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獵旗-翟越
-
2 # 色空不二
先說回答,有的。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論語這本書。那什麼是“瞭解”呢?這樣想,你對某一個人很瞭解,大概的情況都是你和這個人認識很多年,或者認識時間雖然短,但是有過多次深入的溝通,基本上可以說對這個人有一定的瞭解。肯定不是見過一兩次或者聽別人說過看過幾篇報道就說你對這個人很瞭解了。
所以《論語》,其實不止是論語,能夠流傳幾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都是一樣,它不單單是一本書,書背後是一個完整的人格體系,它所展現的是作者的一生的思想價值。
所以我們想要了解一本經典之作,是要有一定的時間深入到經典原作本身的。
再有就是以論語為主的儒家思想是一種普世價值的體現。他所倡導的以人(仁)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到今天依然適用。“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一世是三十年,百世就是三千年,孔子到現在才2500年。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還會持續下去。
歷史上也有很多儒家被打壓的情況,遠比過去幾十年打倒孔老二的情況要嚴重的多,魏晉重“老莊玄學”,唐朝雖然自稱是老子的李唐,但最推佛教。後面又有宋明理學到陽明心學的復興。所以,幾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真的只是滄海一粟。現在這不又轉回來了嗎。習大大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力度大的很咧
但是現在的社會與之前的兩千年又不太一樣,就是科技生產力的出現。創造力快的驚人,十年的時間就能創造或顛覆一個行業。但破壞力同樣驚人。
以前兩千年的文化斷不了,現在一百年就斷了,甚至根本不用一百年。只要讓孩子從小不學習這種文化就可以了,等這一批孩子長大,老一代的人沒了,文化自然就斷了。文化一斷層,想接都接不上。想想古代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文化。
我們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的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為文化的根沒有斷,天佑中華。
所以樓主說的讀經,往小處說是為了打下自己一生的文化基礎和道德涵養。往大了說,是讓這一代或幾代人接續上文化的根,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
所以,論語有用嗎
回覆列表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正史中均未見記載。有人推測,這個故事多半是後世的儒生杜撰出來的,目的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治國理念,順便抬高一下文人階層。
但是正史中對趙普讀書的故事還是有記載的,不過是另外一個情節。據《宋史·趙普傳》記載: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簡單翻譯一下:趙普直到當宰相之前,都是不讀書的。後來趙匡胤覺得不像話就勸他:“哎呀,愛卿啊,拜託讀點書吧,你畢竟是文官的頭兒啊,也應該是我的臉面呀。”趙普也不理他。
一直拖到他年紀大了,才終於發現了讀書的妙處(起因不詳)。從此,每天一上朝回家,就趕緊關門閉戶,取出裝書的盒子,拿出論語,一看就是一天。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殺伐決斷,井井有條。
後來趙普過世,家人收拾遺物的時候開啟書盒,發現他讀的是《論語》二十篇。可見這趙普讀書還揹著家人,估計是不想讓外界知道他開始讀書了。
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這個正史中記載的故事,也有點兒“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