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又名羅經,乃風水術操作的必備器具。自它發明到逐步完善成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據清王道亨著《羅經透解》序撰,“粵嵇羅經之制,軒帝創其始,周公遵其法,指南針方位分定。然先天只有十二支神,漢張配至八幹四維,羅例於內,名為地盤。楊、賴二公又加中外兩層,號曰天盤,合成三才。”由此可知,早在唐宋時期,羅盤的三大盤針(正針、中針、縫針)就已基本確立。北宋以後,隨著風水理論的日臻完善,風水術在華夏大地大行其道。這時,一些封建士大夫也加入其中,並紛紛著書立說,進而標新立異地新增羅盤層數。到了晚清,就形成了多達四十餘層,足以包羅永珍,經天緯地,上可以格天運星度輪迴,下可以辨山川方位吉凶,中可以定人間禍福,而萬事利用之至寶的風水羅盤。
楊筠松,字叔茂,號救貧。竇州人。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卒於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享年73歲。葬于都藥口(今江西于都)。楊氏有兄弟三人,長筠翌,次筠殯,松排行第三。他幼習詩書,十七歲即登科第,輾轉至唐都長安任職,至僖宗朝(公元874-889年),拜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享正三品,掌靈臺地理事。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楊與知友司天監僕則魏攜宮中堪輿秘籍一道避戰亂至虔州(今江西贛州),為當地風水勝境所吸引,遂定居下來,潛心研習風水。並留下了《青襄奧語》、《撼龍經》、《疑龍經》等傳世之作。從其著作中不難看出,楊筠 松在繼承前人風水理論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反覆實踐,不僅創立了一套因地之宜,因形選擇,尋龍、點穴、觀水、察砂、立向的完備風水理論體系及操作方法,而且對羅盤的改進和應用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其合理成份彰彰可考。
羅盤,又名羅經,乃風水術操作的必備器具。自它發明到逐步完善成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據清王道亨著《羅經透解》序撰,“粵嵇羅經之制,軒帝創其始,周公遵其法,指南針方位分定。然先天只有十二支神,漢張配至八幹四維,羅例於內,名為地盤。楊、賴二公又加中外兩層,號曰天盤,合成三才。”由此可知,早在唐宋時期,羅盤的三大盤針(正針、中針、縫針)就已基本確立。北宋以後,隨著風水理論的日臻完善,風水術在華夏大地大行其道。這時,一些封建士大夫也加入其中,並紛紛著書立說,進而標新立異地新增羅盤層數。到了晚清,就形成了多達四十餘層,足以包羅永珍,經天緯地,上可以格天運星度輪迴,下可以辨山川方位吉凶,中可以定人間禍福,而萬事利用之至寶的風水羅盤。
楊筠松,字叔茂,號救貧。竇州人。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卒於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享年73歲。葬于都藥口(今江西于都)。楊氏有兄弟三人,長筠翌,次筠殯,松排行第三。他幼習詩書,十七歲即登科第,輾轉至唐都長安任職,至僖宗朝(公元874-889年),拜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享正三品,掌靈臺地理事。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楊與知友司天監僕則魏攜宮中堪輿秘籍一道避戰亂至虔州(今江西贛州),為當地風水勝境所吸引,遂定居下來,潛心研習風水。並留下了《青襄奧語》、《撼龍經》、《疑龍經》等傳世之作。從其著作中不難看出,楊筠 松在繼承前人風水理論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反覆實踐,不僅創立了一套因地之宜,因形選擇,尋龍、點穴、觀水、察砂、立向的完備風水理論體系及操作方法,而且對羅盤的改進和應用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其合理成份彰彰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