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含笑君

    歷史沒有假如,中原之地,黃河流域,華夏文明興起之地,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軍事都是領先的,非川蜀、江南之地可比,故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致力於仁德之政比較,曹操亦是不輸的。內亂本身就有可能出現暴力衝突,別國內亂之後,不趁機出兵征服,空修仁政,等別國選出新君主,秩序安定之後,又進入死迴圈。想等別國內亂,人民自動歸附,簡直...沒有軍事那是不可想象的。縱觀中國歷史,朝代更替,往往伴隨著大規模席捲全國的統一戰爭。想要消除軍事這種大元素對大事件的影響做出假設,很不現實,遷延日久,還要知道歷史上很多雄才大略的人物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統一天下,以為莫大功績。寫寫小說倒是可以,就叫《軟實力的征服》吧。

  • 2 # 走著聊著

    縱觀三人的一生,世人一般稱曹操為奸雄,劉備為梟雄,孫權為英雄。其實三人各有建樹,形成以各自為首的三國政權格局。在亂世英豪備出的東漢未年,以三人為代表的各利益集團以一統天下為已任,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如果去掉歷史的侷限性,單從三人的成長曆程,都是很勵志的成功者。單從個人來說的話,曹操惜才愛才,提撥人才不論門弟,所以聚集了一眾謀土和將才。成為北方大片土地的霸主。曹操不但能帶兵,而且有文采,空閒之餘喜詩詞歌賦,有《觀滄海》為證。和兒子們史稱三曹。但是他性格多疑,挾天子以令諸候讓人詬病。劉備用人愛打感情牌,桃園三結義異姓結拜打的親情牌,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打的真情牌,拉攏趙雲打的人情牌。劉備而且知人善用,在蜀國每個人都能用到該用的地方,包括降將魏延也能被獨當一面。但是劉備意氣用事,以致晚年兵敗急火攻心而亡。話說孫權,他雖接了父兄的衣缽,憑藉長江之險能固守東吳幾十載,也非碌碌之輩。孫權行事果斷,正如其兄臨亡之際所言,若論治理,他不如仲謀。對手曹操也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言。當初孫權面對曹操大軍,戰和未決之際用劍砍去案几一角促成孫劉聯盟,實在勇氣可嘉,果敢之極。而且孫權用人好立典型,以起示範,比如大將周泰身上有十幾道傷疤,孫權有一次宴請群臣,讓周泰脫了上衣,每指一處傷疤就讓大家吃一杯酒。這種方法也為後世和企業所效仿。當然,金無足金,人無完美,孫權晚年的很多錯誤做法也讓人質疑,在這裡筆者不一一敘述。

    接下來,如果沒有軍事衝突和鬥爭,三人中誰有可能得天下,這個還真不好說!

  • 3 # 呂奉先打灰機

    我的答案,孫權

    至於為什麼,他們三個都是明主

    除了軍事

    能比的只有壽命

    孫權活的最長久

    曹操死的最早

  • 4 # 荊棘叢生的沙漠

    這三人中,曹操和孫權都是官二代,而且都在朝為官,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有背景的人,但他二人又有別於一般的官員,屬於胸懷大志的人。曹操看天下大亂,袁紹無能,於是打著興漢的旗幟,招兵買馬對抗董卓,戰領河南河北即而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軍事集團。孫權的哥哥孫策帶領江東子弟佔據江南地區,由於江南地區物產豐富,人物倍出,在孫策、孫權兩兄弟的經營下,又成一軍事割據勢力。劉備起事最晚,雖說是漢朝皇室後裔,可是隔了好幾代,畢竟沒沾到皇室的任何好處。但是劉備不甘貧賤,可以說白手起家,從織蓆販履到稱帝蜀漢,一路走來,非常坎坷。劉備胸懷遠大,性情寬和,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任能被其知人善任,是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原因。在那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脫離軍事,這三個人都不能取得天下,就像毛澤東說的:政權是需要在槍桿子裡面取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筆清新淡雅的現代生活小說(像《網王——千年之夏》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