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直的憤青
-
2 # 天蠍座聊球
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很早就被諸多媒體和業內人士所“詬病”,因為有美國NCAA這種“人才寶庫”的“珠玉在前”,再對比如今CUBA的優秀人才難入CBA球隊“法眼”的“窘境”實在有一種“淒涼”之感,那究竟是那些問題造成CUBA的球員無法融入CBA聯賽呢?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選材模式不同,造就“天賦差距”!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CBA聯賽和CUBA聯賽二者的人才培養上究竟有何差異,為何CUBA的大學生球員難以被CBA球隊“相中”呢?
首先,目前CBA各隊的人員選材基本來源於體育局下設的各類梯隊(PS:目前大多數CBA球隊實際上還是隸屬於各省的體育局管轄。),這些球員往往很早就由於出色的身體天賦被專業教練“相中”,從而提拔入隊接受專業訓練。在如同“大浪淘沙”般的篩選中最終留下的“精英”最終才有機會被CBA球隊提拔入隊。
而CUBA的人才,則往往都是各高中輸送的所謂“體育特長生”,這當中還有很多是由於各種原因被專業隊“刷下來”的隊員,這些人才最終擇優被各大院校入取後,經過訓練後最終組成了CUBA聯賽的球隊。
而正因為如此,很多在CUBA“威力無窮”的“怪獸”級球員卻無法被CBA的球隊所“相中”,因為以專業隊的眼光來看,這當中很多人都達不到他們的選材標準,當然這當中也有例外,比如如今遼寧隊內線核心“功夫熊貓”韓德君,他就是曾被專業隊“刷掉”最終卻被CBA球隊一眼相中的例子。
培養模式不同,造成“實力鴻溝”!前面我們講了CUBA和CBA球員天賦上的差距,但很多朋友可能會說天賦不足我可以苦練啊!但現實並非如此,由於CUBA聯賽的參賽球隊都是各大院校的學生球隊,雖然擁有比較專業的教練指導訓練,但由於此前CUBA賽制時間跨度大,預選賽球隊強弱差距明顯等原因,球員們日常更多的還是以自己的學業為主。(PS:改制前的CUBA聯賽決賽階段只有24支球隊,分4組進行交叉賽,優勝者進入半決賽直至爭奪總冠軍,今年賽制升級後擴軍為32支。)
而CBA俱樂部的梯隊人才,每年所參加的賽事和訓練強度絕非CUBA的訓練和賽事強度可比,我們以今年CBA選秀大會的體側為例,眾多參加CBA選秀的CUBA球員就因為體能和基本功的問題,讓負責體側的教練員“大搖其頭”。
(PS:前CUBA球員王洪的臥推成績僅有7個,而郭艾倫當年體側時此項成績為16個,差距有此可見一般。)
因此,如果要想提高CUBA的人才輸出質量,恐怕需要更加系統的建立一套人才篩選、培養的體系,讓更多的優秀籃球“苗子”可以進入我們的大學院校,同時還要提高CUBA聯賽的賽事水平和競爭力,讓這些“幼苗”可以在高等學府中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籃球技藝!
回覆列表
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簡稱CUBA。
個人感覺這個聯賽還可以,可能是球迷對這個聯賽缺少關注吧,cuba聯賽也是中國的著名聯賽了,知名球員韓德君,曾令旭,郭凱等都是從cuba走出來的。
隨著中國籃球事業越來越市場化,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有潛力的球員被髮掘,cuba會是以後中國籃球職業球員的重要輸出聯賽
本人拙見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