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藏野驢 (Equus kiang),藏名音譯江,別名亞洲野驢、Mustang、野驢、騫驢。奇蹄目,馬科,馬屬。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藏野驢體形酷似驢馬雜交的騾,頭短而寬,吻部稍圓鈍,耳殼長超過170毫米,鬣鬃短而直,尾鬃生於尾後半段或距尾端1/3段,四肢粗,前肢內側均有圓形胼胝體,俗稱“夜眼”,四肢粗短,蹄窄而高。吻部呈乳白色,體背呈棕色或暗褐色(夏毛略帶黑色),脅毛色較深,至深棕色,自肩部頸鬣的後端沿背脊至尾部,具明顯較窄的棕褐色或黑褐色脊紋,俗稱“背絨”,肩胛部外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褐色條紋,肩後側面具典型的白色楔形斑,此斑的前腹角呈弧形,腹部及四肢內側呈白色,腹部的淡色區域明顯向體側擴充套件,四肢外側呈淡棕色,臂部的白色與周圍的體色相混合而無明顯的界限。成體夏毛較深,冬毛較淡,幼體毛色較深,呈沙土黃色,絨毛很長,第二年夏天換毛後毛色似成體。

    該物種為高原型動物,分佈於西藏、甘肅、青海、新疆和四川,青海境內分佈於祁連山南麓、柴達木西部、青南西部等地區。棲居於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帶、營群居生活,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視、聽、嗅覺敏銳,奔跑力強,時速可達45公里。多半由5、6頭組成小群,大的群體在10數頭,最大群體可達上百頭,小群由一頭雄驢率領,營遊移生活。

    清晨從荒漠或丘陵地區來到水源處飲水,在乾旱的環境中會找到合適的地方用蹄刨坑挖出水來飲用,還可以供藏羚等有蹄類動物飲水。白天大部分時間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覓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處。藏野驢的行走方式是魚貫而行,很少紊亂,雄驢領先,幼驢在中間,雌驢在最後,藏野驢走過的道路多半踏成一條明顯的“驢徑”,在其經過的地方有大堆的糞便,因此很容易辯別出其活動路線。從宿地到水源草場,藏野驢每天要奔跑20多公里以上的路程,有很大的遷移性,有時與藏羚、盤羊等偶蹄動物同棲一處,以高山植物為食,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可以數日不飲水,能游水。

    藏野驢5月中旬開始換毛,至8月中旬完全換成新毛,並開始肥壯起來,遊移範圍逐漸擴大,秋末為逐漸聚集大群生活。藏野驢視覺、聽覺、嗅覺均很敏銳,尤其視、聽覺更為發達。奔跑能力強,時速可達45公里,喜歡與越野汽車賽跑。當超過汽車時會停下來回眸注視,然後再跑,一直跑跑停停。藏野驢的叫聲短促而嘶啞,遠不及家驢洪亮,但能從鼻孔中發出與家驢同樣的噴鼻聲。

    藏野驢4歲性成熟。繁殖時間,雄驢爭偶激烈,互相撕咬,身上經常留下明顯的傷痕,交配期在7至8月間,懷孕期350天左右,6-7月分產仔,每胎1仔。藏野驢(雄)可以與家馬(雌)雜交生出騾子。

  • 2 # 九月山裡紅

    西藏野驢(學名:Equus kiang):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肩高為140釐米。外形與蒙古野驢相似。頭部較短,耳較長,能夠活轉動。吻端圓鈍,顏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紅棕色為主,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顏色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被毛汙白色,與軀幹兩側顏色界線分明。它們外形似騾,體形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顯得特別矯健雄偉,因此在當地人們常常把它們叫做“Mustang”。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主品牌霸榜,新能源市場3月銷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