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書山樵哥

    在一般人來說是沒必要的。普羅大眾,能認識三四千個字,能讀、能寫就行了,這也是國民教育所必須。如果要真正地學習傳統文化,繁體字就是一個必須的工具,非認識不可。

    我們在游泳池、水塘、河裡、海邊游泳玩耍,撲楞幾下,遊一段,不需要什麼工具與裝備,稍微會點水就可以。

    一個潛水員、救生員,僅僅能撲楞幾下是不夠格的。不但水性要好,還須裝備齊全,否則難以勝任。

    學習、研究傳統文化,繁體字就像潛水員、救生員的裝備,不可或缺。

    一般性的讀、寫,認識簡體字就足夠了。如同行車,只要有駕駛證、能開著上路,就行了。頂多學學如何換輪胎,足可信心滿滿地長途跋涉。

    繁體字之於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學、研究,則如同汽車技師、設計製造人員,僅僅會駕駛、會換輪胎,是遠遠不夠的。

    大部分漢字經簡化之後,僅成為一個符號,從結構上來說基本已看不出造字本義,可以說異化嚴重。而繁體字不一樣,自身攜帶了大量資訊,文化基因賴是以傳。受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懂漢字六書,見字即可大致知其義,讀古書就不存在障礙,可輕鬆閱讀典籍。因為現在出版的大部分古籍仍是繁體豎排。

    不客氣地說,如果全面消滅繁體字,則文化有斷絕之虞,這並非虛言。

    我們想一想,如果上世紀五十年代接受蘇聯專家的建議,全面廢除漢字,代之以“比簡化字還要簡化”的羅馬字母,文化早就滅絕了。

    我們也就成為沒有文化的民族了。

    不可唯簡是從,當從文化的延續、傳承、民展的角度去看待繁體字。

    以簡化字“面”為例。簡化字中的“面”,大致有二義,

    一為面容、面龐之面:

    一為小麥磨成粉之“麵”:

    簡化字裡,“麵粉”之“麵”,與“面容”之“面”,合而為一,俱為“面”了。簡則簡矣,而本義全失。

    繁體字自成一個體系,簡化字則破壞了這個體系。雖然大部分簡化字出自古書,但那是書寫或刻版時方便為之,並非古人已經“意識到簡化字的重要性”了!

    說老實話,建國初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簡體字,是為了掃盲的需要,乃“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當時若大部分人都認識字,何必簡化?即便參與簡化漢字工程的專家學者,也未必就認同簡化字,原因很簡單,繁體字停用後,文化的傳承發展之路就越來越狹窄了,這已為現實所印證。

  • 2 # 臨水學文化

    關係重大,意義深遠。

    一、繁體字更表意。

    漢字不是純粹的符號,而是萬事萬物的寫真和描摹,繁體字更表意。如“雙”是雙的繁體字,代表一手抓著兩隻“隹”(鳥);“雧”是集的繁體字,意為樹上有好多鳥,三代表多。

    二、繁體字更象形。

    象形字是漢字的基本和底色,繁體字更象形更直觀。如“門”是門的繁體字,代表著兩扇門。

    三、繁體字更優美。

    這一點無須囉嗦。

    四、繁體字更開智慧。

    漢字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文字,沒有之一。相對來說,繁體字可以更快更好地感悟萬物,開智啟慧,於學生識字,意義更為重大。

    五、繁體字可以更好地承傳文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微妙玄通,學習傳承偉大文明,繁體字更通達更高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中範閒見齊帝時下跪了,那麼是不是說明範閒妥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