園中半根草,但展凌雲自在身。
竹影掃街塵不動,月光探井水無痕。
凡心不緣風萍起,道性卻隨自然生。
禿筆莫言無是處,殘墨亦書立地人。
二是集聯友風清雲淡聯句意。
《知音》
斑竹輕搖千點淚,紅杏綻放萬枝春。
花落草堂春去也,蝶沾荷蕊夏來風。
高山流水詩心雅,瘦石芷蘭畫骨魂。
-
10 # 子宜春來
古人特別重視修改。
如唐代詩人盧延讓的《苦吟》
《苦吟》
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
再如
賈島《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再如推敲典故。
-
11 # 三點少爺
唐朝詩人賈島一句詩就是最好的回答: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推敲”典故,由此而來。因此,一氣呵成的作品也有,但是經過“推敲”的作品更多。
-
12 # 極目楚天鶩
一氣呵成的往往是神來之筆,驚豔世人。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又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氣呵成,酒醒後再次書寫卻總不如意。詩詞也是如此。
反覆斟酌,思考加工,才能經得起推敲!
寫詩詞,即是日常積累,也有神來之筆,都對!
-
13 # 牛鳴霄漢
古人寫詩詞雖多為即景生情,但也是修改加工的。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王安石寫《泊船瓜洲》。詩中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最初是“又到江南岸",後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又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由此,這首詩還成為詩人寫詩詞煉字、修改成功的典範。
-
14 # 鑄偉大復興之魂
一氣呵成的也有,比如曹植的《七步詩》,毛主席的《贊井》……但更多的是反覆推敲後寫成的,比如賈島“僧推月下門”改為“僧敲月下門”,毛主席寫《西江月.井岡山》也經過反覆修改,比如這一句“高路入雲端”改過很多次,以前寫過“高樹入雲端”,“高樓入雲端”……所以,多數情況下,還是應反覆推敲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能絕對的回答,得從詩人的創作情景來談,
詩人想要表達的意境頗為豐富,而能夠成為後世傳唱的必定是有濃郁的情感寄託。
身處亂世時的詩人,往往是作詩都是一氣呵成,他們急切的想表達而出的情感,沒有給予他們多少思考的時間,只是看過亂世的多磨多難,將心中所想直白的說了出來,更顯乾脆豪邁,這是身於亂世的愛國詩人大概的方式,至於文采已經藏於心中,並不需要重新修改。
身處盛世時的詩人,他們一般是抒發積極Sunny的心情,以詩喻景,以詩喻情,或是懷念,或是嚮往,這些詩從創作時就要以極其優雅的修飾展現出來,需要認真斟酌每字每句,讓它的情懷賦予風雅,引人入勝。
還有一些出世詩人,他們散落於山水之間,與世無爭,而他們的詩不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可和欣賞,只是作為閒暇之時的自我陶冶,這樣的詩不需要進行修飾,能溫暖自己心中就好,大部分會一氣呵成,有小部分只是為了適合自己的品讀感稍作修改,而有些詩就是因為它的樸實而流傳入世,從而讓人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