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樣子收藏

    釉是釉色的需要,釉色包括釉的底色和釉面斑紋。對建盞而言,釉層太薄,釉不黑,釉薄處呈醬色。再則,釉層薄,兔毫斑紋短,不流暢。油滴(即鷓鴣斑)斑點也不大,所以施厚釉是必要條件。

    釉料裡面有三個成分:

    一是釉基,這是基礎,也就是玻璃質感的成分,大多為石英(氧化矽)一類。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顏色呈紅、紫色,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坯體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影響。

    二是髮色劑,這也是礦物,舉個例子,氧化銅發綠色,氧化鈷發藍色等等,其實建盞主要是氧化鐵。

    三是助溶劑,比如長石、草木灰等,其實就是一種天然鹼,可以幫助石英降低熔點。不同的植物燒出來的草木灰調配的釉水效果不同。

    釉料配方比例的多變性

    瞭解到了釉料的組成,我們知道礦土與草木灰的配比對於後期燒製中釉面的變化十分關鍵。

    也可以說,這個配比與複雜的窯內氛圍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建盞富有變化的釉面,當然這變化也包括我們夢寐以求的曜變。

  • 2 # 黎宗利

    不同釉色的建盞釉的配方不同,所使用的礦物質顏料啊!最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工藝美術美感不同啊。當然最後結果還是物以稀為貴。

  • 3 # 瓷海一葉

    建盞是以鐵為呈色劑的黑色高溫釉產品,釉料中鐵和鈦的含量比較高。考古發掘表明,建窯晚唐時期燒製的產品是青綠色的釉面,由於當地的瓷土和釉石含鐵量高,窯工們透過不斷試驗,燒出了烏黑亮澤的黑釉器,並且透過燒造溫度的調控,燒造氣氛的運用,創燒出了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等獨具一格的優秀產品。在北宋大行其道的鬥茶熱潮中,為皇家達官青睞,名重一時。

    黑釉的色調實際上是棕色或棕黑色的,釉層厚(最厚的會有1mm左右)了便顯現為黑色。

    宋到元代,普通黑釉的燒造溫度是1200~1300℃。所從,相同的釉料配方,施釉的厚薄,火溫的高低,窯內的燒造氣氛會呈現不同的釉色。在同一窯中,所燒器物的呈色會有不同,甚至在同一件器物上,也會呈現不同的釉色。

    以建窯特色品種兔毫盞而言,它的釉屬於石灰釉,含鐵量與普通黑釉、醬色釉和油滴釉差不多,就是變化範圍大一些。由於配比中加入了草木灰,所以磷和錳的含量都很高。而矽鋁比則是黑釉中最低的。兔毫釉在燒造中,透過燒成氣氛、升溫速度、保溫時間等方面的調節,使釉內富鐵晶狀的析出狀況、大小、方向的不同,從而呈現出金、銀、黃、灰等不同色調的髮絲。形成兔毫紋的,是包括赤鐵礦(Fe2O3)、磁鐵礦(Fe3O4)或兩者的鐵的小晶體混合物析晶構成。在窯內還原氣氛較強的情況下,兔毫紋就有強烈的金屬光澤,形成銀兔毫;如窯中氧化氣氛較強,兔毫紋中Fe2O3含量較高,在晶體發育不同的情況下,就會形成金兔毫或黃兔毫。灰兔毫則是在富鐵晶狀未及發育析出,而大量鈣長石晶體露出了釉面。由於鐵含量很低,沒有反光,髮絲顏色就顯灰和綠色。

    油滴釉在古代稱為"油滴"或"銀油滴"。油滴釉釉料中不加草木灰,故它的釉料中含磷很低(只有其他黑釉產品的10%),含錳量也很低。但它的矽鋁比在黑釉類中間是較高的。油滴釉在氧化氣氛中燒成時,斑點呈紅色,稱為"紅油滴"。在還原氣氛中燒成時,呈銀白色。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釉料在不同的釉層厚度、爐內氣氛、溫升和保溫等等工藝條件下,會呈現不同的釉色。

    所以說: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且其變化無窮,是天人合一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怎樣才可以蒸出鮮嫩爽口而且沒腥味的海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