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芝芝情感

    這是一部奇怪的電影。

    它就如一眼永不停歇地湧出陳年佳釀的酒泉,你看的次數越多,反而越是更加沉醉其中,或許你已熟悉到能夠比銀幕上的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提前一秒念出臺詞,但餘韻卻總是來得悠長而濃烈。

    這並不奇怪,因為它本身即是黃金時代的一個異數,相比大製片廠的標準產品,它更像是吟遊詩人酩酊大醉後的潑墨揮毫,擁有每一個傳說裡的套路,但又總是出格一點點;

    它寫下瘋狂時代下的悲劇愛情,卻用揮灑自如的姿態描述犧牲。

    為什麼《卡薩布蘭卡》能被評為最佳中的最佳?為什麼它能夠成為超越時代的經典?Vulture網站的解釋簡單而粗暴:“因為它擁有一切:戰爭背景、處於生涯巔峰的最偉大明星、悲劇愛情故事……”

    如果做簡單的算術題,當然我們還能數出更多:異域風情、群星薈萃、動人的歌曲……然而我們都清楚這並不是答案。

    《卡薩布蘭卡》本身也是個應時之作,最開始它希望模仿1938年的《阿爾及爾》,而後為了迎合盟軍收復卡薩布蘭卡又刻意提檔,甚至為了討好觀眾,把片中所有討人厭的角色都安排到了法西斯身上(德軍和意軍)。

    而臨時拼湊起的班底裡,除了大製片人哈爾·瓦利斯之外,大多對影片沒什麼信心。

    可如果你熟悉《卡薩布蘭卡》的創作背景,那麼在一次次重溫過後,你會漸漸明白這部影片不因時間褪色的終極秘密。

    《卡薩布蘭卡》的創作過程有如一次醉酒之旅,在固定的軌道之外滿是偶然與意外,而這次在當時急就章的集體創作,糅合了好萊塢最輝煌時代一切套路化的元素,卻又在每一種元素上都勇敢地多走了一步,再加上特殊年代的附加意義,就這樣讓影片達到大製片廠時代集體創作所能逼近的極限。

    1942年,好萊塢正是鼎盛之時,但同時又混亂而充滿變數。眾多歐洲電影人此前以難民身份湧入美國,珍珠港之後,大量好萊塢人才又將面臨參軍或製作政宣電影的使命。

    光是《卡薩布蘭卡》的編劇,就前後換了三撥,可卻各自貢獻了影片不可或缺的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蒜髮生了管狀葉怎麼辦?該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