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23觀察室
-
2 # 湯小沐
作為一名曾航海專業人士以30邁的速度飄過:
一.海里到底是多長?你知道嗎,不同緯度的“1海里”長度不一樣。
海里是國際度量單位(標準符號n mile)。它等於地球橢圓子午線上緯度1分(一度等於六十分,一圓周為360度)所對應的弧長。
1海里(nm)=1852米(m)=1.852公里(km)(中國標準)
最短的海里是在赤道,1海里=1843米。
最長的海里是在南北兩極上,1海里=1862米。
想圍觀“米”的前世今生,請關注咱家另一篇“米的誕生”
為什麼呢?這要看海里的定義由來。
資料:1海里=子午線長度的兩倍÷360÷60≈1852.25-9.31cos(2Ωm)。δ是緯度。當δ=0度,即在赤道上時,1hl的長度最短,為1842.94m;在兩極最長(δ=90度),為1861.56m。約在44度14分處,1n mile的長度等於1852m。
通俗再解釋:航海上,規定地球子午圈的1分弧長為1海里(就是1度緯度對應的地球半徑所對應的經線長度的2倍的360*60分之一。注意:一度等於六十分)。但由於地球並不是一個標準的球體,赤道半徑略長而兩極半徑略短,故而在不同的緯度上,子午圈1分的弧長各不相同。
30節就是1小時30海里,1852✘30≈55560米(55.56公里) 。這種速度,孫楊腿擺起來都能跟它比試比試。
二. 按一般邏輯,依當今科技水平,只要給夠動力,速度絕對可以上中國高速公路。為什麼還要保持在30節左右呢?
(中國的遼寧號的速度就是29節,美國的福特號航母約30節,052D型驅逐艦是在32節左右)
或因以下兩點:
1.軍艦速度並非越快越好。拖著幾萬噸的排水量,既然你快不過導彈,就老老實實地搞整體協作,聯合作戰。(噸也不是陸地傳統意義上的噸,它指密閉空間排水量)
2. 節能,經濟,合理!通過專家反覆驗證,軍艦的速度保持在30節左右就是最為合理的,而且在同樣的航程裡,30節的速度比40節的速度節省了差不多60%的燃料。
在海上,考慮到風、流、等各種阻力因素,30節速度其實還是很快的了。軍艦的速度是不能這麼簡單的換算成陸地上的速度來比較的,沒實際意義。但是世界上其實還是有高速的軍艦存在的,比如高達70節的義大利的巡邏艇比一般的汽車都要快,但是這樣的速度其實很危險,你又不是海盜,非要攆上人家扒人家船沿兒。海洋裡面的環境實在是太複雜了,所以,喪失了太多實戰性會得不償失。
想圍觀“米”的前世今生,請關注咱家另一篇“米的誕生”
-
3 # 我來剪個影
首先要了解軍艦的速度代表(節)軍艦一節的速度是多少
軍艦、潛艇等的航速用“節”來表示,一節到底有多大,折算成千米是多少?
軍艦、潛艇等的航速用“節”來表示,一節到底有多大?
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
陸上的車輛,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時,而海船(包括軍艦)的速度單位卻稱作“節”。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亦應用於航空領域。“節”,是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於1843米;緯度45°處約等於1852.2 米,兩極約等於1861.6 米。
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O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採用1852米為標準海里長度。中國承認這一標準,用代號“M”表示。
30節是經過許許多多的驗證後得出的結論,那麼30節到底有多快?一節等於1.852km/h,30節等於55.56km/h,這個速度放在陸地上來說不算快,但是在海洋中來說已經很快了,海洋環境太複雜,不能以陸地上的速度來衡量。另外,世界上也不是沒有高速軍艦,比如義大利海軍的一艘巡邏艇最高航速可達到70節,也就是129.6km/h,這個速度比一般汽車的速度都要快。至於還能不能更快,肯定還有,但是這種艦艇太不安全了,僅僅是得到了一個世界最快的稱號,在作戰中是不實用的。
-
4 # 小李子的平凡生活
節為海事速度單位,所代表的長度為地球子午線緯度上一分的長度。節是海里/小時的簡稱,也是艦艇的一項重要效能指標。科學性和具體化可分為最大航速、全速、巡航速度、經濟航速和最小航速。
(航母航速一般不超過三十節)
一般情況下,一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為國際通用標準。一般水面艦艇的航速會遠遠高於水下潛艇,目前像航母、驅逐艦這種好幾千噸或數萬噸的水面艦艇航速一般不超過三十節,而之所以控制在30節左右,一是考慮到編隊體系要求航速大致統一,如補給艦等航速偏低,如果作戰艦艇航速偏高,會影響整個編隊協同作戰能力的發揮;二是三十節是最合適的經濟航速,同樣里程下30節一般比40節要節省60%燃料;最後則是抗風浪性,海上航行環境是難以預料的,如果大型艦艇航速過高,很可能在高風浪的海況下發生危險。而千噸級或以下的水面艦艇最高航速有的可以達到60節,如中國的022型隱身導彈艇航速就可以達到50節。因為輕型艦艇人員編制不多,追求的是機動性和應急反應能力,航速偏高是必需要求的。當然航速偏低是不被提倡的,像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是因為動力系統的“心病”,最高航速僅僅27節,看似比正常的三十節只低了一點,可是如若戰爭爆發時,會嚴重影響航母編隊的實力發揮。
(圖為英國原“海洋”號兩棲攻擊艦)
現役水下潛艇中跑的最快的是俄羅斯阿爾法級核潛艇,最高航速達到42節,一度成為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潛艇。而前蘇聯神父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最高航速曾達到44節。潛艇的設計和理念決定了潛艇在水下航行的速度要比在水面航行高很多,空氣阻力消失,興波阻力減小,所以潛艇在水下要遠快於在水上,這是需要了解的一個知識。
-
5 # 快樂軍武
不是有些,基本上所有軍艦的最大航速都在30-33節這個範圍,只有少數輕型艦隻還繼續保持在35節以上。其實30節出頭這個航速對現代軍艦來說已經足夠用了,再快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換來的戰術意義並不大,全世界的軍艦發展基本都鎖定在30節出頭這個航速上。至於30節是什麼概念,按照基本單位換算,1節=1海里/小時=1.852千米/小時,也就是說30節航速相當於55.6千米/小時,雖然趕不上家裡的小汽車120千米/小時,但是別忘了這個是好幾千噸甚至好幾萬噸。下圖為正在高速航行的052D型“昆明”艦,他的最大航速為31節,採用燃氣輪機為動力。
可能有些朋友把現代作戰艦艇和二戰和冷戰初期時期的進行對比,其實二戰時期的艦艇航速確實普遍比較快,即便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曾經在53900噸和21.2萬輸出功率的情況下跑出過32.5節航速。而驅逐艦的航速甚至達到35節-37節。然而我們要對比不同時期海軍發展思路,在二戰時期的作戰艦艇全部依賴於身管火炮,這些身管火炮的射程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裝備305毫米以上口徑主炮的戰列艦交戰距離一般也要縮短到25公里以內。此時航速對於作戰艦艇的意義就非常大,他可以利用速度搶佔海戰有利位置(反潛陣位),畢竟在非制導武器時代有利陣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二戰及二戰前夕的作戰艦艇在航速方面還是比較注重的,但是動力系統佔全艦比例也是比較高的。
到了冷戰時期,核潛艇的出現嚴重威脅著水面艦艇,蘇聯甚至發展過航速超過40節的核潛艇。在那段時間裡為了達成對潛艇的優勢,驅逐艦和護衛艦的航速普遍也是比較高的,和二戰一樣他們都是以強勁的蒸汽輪機為主要動力(但是蒸汽輪機的整體體積是在很巨大,之後逐步被燃氣輪機取代)。
但是隨著70年代以後精確制導武器的逐步成熟,海戰雙方的交戰距離已經從30-40年代的20公里左右猛然提升至100公里以上,而航空母艦可以直接打擊400公里外的目標。此時的30節、32節和35節對於交戰雙方變得意義沒有以前那麼大,畢竟再快還是遠遠慢於導彈的。而且作為現代化海軍的核心“航空母艦”的航速基本就鎖定在30-33節之間,而伴隨他護航的作戰艦艇只要不比他慢能跟得上航空母艦即可。至於反潛作戰,現代反潛直升機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核潛艇能達到35節的水下航速,然而反潛直升機可以飛到150節的速度,遠遠快於核潛艇。所以在現代海戰兵器和模式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太高的航速戰術意義不是太大。
除了海戰模式和作戰思路的變革之外,還有就動力系統和艦船設計的問題。排除功率損失因素後,船舶主機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航速提升至原先的2倍那麼主機輸出功率需要達到以前的8倍。再考慮到高速航行時艦體受到的阻力開始急劇提升,動力系統的負擔也是越來越大。我們舉幾個例子,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在4.4萬馬力輸出動力的情況下為12.54節,但是當航速達到27.7節最大航速時輸出功率則達到了16.6萬馬力。美國“佩裡”級護衛艦在25節航速時只需要1臺LM2500燃氣輪機,然而2臺LM2500全開的情況下航速只有30節。同理,如果現代軍艦在突破30節的航速之後想要繼續向上提升哪怕1節航速都是付出極大的動力代價,在現有動力技術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只能增加主機數量來提高輸出功率,然而這回擠佔艦上空間,嚴重削減艦上武器、燃油等攜帶量,還會擠佔艦上生活空間,這就得不償失了。
另一個就是船型設計也會影響艦艇航速,一個是長寬比,理論上長寬比越大越細長,航行阻力越小,相同動力的情況下航速越高。還有就是V型艦艏設計也能幫助艦船提高航速,二戰時期的作戰艦艇普遍使用這些方法提高航速。但是這兩種設計很大的問題就是嚴重壓縮艦體內空間,而現代作戰艦艇上裝備的武器和電子系統越來越多,這些細長的V字型艦體根本無法滿足現代艦船裝備的安裝空間需求,所以也就在這方面向航速做出了妥協。下圖為中國的051型驅逐艦(051型其實還在50-60年代的技術層次上),他的長寬比達到10:1,7.2萬馬力的輸出動力跑出過37.95節的航速,但是發展到052型之後反倒普遍降到了32節左右。
如果你硬要實現35節以上的航速也不是不可能,想要跑出50節也可以實現,只要設計成長寬比很大的“苗條身材”,再把全艦的空間全部用來裝主機提高輸出動力就可以。但是這樣做沒有意義,不僅存在嚴重的不穩定問題,艦內空間也承載不了多少燃油和彈藥,艦員的生活環境也非常惡劣,得不償失。所以現代軍艦的30節左右航速時綜合了各種因素得到的一個平衡數值,在現代技術的大前提下這基本就是最優解。
-
6 # 蒙丟丟車主
熟悉海軍艦艇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海軍戰艦的速度一般都在30節左右。而有人就要問了,在現代戰場上,軍艦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嗎?就連一些民用摩托艇的速度都能達到100多公里的時速,為何軍用艦艇的速度反而更慢呢?
的確,從理論上講,速度越快,執行任務的能力就越強,才更有利於搶奪戰機。但事實上,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大多數軍艦的最快速度只能達到30節。
“節”是水面艦艇專用的速度單位,是1海里/小時的簡稱,約等於1.8公里/小時。那麼30節就相當於55公里/小時。這個速度看似平淡無奇,但對於水面艦艇來說,已經是非常努力了。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航空母艦等各型艦艇的最大速度都在30節左右。但若非緊急情況,軍用艦艇的巡航速度都會保持在16~22節左右,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就是——省油。通常情況,18節的航速也被稱為“經濟巡航速度”。
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為例,若以30節的最大速度航行,只能航行7000公里;而如果換成經濟航速,就能行駛1.3萬公里。更遠的航程,代表更大的作戰範圍,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不過萬事都有例外,對於一些追求快反能力的軍用艦艇,比如導彈艇來說,它們的最大設計航速就很高,最多能達到50節。
除此之外,軍艦本身的設計也是阻止其提升航速的根本原因。現代戰艦為了提高戰鬥力,艦載裝置的種類、數量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它們的艦體越來越寬,航行的阻力就更大,行駛速度必然放緩。
當然了,若想提高戰艦的巡航速度並非沒有辦法,除了一些技術因素的限制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現代戰爭方式的變革,軍艦追求速度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在戰鬥機、魚雷、亞音/超音速反艦導彈面前,即便軍艦的速度再快,都如同蝸牛爬行。
所以說,在現代海戰中,想要打速度戰,就發展航空母、反艦導彈力量。而想要在海戰中提高生存率,提高艦隊的反導能力才是正確途徑。軍艦一味地追求速度,不僅增加耗油量,還縮短了航程。況且,即便是無需考慮耗油量的美軍核動力航母,最大航速也就30節。
-
7 # 雪郎1968
海洋作戰追求的協同作戰能力,一個航母編隊就是一個整體,速度統一就顯得格外重要。另外,軍艦的體積都比較大,再加上海洋上的氣候環境比較複雜,如果速度過快,在海洋上航行時會極不穩定,水流對艦體的衝擊也比較大,可能會出事故。經過技術人員的試驗,發現30節是最適合軍艦的航行速度,並且30節的航速還節省了燃料,同樣距離下,30節航速比40節要節省60%的燃料。
30節是經過許許多多的驗證後得出的結論,那麼30節到底有多快?一節等於1.852km/h,30節等於55.56km/h,這個速度放在陸地上來說不算快,但是在海洋中來說已經很快了,海洋環境太複雜,不能以陸地上的速度來衡量。另外,世界上也不是沒有高速軍艦,比如義大利海軍的一艘巡邏艇最高航速可達到70節,也就是129.6km/h,這個速度比一般汽車的速度都要快。至於還能不能更快,肯定還有,但是這種艦艇太不安全了,僅僅是得到了一個世界最快的稱號,在作戰中是不實用的。
-
8 # 老豆說軍武
說起戰艦的航速,往往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戰艦的最大航速大都是30節左右。比如美國海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其最大航速就是30節。在其之後建造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最大航速是31節。新世紀之後美國建造的號稱全球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最大航速也是30節。除了這些戰艦,很多航母的最大航速也是30節左右,比如“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最大航速,都是30節以上。那麼,為什麼戰艦的最大航速大都是30節左右呢?30節的速度有多快呢?
戰艦的最大航速保持在30節左右的原因自從大型鐵甲艦誕生以來,其最大航速一直保持在30~40節的範圍,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太大突破。但是其他武器裝備均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可以超過2馬赫,導彈的最大速度甚至可以達到20馬赫(高超音速導彈)。戰艦的速度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約的。
第一個原因是單位推進馬力消耗比的制約。戰艦在水中航行,受到摩擦阻力和興波阻力的影響,摩擦阻力與船體的水下面積成正比,興波阻力與航速成正比,與船長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戰艦的航速越高,興波阻力就越大。如果要達到某一航速,越大的戰艦每噸所需要的推進馬力反而比尺寸較小的戰艦每噸所消耗的馬力要少。比如排水量5000噸的驅逐艦和50000噸的航母,如果都要達到30節的航速的話,驅逐艦需要的總馬力雖然要小,但是其單位馬力消耗反而比航母更大。因此,為了將單位推進馬力消耗比控制在合理範圍,即便是小噸位的護衛艦,其航速也不可能大幅增加。
第二個原因是戰術上的考量。在反艦導彈等武器出現之前,較快的航速有利於躲避艦炮和魚雷的攻擊,因此提高航速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是在反艦導彈等射程遠、速度快的武器出現之後,無法再通過提高戰艦的航速來躲避導彈的攻擊,所以單純的提高航速就沒有了戰術上的作用。在反艦導彈襲來時,即便戰艦加速到極限,其航行的距離也十分有限,對於導彈的射程而言幾乎是微不足道的。除此之外,如果戰艦的航速較高的話,勢必會產生較大的航行噪音,很容易被潛艇發現。所以在反潛作戰時,戰艦往往會保持在較低的航速。
第三個原因是船員的身體承受能力。船員在戰艦上生活和工作,其身體狀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為了保持船員的身體健康,必須合理設計戰艦。戰艦的航速與戰艦的耐波性密切相關,而耐波性會影響到船員的暈動症的發生概率。簡單來說,在同樣的天氣和海況下,戰艦在高速航行時,會產生更大的顛簸,船身更加不穩,劇烈晃動的話會導致船員出現暈動症,會影響到船員的身體健康和工作效率,進而對戰艦的作戰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30節的航速有多快?按照進行單位換算的話,一節相當於每小時航行一海里,大約是1.852公里/小時。那麼30節的話,就是每小時航行30海里,大約是55.56公里/小時。如何看待這個速度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其他武器裝備的速度。現代化主戰坦克的最大行駛速度大約在50~70公里/小時,美國“黑鷹”直升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約357公里/小時,F-16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約2100公里/小時,AGM-84“魚叉”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約918.8公里/小時,“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水下最大航速約34節。通過比較可以發現,戰艦的最大航行速度其實和主戰坦克的行駛速度相差不了太多。
-
9 # 國平軍史
說到“節”的,都是指水中各類艦船包括潛艇等潛航器的航行速度,陸地上的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一般都說每小時能跑多少公里。
並非人人都是軍迷,或是有過從事海軍或航運工作的經驗,一般都不太清楚“節”的大致概念,因此,就有必要先將“節”換算成相當於多少公里,那麼大多數讀者就非常清楚了。
“節”是航運上的述語,相當於每小時1海里,而1海里相當於1.852公里,那麼,艦船的航行速度每小時30節,就相當於陸地上汽車每小時跑了55.56公里。
陸地上家轎每小時跑55.56公里,駕乘者會感到非常慢了,當然,在市區行駛時有堵車等原因,算是開得很快了;由於水的阻力遠遠超過空氣,因此,水中的艦船每小時能跑55.56公里,這個速度已經是很快了,一般艦船不太達得到,即便能達到,也不能保持長久跑30節的航速。
關於艦船的航速,二戰時期,蒸汽輪機的似乎是巔峰狀態,龐大的巡洋艦都能跑出30餘節的航速,高的能夠達到38節的速度,目前,先進的燃氣輪機很難跑出戰時艦船的高航速。
當時,艦艇特別強調航速,利用高航速實施穿插,佔據有利的艦炮或魚雷發射陣位,或是高速逃之夭夭,規避對方的艦炮、魚雷的打擊,因此,艦船的航速就顯得特別重要。
現在,艦炮、魚雷等艦載武器,早就不是海戰的主要裝備了,各類導彈成了海戰主力,就不再一味地追求艦艇的高航速了,一般作戰艦艇最高航速也就30節左右,平常跑時都是18節的省油省錢有利於裝置維護和保養的經濟航速。
當然,戰時艦船的高速穿插和快速逃逸,也是艦船攻擊和保命的有力手段,此時,就會開足馬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設計航速30節,跑出32節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
10 # 古道鎧甲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軍齡的轉業幹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有些軍艦的速度總是在30節左右?30節到底有多快?
簡要分析如下:
1、先簡要介紹一下“節”的概念;“節”一般用於表示海事方面的距離,是海里/小時的簡稱,該指標也是艦艇的一項重要效能指標。
一般情況下,一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
30節=30海里/小時≈56公里/小時;
換算成這個速度,經常開車的朋友就能知道軍艦在30節航行時的快慢了。
在此以柴油機為推進動力、直接傳動、定距螺旋槳的軍艦為例進行說明;
最小航速,所謂最小航速,就是以柴油機的最低穩定轉速時輸出的推進力;
經濟航速,所謂經濟航速,就是大約以柴油機的60%工況對應轉速時輸出的推進力;
巡航航速,所謂經濟航速,就是大約以柴油機的80%工況對應轉速時輸出的推進力;
全速航速,所謂全速航速,就是大約以柴油機技術檔案中規定實際最大轉速時輸出的推進力;
最大航速,所謂最大航速,就是大約以柴油機技術檔案中規定理論最大轉速時輸出的推進力;
最大航速的意義,一般在於軍艦在戰時搶佔有利站位,或者規避魚類、導彈、炸彈的襲擊時,所採取的短時所能達到的做大航速,此時艦艇整體安全的重要性就擺在了動力裝備安全的前面,一般情況下,軍艦很少使用最大航速。
輔助船又分為油船、水船、運輸船、補給船、拖船、工程船、布纜船等
軍艦一般分為護衛艦、驅逐艦、掃雷艦、獵潛艇、導彈艇等
作為輔助船,航速普遍慢於戰鬥艦艇,這個在常識中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作為輔助船,一般油、水船的最大航速不會在14節左右;補給船可能稍微快些,可以達到26節左右,
作為戰鬥艦艇,一般情況下做最大航速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30節的航速。
例如某種導彈快艇最大航速就可以達到50節,某種戰鬥艦艇最大航速可以達到60節(具體型別就不說了,因為涉及到戰鬥效能指標,原因你懂的)。
綜上,軍艦是可以達到30節的航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軍艦都可以達到,即使能夠達到30節航速的軍艦,也並不是經常能夠保持在此航速情況下執行。
-
11 # 神話喵喵
節是航海上使用的速度計量單位,後來也在航空中使用。1節相當於1海里/小時,即1.852公里/小時。航速30節的軍艦換算成公里算就是55.56公里/小時。對於排水量動輒數百噸甚至數千噸的軍艦來說,這已經是個頗為可觀的航速了。在使用艦炮的年代,軍艦航速越高越有利於搶佔T頭,從而最大化火力輸出因此在當時,無論是主力將還是小型艦艇都有著較高的航速,其中最快的空想級甚至能跑出42到45節的極限航速。
圖為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進入導彈時代後,艦炮不再是主要武器,因此為了節省成本,高速主機不再是軍艦的必須了。在這一階段,大部分的軍艦航速在30節級以下。不過航空母艦是例外,為了幫助艦載機順利起飛,這些航母需要在逆風方向高速航行,提供足夠強大的甲板風。對於這些正規航母,它們的最大航速一般在30節或者略高於30節。
圖為埃塞克斯級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
對於可能作為航母艦隊一份子的軍艦,在最高航速上應該大致保持與航母相當,它們的航速也一般在30節左右。另外,現在的軍艦重要指標不只是效能,還是經濟性,而30節正是現代船用主機兼顧速度與成本的節點。
圖為現代艇級軍艦
對於艇級軍艦來說,它們的最大速度限制小了很多。得益於輕盈的艦體和小巧的身材,這些導彈艇、魚雷艇的速度動輒達到四五十節,已經不比輪式步兵戰車的最高時速慢了。因此,現代艇級單位有不少採用了先進低阻構型,以提升機動性和燃油經濟性。
-
12 # 史論縱橫
我相信大家肯定對這個“節”表示不理解,縱橫必須要顯擺顯擺了,我是打小就知道形容船在海中的速度用節表示,因為我家那時候有船!
表示船在海里面速度的“節”是什麼意思?這可不是一般的小船,而是正兒八經的大船,240馬力的機器,18米長的大船,光夥計就僱了十來個,嗯,當年我也是個闊少!我爸不是老宕機,我爸是老船長,為了這個題我今天還特意請教了我爸一下。
當然,我小的時候也經常出海,對海洋裡面的知識還是懂一些的。
我家長18米用240馬力的機器帶的話,我爸說順流(讀四聲)跑的話,最快的時候能夠跑9節,滿載的話最慢跑8節左右。
一節就是一小時跑一海里,9節就是每小時跑9海里的意思,之所以會這麼計量船的速度是因為古代沒有航程記錄儀的時候,聰明的水手為了測量船的速度,就在船航行的時候向海裡面丟擲帶有繩子,然後再根據繩子的長度比上時間就是船的速度。
為了更準確的計算,便在繩子上打上等距離的結,整根繩子便被分成若干“節”,只要測出單位時間內繩索被拉拽的“節”數,就能計出船的航速,長此以往,就形成了航行速度計量單位。
“拋繩計節”其實和“曹衝稱象”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是古人在沒有測量工具的時候,採用參照物的方式進行的測量的智慧。
三十節有多快?其實就跟車的35邁速度差不多這裡面又出現一個海里的單位,我們知道在陸地上的距離單位用千米來,但是在海里因為沒有準確的參照物,所以就用節來進行測量速度,相伴而生的就是海上度量距離的單位,也就是海里。
各個國家海里和千米的換算標準不一樣,但是大部分都是1海里約等於1.85公里(千米)。
也就是說,9節就是每小時9海里16.65(9*1.85)千米。
我問我爸海里面的軍艦多快,我爸那可老快了,海警抓漁船那是一溜溜的,一抓一個準,得有三十多節!
那麼,30節有多快呢?按照前面的換算,30多節就是55.5(30*1.85)千米每小時。
我爸還告訴我,現在有人買那種8-9米長的大艇,用三個240馬力的機器一起帶,能跑40多節,到人家下網的地方去了去拔網,人家漁船看到了往這邊走,大艇一個高就跑了,就是漁政的船也抓不到他們。
海里的世界跟陸地上是不一樣的,只要不抓到現行,你就沒辦法。
迴歸正題,為什麼現在的軍艦對速度的要求就是30節左右呢?因為大排量的軍艦最快時速在30節的時候,最省油,航程更遠一點(正常情況下還達不到30節),如果在海里面意味的追求速度,只能是更大的耗油量,想要跑的遠,那隻能多備油,油裝多了之後依然加重船的負擔,反而得不償失。
而海軍要求的更多的是協同作戰,你一個軍艦跑太快隊友追不上你也是白扯,而現在大多數軍艦的速度也是跟著航母的速度來的,航母是船中之王,從二戰之後評價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很大程度上參照該國的航母。
由於航母的排水量很大,不管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最快也就是在30節左右,而其他軍艦的任務大部分是為航母保駕護航用的,速度太快也沒用,能追上航母就行。
-
13 # 儒道之主
先來說說“節”:速度單位,指的是船隻等每小時所航行的海里數,用符號“kn”來表示。通常用於計量速度的單位是公里(千米)/小時,而用於計量船隻等的航行速度的單位是“節”(海里/小時),國際通用: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那麼,30節到底有多快?這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30節≈30×1.852公里/小時≈55.56公里/小時。艦船若以30節的速度航行,比電動腳踏車的最大速度快一些。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航母的最大速度都維持在30節左右的水平。而這個“30節左右”的速度,是絕大多數水面戰艦的最大速度,絕不是“經濟巡航速度”。目前,水面戰艦的經濟巡航速度在16—22節範圍內,大多數戰艦為18節。比如中國的052D,它的最大速度是32節,經濟巡航速度18節。在多數情況下,戰艦實際上都是以經濟巡航速度行駛的,經濟性高。說白了就是兩個字:省油。比如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它的最大速度是32節(見央視報道),經濟巡航速度是18節。
滿油狀態下,遼寧艦的續航力:以最大速度行駛,約7100公里;以經濟巡航速度行駛,約13000公里。由此可見,速度對戰艦油耗的影響!因此,在沒有特殊情況時,多數戰艦都會悠哉遊哉的以18節速度航行。戰時或者是執行訓練、演習等任務時,戰艦會根據需要來改變自己的行駛速度。比如航母在進行艦載機起降作業時,通常會以最大速度逆風而行,以便給艦載機起降創造條件——為其提供足夠的升力。多數戰艦的最大速度在30節左右,只有一些導彈艇、魚雷艇等不在此列。
導彈艇等的作戰環境、戰場需求、作戰目標以及任務需要、設計理念,要求它們必須具有高速性。比如中國總共建造83艘的022型導彈艇,最大速度50節,高隱身、高速是其設計的兩大重要指標。實際上,最大速度在30節左右,是綜合各方面考慮的結果。一、戰場環境、作戰模式的改變,催生了新的戰艦設計理念——追求最大速度,已無任何意義、作用。以現代的艦艦導彈、空艦導彈、魚雷的效能,戰艦速度就是提高到60節,也沒用——在高亞音速、超音速反艦導彈面前,都是渣渣。022導彈艇的最大速度可達50節,絕對跑得快
二、戰艦的阻力變大、動力降低,行駛速度必然有所減慢。為了提高戰艦的戰鬥力,現代的艦載武器、裝置遠比以前要多得多,佔用的艦上空間也更大,只能對艦體進行加寬,戰艦在行駛時所受的阻力就會加大。目前,多數戰艦使用的是燃氣輪機,在單機輸出功率上不如蒸汽輪機。受限於目前科技水平以及戰場需要,現代戰艦的最大速度有所降低。想要提高速度,也不是不可以,但若是在確保戰鬥力、適航性等前提下提速,那還需要時間慢慢發展。美國航母的最大速度也不高
-
14 # 海事先鋒
確實,軍艦的航速是越快越好的,軍艦的航速具有戰略和戰役價值,而不僅僅是戰術價值,很多人上來就說,進入導彈時代,軍艦跑不過導彈的飛行速度,跑的再快也是枉然,這就是拿戰術當戰役來考慮了。實際上,軍艦的航速決定了海上機動作戰的範圍和速度。
戰場總是有時效性的,兵貴神速在任何年代都有用,但是兵貴神速本身就是一個戰役學的概念,而不是戰術概念,需要快速的把自己的武裝力量部署並且展開在相應的時間、相應的地點,戰爭從來都不是玩遊戲那麼簡單:遊戲是把軍艦飛機坦克造出來,直接拉過去就打,而實戰中是有機動過程的,這個過程陸地上依靠公路和鐵路等交通線,空中依靠加油機、運輸機,有時候還要轉場,而海上則叫做海上機動作戰,第一步叫做航渡。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大國開戰之後,雙方的艦隊會在開戰之前提前進入遠海大洋,此時茫茫大海上的艦隊是對外保密的,行蹤更是不能確定,雙方會在一個都有戰略需求的海區碰面,在碰面之前的航路中,隨時都會有可能遭到敵人在任何方向的打擊,需要反覆對周邊海區進行搜尋,海軍艦隊保持戰鬥隊形。
承擔後期保障的艦隊也會在海上預先搭建起機動補給區,主力艦隊在這裡完成首次戰役所需的補給後,就會機動到作戰海區展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艦隊都在不斷的機動和變換陣位,誰能夠搶得優勢的時間,優勢的陣位發動進攻,誰就佔有很大的便宜,中途島海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句話叫,海軍是在海上機動一禮拜,作戰只有20分鐘的軍種。
沒錯,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一個是搜尋能力,一個就是航速,這就是核動力航母對比常規動力航母的最大優勢,他的機動速度更快,機動範圍更大。因此,任何考慮說軍艦跑不過導彈,就速度沒有那麼重要的說法,都是自以為是,對海戰缺乏瞭解的說法。話說回來,為什麼現在軍艦航速基本都是30節左右?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動力輸出裝置,也就是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如今達到了瓶頸期,很難取得突破了,原動機雖然一直進步,從蒸汽輪機到柴油機到燃氣輪機再到核動力,但是不論是哪個產生動力的原動機,都需要發動機來將之轉化為動力能量,然而發動機是一個龐大的機械結構,是一臺機器,他的機器複雜程度很高,每提高一點點的功率,整個機械的重量和複雜度都要提高很多,得不償失。
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平臺期,雖然電子技術發展很快,但是機械技術的進展其實不大,現在人們的汽車從機械結構上看,和30年代的汽車差別並不大,因此人類需要突破基礎科技的瓶頸,才能在提高軍艦的航速了。
-
15 # 皇家橡樹1972
我海軍051型驅逐艦105號“濟南艦”的CG圖,“濟南艦”使用蒸汽輪機動力,最高航速在36節,甚至在1975年4月的一次試航中跑出37.95節的驚人航速,而051型艦的蘇聯型號56級驅逐艦設計的最高航速就是38節!
現代戰艦,特別是1950~60年代設計的驅/護艦一類反潛艦的大多使用蒸汽輪機為動力推進,而且要將戰艦的艦艏設計成V字形,這樣設計的目的使軍艦水下部分變窄,有利於劈開水流減小航行阻力,讓軍艦的航速更快一些(現代的快艇都是V型艇艏設計)!這其中的原因是當時已經出現了第一代核潛艇,它們使用核反應堆為動力,在水下的航速豆超過了30節,甚至要往40節方向發展的趨勢(1960年代後蘇聯確實建成了少量的航速超40節的核潛艇)…1950~60年代的驅逐艦反潛裝備只有魚雷和深彈,沒反潛直升機和反潛導彈,如果航速再低就根本追不上也消滅不了核潛艇…所以那個年代的驅/護艦的航速都很高,但航速高所帶了的問題也不少,第一個就是:V型設計使得整個艦體很窄並且細長,艦內的空間變小,各種裝置安裝的非常緊湊,也大大的壓縮了艦員的生活區域,使生活環境變得比較惡劣!
第二就是:蒸汽輪機佔地面積太大了使得其它輔機(發電機)的安裝數量變少,在缺乏發電量條件下,整條艦的電氣化程度不高,也安裝不了太多的武器裝備…戰鬥力確實不高。圖片上是052D型驅逐艦的CG圖,到了1970年代之後特別是21世紀,戰艦的航速開始減慢,最高航速通常情況下都在30節,那麼30節有多快?節是一個速度單位,指的是艦船在航行當中的“每小時/海里數”,一節=一小時/一海里≈1.825公里,如果是30節/一小時就差不多的56公里,如果有哪位看官想體驗一下這個速度,就上國道或者省道開車去體會。
21世紀戰艦的航速低一些主要原因還是武器裝備的安裝量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垂直髮射器的普及,以往那種V字型狹長艦體設計已經不符合空間的要求了!為了在航速和使用空間找到平衡,現代戰艦採用折中的深V字型設計,即可以保障較高的航速,也給武器裝備安裝量提高了較大的安裝空間。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反潛直升機的大量上艦,使反潛的效率和速度提高了許多,軍艦或者核潛艇再快也快不過直升機!而且現代海戰的主要武器是艦載機和導彈,相對於艦載機和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軍艦的航速是永遠趕不上…既然是有了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軍艦也不需要利用更快的航速去追擊核潛艇,而艦載機和反艦導彈的更加完善,也使軍艦的航速沒必要再快了 “福特級”下水時的場面,可以看到它的艦型設計呈U字型!這是由於航母需要的內部空間更多,所安裝的裝置有些相對於其它戰艦是超大體積大的!V型和深V型艦艏,艦底設計根本提供不了這些超大裝置所需的空間,另外航母的機庫、油庫、彈藥庫、5000人的生活空間…這些必須要採用U型設計才能滿足空間的要求。
U型艦艏和艦底在航行時阻力最大(登陸艦也是U型設計)!但是,為了擺脫核潛艇的水下追擊,常規航母採用了多臺功率強勁的蒸汽輪機為動力,核航母當然採用核反應堆,這兩種動力系統都能將大型航母的最高航速提高到30節以上,而且高速航行可以提高“甲板風”的速度更有利於艦載機起飛。
另一方面,現代核潛艇也不在片面的追求高航速了,因為速度越快各種機械所發出的噪音也就越大…等於將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的告訴了敵方,而且高速潛航會嚴重的磨損機械和消耗核燃料的使用年限,所以在核潛艇航速降低,現代海戰裝備種類和效能增加的大環境下,現代戰艦最高航速保持在30節已經夠用了。
-
16 # 科羅廖夫
其實軍艦很少“飆車”到30節那麼快,例如美國核航母尼米茲號,在放飛艦載機時,由於需要加大甲板風,尼米茲就會提高航速至30節,不過,平時的航母不會開這麼快。尼米茲服役的前18年裡,總航程有100萬海里,平均每年航行5.5萬海里,航時4500小時,平均航速只有12節。
“節”其實是一種速度單位,1節=1海里/小時。而1海里等於1.852公里。所以30節就相當於55公里/小時,這是目前很多軍艦的最高航速。不難看出,和一般地面交通工具的最高行駛速度相比,一般軍艦的最高行駛速度要慢得多,畢竟軍艦在水面行駛遇到的航行阻力比在汽車在路面行駛時遇到的阻力要大得多。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軍艦都把最高速度設定在30節左右呢?實際上,30節左右的屬於一個分水嶺。相關資料表明,30節左右的速度是大多數軍艦的最佳速度。如果軍艦要擁有超過30節以上的速度,隨著航行速度的增加,那麼軍艦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將會成倍增加。
要擁有超越30多節的航行速度,這要求軍艦的動力系統更強,如此一來動力系統的體積自然更大,擠佔其他裝置空間,需要軍艦擁有更大的排水量,如此一來軍艦的航行速度將會降低,又需要更大的動力系統提升速度……如此迴圈往復,最終將面臨“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巨大困境,導致艦艇設計建造遇阻,軍艦的建造裝備成本也水漲船高。
美海軍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美海軍要求LCS擁有非常高的航速,所以“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裝備了兩臺36兆瓦的MT30燃氣輪機,最終排水量超過3500噸的LCS擁有46-47節的最高航行速度,堪稱一個奇蹟。
不過,代價也是比較高昂的,因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如此的動力系統配置已經和和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美海軍的“朱姆瓦爾特”級驅逐艦完全相同了。要知道,“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擁有65000噸的排水量,在兩臺MT30燃氣輪機的驅動下擁有25節的航速。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排水量也達到1.45萬噸,裝備兩臺MT30燃氣輪機和2臺RR4500輔助燃氣輪機後擁有33節的最高航速。不難看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噸位小得多,但速度提升幅度卻很小,簡而言之,超過30節左右的速度門檻後,想要繼續提升航速就非常困難了。
值得說明的是,通常情況下,軍艦一般不會以30節左右的最高速度進行航行,最高速度航行對艦艇動力系統提出很高的考驗,也非常耗費燃油。所以,軍艦在平時航行時都會以所謂的“經濟巡航速度”航行。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艦艇的經濟巡航速度在12-18節之間。
-
17 # 桌面戰爭兵棋
美軍的雙體實驗船,航速可達40節
中國古代著名的《孫子兵法》其中的《九地篇》有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意思就是用兵的道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這也是成語兵貴神速的由來。春秋時代的孫武就已經知道速度在用兵中的重要性,這個道理在現代戰爭中也沒有變,我們現在也將機動性作為衡量軍隊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中國022導彈艇,最高航速50節
現代軍隊中,裝備著各式各樣的機械化載具,各個軍事強國的軍隊自然不必多說,坦克、戰機、戰艦、潛艇應有盡有,就算非洲落後地區的地方武裝都至少裝備有皮卡、卡車一類的載具。而在介紹機械化的各種武器時,肯定都有描述其速度效能的指標,對於陸地上的坦克、汽車等用的計量單位多為公里/小時或者英里/小時,對於天上的戰機則多用馬赫,飛得慢一點的也可以用公里/小時,對於海上的艦艇,則一般會用節。公里/小時、英里/小時對我們來說很熟悉了,畢竟家用的小轎車用的是同樣的計量單位。超音速戰機常用馬赫作為速度計量單位,1馬赫即為1倍音速,合340米/秒,由於在初中物理就會涉及到音速的知識,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馬赫也不難理解。
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最大航速29節
但是對於艦艇常用的節,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就比較陌生了,雖然可能多多少少也聽過這個計量單位,不過要說能夠準確地說出其含義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謂的1節,其實就是指1海里/小時,1海里換算成公里的話,是1.852公里,節可以用符號“kn”來代表。那麼為什麼艦艇會採用那麼麻煩的計量單位呢?說超音速飛機速度太快用馬赫比較方便也就算了,你這船跑的不見得比汽車快,為什麼不統一用公里/小時作為計量單位呢?其實對於航海來說,用節反而更方便一些,因為現代節是以海里為長度單位,而現在的1海里對應的是地球橢圓子午線上緯度1分(一度等於六十分,一圓周為360度)所對應的弧長。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所以不同位置緯度1分對應的弧長有所不同,而目前我們所用的1.852公里是指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透過的標準長度。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最大航速31節
日本愛宕級驅逐艦,最大航速30節
即便如此,現在絕大多數主力驅護艦的最大航速也就是在30節左右,證明這個速度水平是現在各國所公認比較合理的,既能夠滿足任務需要,又比較經濟實惠容易實現。首先,海上作戰大多都是編隊作戰,既然要維持編隊,那編隊中各艦的航行速度就要基本一致,必須以艦隊中速度最慢的戰艦為基準,在這樣的前提下,單艦擁有高航速是沒有意義的。比如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其尼米茨級核動力航母的最高速度就是30節,那麼只要其他船也能跑到30節就足夠了。
美國尼米茨級核動力航母,最大航速30節
其次,要考慮到最大航速的實用性。雖然最大航速是戰艦的重要指標,但是其實在大部分時候戰艦並不需要跑到最大航速,對於海上作戰,尤其是遠洋作戰,對燃料的消耗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所以只要不是特別緊急的作戰任務,戰艦一般都會以經濟航速航行來取得較大的航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介紹戰艦效能時總會提到經濟航速下的續航能力,比如美國的阿利·伯克驅逐艦在20節經濟航速下就可以續航4200海里。
中國航母編隊,只要護衛的驅護艦能夠跟上航母就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必須要考慮提高最大航速的代價,要想提高戰艦的航速,無非那麼幾個基本的思路。一是降低艦船的噸位,同樣的動力,艦船的噸位降低了自然就能跑的更快了,導彈艇能跑那麼快不就是因為身板小嗎。但是降低噸位的缺點也很明顯,戰艦可用的空間會明顯減少,導彈艇雖然跑的快,但是裝備都非常的精簡,什麼相控陣雷達、垂直髮射系統基本上不可能,也很難兼顧防空、反潛、反艦。導彈艇這類小船用來執行特定任務還行,但是難堪水面主戰戰艦的重任。現在的驅逐艦都在向大型化發展,比如最近亮相的中國055萬噸大驅,日本的愛宕級,南韓的世宗大王級排水量都超萬噸,所以透過小型化來取得高航速是得不償失的。
LM2500燃氣輪機結構圖
二是提高艦船發動機的功率,這個方法說起來簡單粗暴,但實際上很難實現,以愛宕級、阿利·伯克級這些大型驅逐艦為例,為了能夠達到30節的最大航速,他們已經裝備了由4臺LM2500型燃氣輪機作為主機的動力系統,提供的總功率超過10萬馬力。要想提高艦船發動機的功率,要麼就繼續增加發動機數量,但是增加發動機數量就意味著要用侵佔更多本就捉襟見肘的艦上空間,那麼勢必需要再次增加戰艦的噸位,所以非常矛盾。要麼就是增加發動機的單機功率,但是這就是對發動機技術的要求了,發動機技術沒有突破這條路就行不通。
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採用三體艦型,最大航速45節
三就是採用新的艦船技術。這個說的比較寬泛,但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它就採用了非傳統的複合型高效能三體艦型,再結合上柴燃聯合的噴水推進裝置,其最大航速就超過45節,合83.34公里/小時,需要注意的是其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700噸。當然獨立級採用的新技術也不止這些,這裡就不作贅述了,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新銳的戰艦,實際上的使用效果並不令美軍滿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就是獨特的艦型導致其裝備容納空間減小,雖然是瀕海戰鬥艦,但其武器裝備著實有些寒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南韓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11000噸,最大航速30節
總的來講,現在的各國的主力水面戰艦最高航速大多在30節左右,是在考慮了實際需求,平衡了成本,並且在機動效能和武器裝備之間做出了取捨過後的結果。其實對於海上作戰戰艦來講,最大航速這個作戰指標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吧也就那樣,除非能夠拉開明顯的差距,不然28節的最大速度和32節最大速度在茫茫大海上真不見得有什麼差別。
-
18 # 威吶解析
“節”是海上航行速度的度量單位,其物理意義是1節=1海里/小時,1海里為1.852千米,1節也就是1.852公里/小時,30節為55.56公里/小時。目前,全球範圍內各國海軍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以及核潛艇等主戰艦艇的最大航速絕大多數都在30節左右,如歐洲各國的主力驅逐艦、護衛艦的最大航速為28節左右,而美國的核動力航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等的最大航速在31-33節左右,中國的052C/D驅逐艦的最大航速也在30節左右。直觀上來看30節的航速其實也就是私家車在公路上的普通速度,但是要是把30節的航速與排水量幾千噸、上萬噸甚至十萬噸的軍艦結合起來,那個景象就相當壯觀了。海上高速航行的052D驅逐艦,最大航速可達30節以上海試中的055驅逐艦,最大航速也在30節左右
對於現代戰艦來說,航速的要求並不是十分嚴苛,而且相對於二戰後期及冷戰時期的軍艦來說,目前的軍艦航速還出現了下降趨勢,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現代戰艦技術要求的退步,而是適應現代海上對抗環境的變化。在艦炮、魚雷等作為海上對抗主戰武器的時代,為了搶先佔據有利陣位或者快速規避敵方的攻擊,對於戰艦的航速要求自然是越高越好,如二戰時期舊日本海軍的“島風號”驅逐艦在海試時創下高達40節(約等於時速72公理)的驚人航速、美國的“弗萊徹級”驅逐艦的最大航速也達到了37節。而隨著導彈逐漸成為海上對抗的主戰武器,相對於各種反艦導彈動輒上千公里甚至數千公里的時速,軍艦幾十公里的航速也失去了搶佔陣位或者規避的意義,因此,對於現代戰艦來說航速的要求並不苛刻。舊日本海軍“島風號”驅逐艦曾跑出40節的高速美國的“福萊徹級”驅逐艦的最高航速也達到了37節
現代戰艦30節左右的最大航速,根本上來說是綜合艦艇動力和作戰效能的均衡考慮的結果。一方面,水面艦艇大型化和艦載武器、裝置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護衛艦的噸位上升到了5000噸以上,而驅逐艦的噸位正在超10000噸級以上發展,大噸位自然需要配置強大的動力系統,如美國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9600噸,配置4臺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達到了10萬馬力以上,可以驅動“阿利伯克”驅逐艦達到33節的高速!如果想要再進一步提高航速,哪怕是隻提高3-5節,恐怕就要再增加1臺LM2500燃氣輪機,對於提高作戰效能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但是發動機及燃料儲存等卻會佔據大量艦艇空間,進而需求更大的艦體,而更大的艦體又需要更多動力,如此可能就進入到增加動力-增大艦體-阻力增加-航速下降-再增加動力的“死迴圈”。現代艦用燃氣輪機,雖然功率大、結構緊湊,但是高速航行燃料消耗也很大,會佔用大量艦上空間。全球效能最好的LM2500艦用燃氣輪機
另一方面,現代主戰艦艇30節左右的航速也是與現代海戰體系相配套的結果。現代海上對抗是體系的對抗,而不是靠某一型號的主力艦單打獨鬥的時代,航母是現代海上對抗的核心,而其他艦艇的作戰都需要圍繞核心進行配置。以美國海軍為例,其裝備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最大航速約為32節,為了能夠伴隨航母護航及快速部署,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最大航速都在31-33節之間,不僅水面艦艇如此,其“洛杉磯級”核潛艇和最新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航速也都在32-34節之間,由此也可以看出其水面戰艦及核潛艇的航速都是以能夠伴隨航母作為最低要求。當然,美國海軍也不是所有艦艇的航速都在30節左右,其最新的“獨立級”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最大航速達到了45節以上,不過其只是執行近海任務而不需要伴隨航母部署,而且目前來看還不能說是一項正確的定位。龐大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其他艦艇都需要圍繞航母這個核心配置“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編隊“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最大航速達45節以上
美國海軍艦艇航速定在30節是其海軍作戰體系的需求,至於為何其他國家的主戰艦艇的最大航速也都設計在30節左右,從根源上來說那就是來自美國海軍的這個全球最強海上力量的“示範作用”!作為現代海戰規則的“主導者”,其他海軍的發展肯定會跟上其趨勢才不至於被越甩越遠,這也可以視作是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體現。如果技術、能力足夠,當然也可以制定自己的“規則”,如把所有主戰艦艇的航速定在40節等,也希望將來某天我們能引領全球海軍艦艇的發展潮流,但是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艦艇最高航速設定在30節左右是一個最優的選擇。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最大航速達到了34節如果我們的能力足夠強大,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海軍規則!
-
19 # 千佛山車神
任何船舶、汽車、飛機都有自己最佳經濟巡航速度,對於軍艦而言,20航節左右的航速就非常經濟,耗油較少,續航里程也是最大的
平常開車的人都知道,汽車在城市擁堵狀態下最費油,而上了高速後油耗就狂飆之下,在高速上一臺5.8升排量的蘭德酷路澤也能跑出12左右個的低油耗。
但是汽車並非是越快越省油,如果你把速度從120公里每小時提高到160公里每小時,那麼油耗又會上漲。對於絕大多數家用車而言(1.6L-2.5L),80公里每小時是一個最為經濟的航速,在這個速度下車輛的續航能力最長。(普通排量汽車在80公里的時速上更加省油)
同理,軍艦也有自己的經濟巡航速度,大約在20節左右,一般不會超過25節。注意!我指的是經濟航速,也就是最省油,航船最大的航速,不是最大航速!
“航節”是海上的一種速度單位,這個單位起源於歐洲大航海時期,當時的水手為了計算船隻的航行速度,在一個繩子上均勻的打上一些繩結,再把繩子的一端栓在船上,另一端則拋進海中,然後開始計時,看多上時間掉下去一個繩結,然後從繩結與繩結之間的長度和掉下去的時間間隔,推算出船隻的航速。
如今1航節為=1海里/小時=1.852千米/小時,30航節也就是大約55.5公里/小時左右,這個速度對於咱們的家用車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軍艦而言已經是非常快了。通常情況下沒有軍艦會一直維持在30節的航速下續航,因為太費油了。
軍艦在水中航行,除了要克服空氣阻力外,更要突破海水的阻力。在常溫狀態下,清水的密度是1g/cm^,即1kg/L,空氣密度1.293g/L。水的密度大約是空氣的772.4倍,而且海水的密度還會更大,阻力也更大。(軍艦還算是跑得快的,油輪更慢)
所以說軍艦在海水中航行要比在空中和陸地上行駛更加困難,同等的馬力和油耗,汽車和飛機要比軍艦的速度快的多。正是由於阻力更大,軍艦的航行速度比過飛機和汽車,30節的航速就已經算是很快了。軍艦航行到25節以上,克服海水阻力所消耗的油料就會成大幅增加,速度越快,油耗就會呈幾何倍數增長,對軍艦的續航能力造成極大影響。
例如遼寧艦,遼寧艦在18節的經濟航速小,最大航程可達將近13000公里,而如果將速度提高32節,遼寧艦的續航里程則只有7100公里。可以看出,遼寧艦的速度增長1/3,油耗就要增加將近一倍。
所以如果不是在緊急情況下,軍艦是很少跑到30節的航速的。但動力這個東西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平常可以慢慢悠悠的,關鍵時刻得跟上,不能掉鏈子。對於一國海軍而言,有多少軍艦是一回事,能有多少軍艦參戰又是一回事。
如今各國最先進的大型驅逐艦航速都已經超過或達到了30節,以便於在爆發突然事件時,軍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指定地點。
所以說美國如今現役的航母都是核動力,雖然核動力航母的維修保養週期較長,一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待在船塢裡,出勤率這一方面的確不及常規動力航母。但核動力航母的優勢是不必在意油耗,隨時都可以用最大航速長期巡航,這一點對於美國的全球部署而言非常重要。(美國核動力航母布什號,其最大航速為30節)
當然,航母速度上去了,航母戰鬥群中的其他軍艦和補給船的速度也得上去,對於後期不及的壓力依然比較大。但少了航母這個大胃王,補給船的壓力就小了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的軍艦都是大型軍艦,導彈艇一類的快艇不在其中。
由於體型較小,馬力推重比高,導彈艇的航速通常都在30到40節,有的甚至可達到50節。但也正是因為體型小,導彈艇的油箱較小,導彈艇續航能力都不是很長,只能執行一些近海防禦任務。
-
20 # 星期久
我是一名遠洋的商船海員,我們船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速度才僅僅只有18節,而軍艦能跑到30節,可見軍艦的速度有多快!在輪船領域內,30節的速度已經算得上飛速航行了。很多人不瞭解一節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在航海中也是有固定的換算單位的,一節大概等於1.8公里,30節每小時的速度大概等於54公里每小時!類似於我們陸地上電動車的速度。
軍艦的主要作用就是戰爭,需要有較強的機動能力,為什麼軍艦的速度能夠跑到30節左右呢?難道不能跑的再快一點嗎?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不管是商船還是軍艦都是在水裡面進行航行的,他們的主要動力就是船尾的螺旋槳旋轉產生向前的推力。其實輪船的馬力是非常大的,一般的商船馬力就能達到2萬匹之大,更不要提軍艦了。但是軍艦在海里航行光靠螺旋槳的動力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會受到風力和海流的影響。順風順水肯定速度會快一些,如果逆風逆水速度肯定就不行了。所以綜合起來看,軍艦能夠跑到30節左右就已經很厲害了。如果速度再增加一些,那麼船尾螺旋槳的動力就會大很多,排出水的力道也會很大,那樣軍艦跑過去基本上沒有船敢跟著了,因為軍艦船尾的尾跡流很容易把其他船舶打翻。
第二:影響軍艦速度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船型。我們都知道軍艦的設計一般都比較狹窄。船頭都比較尖。其實這就是為了提高軍艦的速度。因為船頭尖接觸水的面積比較小,進而速度也就會相對快起來了。另外軍艦的速度也並不是越快越好,他有一個綜合的考量。平常我們軍艦護航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前後護航,很少有軍艦左右護航。就是因為軍艦的速度很快,在和其他船舶並排航行的時候,兩條船之間的壓強會變小,產生船吸現象,進而發生危險。所以速度太快的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在海上軍艦能夠跑到30節已經很快了,就目前的技術來看它的速度確實還可以增加。但是這完全成為了不理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軍艦不像汽車,遇見障礙物踩下剎車,汽車立馬就停下來了。而軍艦速度如果過快,在海上一旦跑起來想要快速停下來就很困難,速度上去了,機動性變差了。軍艦就失去了應有的效能了。另外速度越快,舵效也會越好!我們也可以拿汽車來比喻。汽車速度很快時,稍微動一下方向盤,車拐彎的角度就很大!船也是一樣,速度過快,舵效過於靈敏,在大海中很容易發生傾覆的危險。綜合考慮,30節的速度是最科學的!
有人說我們平常開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每小時能夠跑一百多公里,感覺城市間的距離還很遙遠。而對於軍艦來說,類似於電動車的速度在海上航行,如果有緊急情況那不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現場嗎?其實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科學道理:“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們平常在陸地上開車,看似速度很快,其實饒了很遠的距離。陸地上由於村莊、河流等影響,很多道路都不是直的,即便是高速公路,也不是直的,由於它要連線很多個城市,都是彎曲綿延的。所以我們平常開車會覺得速度很快,到達另外一個地方很遙遠。而在海上沒有障礙物,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走直線就可以了,雖然速度一般,但是也能及時到達目的地。
我作為一個遠洋商船的船員,在我從事海員生涯期間去過大概二十多個國家。比如中國到俄羅斯的東方港,開船僅僅需要四天的時間,如果你開車去,加上繞行估計半個月都不行。在比如中國的煙臺到大連,如果你坐船去,也許幾個小時就到了,但是你開車去估計需要一天的時間。這就是輪船的優勢。而對於軍艦來說30節的速度已經是汽車中賽車的速度了。已經非常的了不起了。
其實並不是所有軍艦的速度都在30節左右,現實中如果對速度要求比較高,還有一種類似於懸浮式一樣的軍用船舶。它的動力不是螺旋槳的旋轉,而是類似於汽車上的煙囪一樣,產生向前的推力,船身基本上漂浮在海面上,這種軍用船舶的速度能夠跑到50節甚至更快。也許很多人不瞭解船舶能夠跑30節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平常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或者出去旅遊的時候肯定會接觸過機車艇吧!坐在上面是不是感覺很快,其他它的速度也僅僅只有35節左右。透過機車艇的對比我們應該都能感受到軍艦的速度之快了吧!
作為一名船員,我也希望商船能夠跑到30節,可惜是不現實的。目前所有的商船中除了郵輪就數集裝箱船的速度快了,最快也能跑到25節左右。因為集裝箱的船頭都有一個大大的鼻子,專業術語球鼻艏。減小了和水的摩擦力。你們對於船舶已經軍艦還有什麼好奇的地方嗎?歡迎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回覆列表
30節的航行速度,對於現代大中型軍艦來說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1節大約等於1.8公里/小時,30節算下來約等於55公里/小時。這個速度放在陸地上來說不算快,但對於環境比陸地複雜太多的海洋來說卻是一個不算慢的速度,尤其對於大中型艦艇來說。
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提高大中型軍艦的航行速度,這樣不是更好一些嘛。的確,在二戰時期大型艦艇的速度還是比較高的。因為那個時代的海戰主要依靠的是火炮,為了在戰鬥中迅速佔據有利位置同時也是為了躲避對方的攻擊,比較高的速度是必須的。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那時候的軍艦艦體大多都比較細長,有利於高速行駛。
而目前的海戰模式已經發生很大改變,對於大中型軍艦來說追求過高的航行速度變得沒有意義。軍艦的速度再快也是跑不過導彈的,哪怕速度超過40節也一樣,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太大必要專門提高速度,會省去不少麻煩。要知道,艦艇的動力系統遠遠沒有陸地車輛動力系統那麼簡單,因此提高速度對於艦艇來說很不容易,甚至說要增大整個發動系統。艦艇上原本就寸土寸金,而且還要攜帶大量武器裝備,過於龐大的發動系統顯然會影響這些。
而且,高速對於燃料的消耗也相當大。就拿中國遼寧艦來說,若以30節的高速行駛,最多隻能續航7000公里。而如果降低速度到17節左右,則可以航行13000公里多。更遠的航程意味著更大的作戰距離,為了達到這一點,大多數軍艦都會保持16~22節左右的經濟航速。如此說來,30節的速度對於大中型軍艦來說真的不算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