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帶你聊世界

    中國在南北朝時代以後,名字出現了使用兩個字的情況,而在這兩個字中的其中一個字會被兄弟、堂兄弟等同族男子共用來用作確認一族中的輩份,而且可以是使用相同部首的文字為輩字,也有些家族要求女子也依輩字命名。更進一步,名字中的第三字亦使用相同的部首。後來北韓半島、越南、琉球也有這種命名方式,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初期亦有這種習慣。後來在日本,諱的一字被當作通字並廣泛用在一族中。為了與世代相傳的系字區分,把輩字稱為“列系字”,世代相傳的系字則稱為行系字。但“行系字”一詞在中文裡意義與輩字相同。

    特徵

    一般字輩都要用含意好的字,並編成四言、五言或七言等其他形式的韻文,表達光宗耀祖、興旺發達之意,讀起來順口、押韻,便於同一支派的人記誦。一些佛教或道教派別也是這樣取法名或道號,《天龍八部》少林寺的虛竹就是“虛”字輩。傳統上家譜一般只記載男性的名字,於是很多家族只規限男性要依字輩取名,稱為譜名,女性則沒有限制。如蔣中正籍貫浙江奉化溪口,蔣氏輩序為“祁斯肇周國,孝友得成章。秀明啟賢達,奕世慶吉昌”,其譜名蔣周泰,後代又依此命名,例如兒子蔣經國,孫蔣孝勇,曾孫蔣友柏,玄孫名蔣得勇。事實上也有些家族是男女有不同字輩,也有些是以偏旁部首作為字輩,多見於單名。現在這種取名模式漸漸少見了,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字輩。

    例項

    由於現今字輩使用只見於古老世家後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家族。故一般人觀念中有一部分人會傾向認為字輩是能迴圈使用的,但事實上這是不對的,字輩用完後是要再續的,如果所有字用完了,必須再由家族族長統一確定接下去的字。如毛澤東家族《韶山毛氏二修族譜》中有一篇專門的《派系詩》,原定派系是“立顯榮朝士,文方運際祥。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 ,續訂派系是“孝友傳家本,忠良振國光。起元敦聖學,風雅列明章” 。

    不同姓、同姓但不同支派就有完全不同的字輩系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又以木火土金水輪流為第三個字的部首。如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燕王朱棣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寧獻王朱權支:“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朱耷為寧獻王后裔,由此可知“朱耷”不是其譜名。

  • 2 # 人生如詩14

    這個問題先從孔家說起,孔家的排字給人感覺是第二個字,如孔令某,孔繁某……又比如范仲淹的兒子輩第二字排純、孫輩第二字排正,其他不可考。

    明代皇族的排字也是這樣,比如朱棣的後代朱厚照、朱厚璁、朱由校、朱由檢。愛新覺羅家族永綿奕載……也是除了姓之外名字的最前面的字,比如奕詝、奕訢,載湉、載淳。

    但古代也不是這麼講究的,比如著名的琅琊王氏,王羲之的兒子都是第三個字排,王徽之、王獻之,但還是覺得像個例,而且王羲之兄弟也是叫胡之、羲之。民間的家譜排名就沒這麼明顯確的規定了,我曾祖父輩排第三個字,祖父輩是第二個字排,我父親這一輩就是第三個字排,我們這輩又是第二個字排,下一輩準備按第二個字排,首先得是加上姓是三個字的名字。現在都起兩個字的名字(和漢代人一樣了,劉秀、劉備)也沒人照辦了。

    說了這麼多,只是舉例說明,到底有沒有講究本人就不知道了!也許是為了起名方便吧!況且古代人有名還有字,現在只有名了(合稱名字,實際上是名)。暱稱倒是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液晶電視出現豎條紋要怎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