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羅194763
-
2 # 使用者5147634925370
元代瓷器普遍比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
疏鬆。仿哥窯製品胎體粗厚拙重,其胎體泛松
且色灰黃,即使小件器物也缺乏曲折能力。釉
飾多呈淺灰白色(月白),釉質較薄,混濁無
光,視之似覺火候不夠,並且含有一定雜質,
釉面不太均勻乾淨。開裂細小紋片,開片較為
零亂,色調也不清晰,缺乏宋哥那種開片自然
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器物的器型較少,主
要有鼎爐、魚耳爐、盤和膽瓶等。
1996年杭州老虎洞的遺存挖掘發現,老虎
洞的遺存可分為南宋時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後
期三個時期。其中南宋時期的遺存是修內司官
窯,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後期的主要遺存仍為與
官窯瓷器面貌很相似的產品,表明元代時老虎
洞窯址繼續生產仿官窯的器物。在元代晚期的
遺存中有一類器物與某些傳世哥窯十分相似,
經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進行科學測定,表
明其化學成分和顯微結構與傳世哥窯相同。
先學一段哥窯瓷器的描述,宋代浙江龍泉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窯,兄長所主之窯稱為哥窯。哥窯特徵是紫口鐵足,釉面佈滿紋片,大紋片釉開處呈黑色,小紋片釉開處呈黃色,這就是俗稱的:金絲鐵線:。釉面溫潤如玉,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米黃等。器型多仿先代銅器造型,貫耳瓶,弦紋瓶,三足爐,葵囗洗等。口釉接痕,牛毛紋,刷釉痕,酥油光,敲之木聲。元代仿哥窯較之宋代普遍比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疏鬆,胎體粗厚拙重且色灰黃,即使小件器物也缺乏曲折能力,釉質較薄,混濁無光,釉面不太均勻乾淨,開裂細小紋片缺乏宋哥窯那種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主要產品有魚耳爐,盤和膽瓶等。這答案就出來了,宋代器型有貫耳瓶,弦紋瓶,元代有膽瓶等,沒有這接胎痕,這些長頸小囗之瓶類在工藝上怎麼完成?在描述宋代哥窯器裡的囗釉接痕,刷釉痕不正是接胎痕的證實嗎?本人認為根據生產技藝,這接胎痕是完成這長頸瓶類製作的工藝,是真的。個人認識僅供參考。謝謝編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