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09925284553

    常香玉與馬金鳳老師在藝術造詣上齊頭並進,是是齊名的,只是演唱風格不同,馬金鳳老師的代表劇目有《穆桂英掛帥》常香玉老師的代表劇目有《花木蘭》《拷紅》。本人推崇常香玉老師,她的《花木蘭》可說是家喻戶曉,經久不衰。

  • 2 # 汝州小超

    兩位藝術家的成就不分彼此,雖說是同時期的藝術家,在藝術上也都奉獻的比較大,但還是難分伯仲,不分上下難分高低。

    豫劇六大名旦出師之前都是十幾歲的小姑娘,甚至七八歲左右,首次登臺獲得極大榮譽的也不在少數,豫劇六大名旦就是如此,豫劇梆子大王陳素真先生就是如此。陳素真大師剛出道的時候,嗓音條件是無人能比的,後因嗓子失調才改武戲,多以身段表演面向觀眾,

    馬金鳳和常香玉兩位大師,最初都以豫西調登臺演出,而後融入豫東調,山東梆子,河南曲劇,民間小調等一系列姊妹劇中的優美唱腔,逐漸才形成自己的風格。1940年4月開封淪陷前,常香玉隨父母撤至密縣,才初識馬金鳳,並且合作演出了《桃花庵》。

    馬金鳳先生嗓音明亮純淨,清脆圓潤,音質堅實、柔韌,唱法上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運用;唱工以大段敘述性“豫東調”、“二八板”為其擅長,吸收山東梆子的音調加以融化;唱腔結構嚴謹,旋律簡練、樸實,節奏明快、舒展,技巧嫻熟。其特點剛健豪爽,深入淺出,蘊藉醇化。

    馬金鳳大師飾演的角色,年齡都比較偏大一些,她的做派有別於其他名演員,沒有花旦戲的梳洗打扮、穿針引線等獨特表演功夫,除了《花打朝》中王月英的“三進三出”、“吃魚”等表演,借用了彩旦的表演技巧,比較誇張外,其他戲中的表演都比較含蓄和內斂。馬金鳳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爐,獨具匠心地創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旦”這個新的藝術行當,成功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巾幗英雄穆桂英的藝術形象。

    常香玉大師所創的“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緻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常香玉大師在藝術上廣泛吸收京劇、評劇、秦腔、河南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等,融會於豫西調中,獨創新腔,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譽為“豫劇皇后”。

    馬金鳳大師至今已經99歲高齡了,還在為豫劇培養人才,馬金鳳大師一生收弟子無數,為豫劇弘揚與傳播奮鬥了一輩子,許青枝,柏青,關美麗等都以馬派弟子,在觀眾面前大耀光彩,其馬派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依然家喻戶曉,

    常香玉大師去世的比較早,雖然二輩弟子都比較出名,但是唱腔相似大師的卻差了好多,豫劇名家張月榮老師被譽為小常香玉,但是退休了以後。也很少出現在舞臺前了,18集連續劇常香玉,也隨之淡出銀幕,這部影視也很多年沒出現在觀眾面前了,大師的《紅白花》三部劇依然,廣為流傳。

    若與兩位大師相比,現在的演員確實缺乏一些東西,這種東西也說不出來,但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大師之間沒有比較,因為各有千秋,若唱的一模一樣,那就沒有比較了也沒什麼意思,現在繼承大師的傳統劇目,優秀的唱腔,發揚豫劇是時刻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輝昂和帕薩特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