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塵中的塵3

    那要看你喝的是什麼藥了。是藥三分毒,說中藥沒有什麼毒副作用,這都是外行半桶水之流的說法,臨床常用的中藥哪個不是用了幾千年,藥物的功效毒性已經很清楚了。用得好病就好,辯證用藥不對就會有不好的反應,跟藥沒關係,跟開藥的醫生或是生活飲食沒交代好有關。臉色發黃一般脾不好,脾統血,血虛就會臉色發黃無光澤。

  • 2 # 趙一帆醫生

    首先,喝中藥就需要了解一下臉黃的中醫意義!

    臉黃有見於正常人,也有見於病態情況下,即是“常黃”與“病黃”。

    “常黃”的情況見於土行人。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行人就是指本性寬容厚道、勤勞肯幹、體態壯實、脾胃強健的人。想一想田裡勞作的農人,就是以土行人居多。

    黃為脾的本色,健康的黃應該是明亮潤澤,脾胃之氣上榮於面;病態的黃為晦暗無澤,脾胃之氣不足、氣血不佳。

    “病黃”的情況常見於脾胃膽腑疾病。

    面色淡黃、枯槁無澤,稱為“萎黃”,屬於脾胃氣血虛,這樣的人常有營養吸收不良、腹瀉、便秘、貧血的情況。表現如梨,黃而淡、有色斑。

    面色黃而麵皮浮腫,稱為“黃胖”,屬於脾虛溼重,這樣的人常常精神不佳、少氣懶言、易出汗、四肢浮腫、手掌足心出汗。表現如柚子,黃而浮腫、按之凹陷、肌膚潮溼。

    面目一身小便俱黃,稱為“黃疸”,其中色鮮如橘皮是陽黃,屬於溼熱,常見於甲肝、膽結石等其它疾病膽管梗阻。色為橘皮,色紅而鮮、浮於表面。

    色暗如煙燻,是陰黃,屬於寒溼,常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色為陳皮,色黃而晦暗。

    在現代醫學中,血清中膽紅素升高是造成黃染的主要原因,常見於貧血、溶血、營養不良、熬夜、肝炎、肝硬化、膽結石梗阻等疾病。

    回到原題,喝中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理身體、照顧脾胃、治療疾病,如果本身面色偏黃、並向“常黃”轉變,說明中藥調理有效;如果向“病黃”轉變,說明藥不對症、效果不好。如果黃色持續加重、面色晦暗,注意檢查一下肝功、避免中藥的肝毒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養”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圈養”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哪個更利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