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農鄉間

    家雞的祖先叫原雞,生活在山林裡。早上就高聲鳴叫,目的是向大家發出警告,這是它的領地,別的公雞不能侵入。另外,雞喜歡群體生活,一隻公雞常常帶領許多母雞,這就需要透過鳴叫,來維持共同的生活紀律。從科學觀點看來,公雞對光線特別敏感,當天剛剛發亮時,就能感到光波,所以就鳴叫報曉。

    公雞夜裡打鳴的原因是:雞的生物鐘受到夜晚(黑暗中)時分泌的褪黑素影響。同時,公雞打鳴和雞的雄激素也有關。

    絕大多數鳥都是夜盲症患者,雞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夜裡雞都在睡覺。雞的大腦裡有個“松果體”。松果體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只有伸手不見五指,松果體才會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鳥類的歌唱。

    晨光乍現,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雞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當白晝漸漸變長,鳥兒體內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們便開始“叫春”。公園裡提著鳥籠的大爺也知曉這個道理,平常鳥籠都被厚厚的布罩蓋著,一旦摘下布罩,光線驚醒了鳥兒的“鳴叫中樞”,歌詠會便開始了。

    古代,公雞可以安享黑暗靜謐的夜晚。有時遇到滿月,月光偶爾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起夜”。而到了戰亂時候,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機率大大增加,於是古人以“雄雞夜鳴”為戰爭的凶兆。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兩位研究者透過實驗證明,公雞打鳴是由內在的生物鐘控制的,但外在的光線和聲音刺激也會誘發公雞打鳴。

    研究者們讓公雞單獨居住,不過獨居的公雞停止了打鳴,試了好幾個品種都是如此。研究者讀了很多歷史文獻,發現公雞的打鳴是一種宣佈自己領地的方式,於是研究者改為讓40只30周齡純種PNP公雞每4個住在一間隔音隔光的房間裡,但每隻公雞有自己獨立的籠子,防止它們互相啄傷。

    公雞們居住環境恆溫20℃,保證公雞隨時可取食和飲水。研究者先讓公雞們在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中適應了一週,後把公雞置於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房間中觀察兩週,發現公雞會在光照出現前2小時打鳴。

    而把公雞置於24小時黑暗中觀察兩週時,公雞打鳴週期約為23.7小時,打鳴時間不是很固定,隨著處在黑暗中的時間增加,公雞打鳴的規律性逐漸下降了。這些都是公雞打鳴存在一個生物鐘的有力證據。

  • 2 # 耳東一丁

    不他們只是想把那些上早班的人叫起來,完成身為一隻報曉雞的責任,以前他們天快亮才叫是因為沒有那麼多上夜班和早班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愛過年了?我們的年變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