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爾雅媽媽

    孩子調皮任性是正常現象,況且大人也會有喜怒哀樂,孩子的情緒應該正面面對。奶奶如果欠缺育兒經驗,孩子的父母可以和奶奶溝通一起正視面對教育,話語恐嚇會對孩子心理健康有影響,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教育孩子還是要父母多些時間主要參與,老人帶孩子只能輔助幫忙,推薦兩本書給孩子的父母《正面管教》、《兒童教育心理學》,育兒永遠在路上,和孩子共進步共成長!

  • 2 # 元寶媽咪

    我覺得奶奶說,“再不聽話,媽媽就加班了”這句話,確實有些嚇唬小孩子的意思。老人帶孩子特別喜歡這麼對孩子說話,“如果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如果你不睡覺,狼來了”、“如果你不聽話,警察來了抓走”等等。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恐嚇行為,容易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

    所以,要和家裡的老人好好溝通,正確的育兒方式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經常這樣教育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01嬰幼兒的叛逆時期

    當寶寶到了兩週歲的時候,開始出現他的第一個叛逆時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家長越是希望他們怎麼做,他們越是擰著來,家長越不喜歡孩子讓做的事情,他們就越要做,這個時候他們的叛逆心理極強。

    02孩子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這個時候的寶寶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接觸新鮮的事物,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如果家長並沒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的活動將會被阻止,甚至會打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會很不高興了。

    03寶寶的運動能力提高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他們更喜歡探索廣闊的空間,自己獨立去完成生活中的事情,有些時候家長並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做,或者做一些荒唐的事情,這樣家長就會制止,孩子也會變得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該如何教育呢?

    當孩子不聽話時,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穩定下來情緒,既不能和孩子對峙,很多時候家長看見孩子大哭,然後就在孩子面前妥協,或者忍不住打罵孩子,讓孩子心靈上受到傷害。

    我覺得家長應該這樣去做。

    01轉移孩子注意力法

    當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即使怎麼勸阻孩子,或者教育孩子,都沒有效果,這時不如先把事情擱置下來。

    等大人和孩子都能心平氣和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會比事情剛剛發生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效果要好很多。

    2、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有些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存在一些客觀的原因的,如孩子在學校裡發生了一些不開心的事,而把父母當成了出氣筒,這樣就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內心變化,並且耐心開導孩子,讓孩子把心裡的事釋懷。

    也有可能孩子是身體不舒服而不聽話,這就需要家長要更多的照顧孩子,等孩子病好了,脾氣自然就少了。

    3、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

    給孩子從小立下好的規矩,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關鍵,如,“過馬路時要拉著媽媽的手走,不能亂跑”、“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起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當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孩子自然就會遵守。

    如果突然讓孩子怎麼做,也許他們就未必會聽從父母的話。

    教導孩子是一個長期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也不要太著急,慢慢的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慢慢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一點點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所在的地區紋眉是怎麼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