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關注到這個問題,牙醫甚感欣慰。
正常休息時舌的正確位置:
舌尖位於上切牙後5mm的小凸起(切牙乳頭)處,舌背兩側輕貼於兩側後牙。
舌肌與唇、頰、咀嚼肌的平衡與否,影響著牙弓的發育過程,也影響著牙齒的排列情況。
有很多人的舌頭習慣性放在上牙過下牙的後面,尤其是還喜歡舌頭抵著牙齒,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吞嚥時,舌頭會反射性地前伸,牙齒會就受到向前的推力,久而久之,可能會出現牙齒前突、前牙開縫甚至開合(如圖)。
鼻部通氣不暢,習慣張口呼吸,可能是舌習慣不好的隱藏病因。尤其是舌頭放到位,呼吸感覺不順的話,很可能是鼻腔通氣量不足,建議先去耳鼻喉科就診。
長期不良習慣導致舌肌力量不足也是舌習慣的直接原因和主要糾正的難點。
舌肌訓練方法
1. N點訓練
N點訓練上切牙後約5mm處,也是發英文字母“N”結束時舌尖的位置,找準位置,將舌尖頂住該位置保持小張口,唇肌無運動,保持10秒。做5次為1組,每天3組。
2. 彈舌訓練
彈舌訓練將舌吸到上顎,迅速離開上顎發出彈響,像模仿馬蹄“噠噠”聲,注意不是將舌彈向口底發出“嘚啦”聲。每組做20次,每天3組。
彈舌訓練可練習舌前部和中部的肌肉,幫助舌上抬。
3. 捲舌訓練
捲舌訓練將舌捲起,從切牙開始,儘量後捲到軟硬顎交界處,保持5秒。每天2組,每組50次。
捲舌訓練可鍛鍊舌根部,幫助舌上抬。
4. 攤餅訓練
將口香糖嚼軟成團狀,用舌尖將糖團置於上頜切牙後5mm處,然後用舌體壓住口香糖,同時做吞嚥動作,將口香糖在上顎部攤平,每天0.5小時。
口香糖攤餅訓練可訓練舌肌力量,幫助舌上抬
5. 舌尖頂皮圈訓練
將皮圈置於舌尖,舌尖頂住上切牙後5mm,保持,不要讓皮圈掉下來,堅持10分鐘,可以看到舌尖上皮圈的印記,每天3組。也可以用舌尖頂一個圈形薄荷糖至上顎,待薄荷糖完全融化。
舌尖頂皮圈訓練可幫助患者記憶正確的舌位,並且鍛鍊舌上抬的力量。
高能!進階!!
中國傳統理念中,舌為心之竅,而心乃“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王”,因此舌抵上顎不僅有利於調心,而且對五臟六腑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任脈經穴,下起於會陰,上終於承漿(位於下頦唇溝的中點);督脈經穴,下起於長強而上止於齦交(位於上唇繫帶與齒齦連線處),舌抵上顎,也稱柱舌,可以上承督脈之齦交而下接任脈之承漿,溝通任督二脈氣血的執行,使周身的氣機暢通、百脈明點充盈,對形成“周天運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將舌抵上顎形象地稱為”搭鵲橋”。
有道是,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足頓。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決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登仙無歧路,長壽益終生。
能關注到這個問題,牙醫甚感欣慰。
正常休息時舌的正確位置:
舌尖位於上切牙後5mm的小凸起(切牙乳頭)處,舌背兩側輕貼於兩側後牙。
舌肌與唇、頰、咀嚼肌的平衡與否,影響著牙弓的發育過程,也影響著牙齒的排列情況。
有很多人的舌頭習慣性放在上牙過下牙的後面,尤其是還喜歡舌頭抵著牙齒,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吞嚥時,舌頭會反射性地前伸,牙齒會就受到向前的推力,久而久之,可能會出現牙齒前突、前牙開縫甚至開合(如圖)。
鼻部通氣不暢,習慣張口呼吸,可能是舌習慣不好的隱藏病因。尤其是舌頭放到位,呼吸感覺不順的話,很可能是鼻腔通氣量不足,建議先去耳鼻喉科就診。
長期不良習慣導致舌肌力量不足也是舌習慣的直接原因和主要糾正的難點。
舌肌訓練方法
1. N點訓練
N點訓練上切牙後約5mm處,也是發英文字母“N”結束時舌尖的位置,找準位置,將舌尖頂住該位置保持小張口,唇肌無運動,保持10秒。做5次為1組,每天3組。
2. 彈舌訓練
彈舌訓練將舌吸到上顎,迅速離開上顎發出彈響,像模仿馬蹄“噠噠”聲,注意不是將舌彈向口底發出“嘚啦”聲。每組做20次,每天3組。
彈舌訓練可練習舌前部和中部的肌肉,幫助舌上抬。
3. 捲舌訓練
捲舌訓練將舌捲起,從切牙開始,儘量後捲到軟硬顎交界處,保持5秒。每天2組,每組50次。
捲舌訓練可鍛鍊舌根部,幫助舌上抬。
4. 攤餅訓練
將口香糖嚼軟成團狀,用舌尖將糖團置於上頜切牙後5mm處,然後用舌體壓住口香糖,同時做吞嚥動作,將口香糖在上顎部攤平,每天0.5小時。
口香糖攤餅訓練可訓練舌肌力量,幫助舌上抬
5. 舌尖頂皮圈訓練
將皮圈置於舌尖,舌尖頂住上切牙後5mm,保持,不要讓皮圈掉下來,堅持10分鐘,可以看到舌尖上皮圈的印記,每天3組。也可以用舌尖頂一個圈形薄荷糖至上顎,待薄荷糖完全融化。
舌尖頂皮圈訓練可幫助患者記憶正確的舌位,並且鍛鍊舌上抬的力量。
高能!進階!!
中國傳統理念中,舌為心之竅,而心乃“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王”,因此舌抵上顎不僅有利於調心,而且對五臟六腑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任脈經穴,下起於會陰,上終於承漿(位於下頦唇溝的中點);督脈經穴,下起於長強而上止於齦交(位於上唇繫帶與齒齦連線處),舌抵上顎,也稱柱舌,可以上承督脈之齦交而下接任脈之承漿,溝通任督二脈氣血的執行,使周身的氣機暢通、百脈明點充盈,對形成“周天運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將舌抵上顎形象地稱為”搭鵲橋”。
有道是,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足頓。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決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登仙無歧路,長壽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