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郎了個郎

    古代的朝貢不完全是賠本的,作為大國的附屬國是沒有辦法不朝貢的,但是朝貢不完全是賠本買賣,打比方,你是附屬國去朝貢天朝上國,首先天朝上國會保護你還會促進國家貿易發展和民族的融合與發展,由於朝貢就會減少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讓人民休養生息,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 2 # 麥丁影視

    題主問的應該是——“古代的朝貢制度對中土王朝來說,真的是賠本的買賣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朝貢制度對中土王朝來說,不一定是賠本的買賣。

    “朝貢”,是中國古代的王朝與藩國之間一種獨特的貿易現象。

    簡單的說,就是藩國以進貢的名義,向作為宗主國的中土王朝進獻各種物資,而後宗主國再以賞賜的名義,回贈給藩國物資。

    之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這種朝貢制度對宗主國來說是賠本的買賣,是因為大多數時候,宗主國為了顯示天朝上國的氣度,回贈給藩國的物資,價值要遠遠高於藩國進貢的物資。

    這種現象,乍看之下,好像是宗主國賠本賺吆喝,實則不然,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待:

    第一,物資的價值,不單單是用市值金錢的多寡來估量的,而是要看其實用價值。

    打個比方說,某藩國進貢給宗主國一批牛馬,價值五萬貫,宗主國回贈給該藩國一批絲綢和瓷器,價值八萬貫。貌似是宗主國吃虧了,但實際上,牛馬是宗主國的緊缺物資,絲綢和瓷器卻恰恰是很豐富的特產,如此看來,這筆買賣並不虧。

    第二,宗主國掌握著主動權和定價權。

    既然是朝貢,那麼宗主國便可以要求藩國進貢指定的物資,而宗主國的回贈物資,卻可以隨心所欲,我想給你什麼,你就得接受什麼。此為主動權。

    然後是定價權,回贈物品的數量,也掌握在宗主國手裡。心情好,待見你的時候,可以多回贈點東西;心情不好,不待見你的時候,或者你幹了讓宗主國不開心的事,那便少回贈你點東西,以示懲罰。

  • 3 # 琢磨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朝貢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中央王朝對藩屬國進行冊封賞賜,藩屬國向中央王朝稱臣納貢。”而中國王朝的朝貢制度似乎變了味道,實際上更像是名義上的中心大國認同外交,目的是造就萬邦來朝、八方來儀的盛世。不是領導世界的組織,更像“夕陽國家”最大的面子工程。自漢朝以來,凡是來朝貢者,中國朝廷都會大量回賜,並盛情款待來使。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帶牛羊萬頭以及大批的絹帛、錢幣、價值“數千鉅萬”;鄭和下西洋,寶船幾十艘,帶有大量的絹帛、瓷器、茶葉以及金銀錢幣。每到一地,大加贈送,動員當地首領到中土朝貢;乾隆為接待英國馬嘎爾尼使團招待費耗費白銀八十五萬兩左右。各國前來朝貢者大大增加,朝廷進少出多,很容易致使國庫空虛,財政危機。

    受朝貢制度的影響,上到皇帝下到百姓,人人都認為,天朝上國,無奇不有。而對於天朝之外的事物一無所知。

    在國力強盛,擁有強大部隊的時候,很少會發動掠奪性的戰爭,並且防禦性戰爭遠多於進攻性戰爭,即使是進攻,也是以攻為守並不是出於掠奪的目的。一旦國力衰敗,這種朝貢制度就很脆弱,很容易被外敵攻破。

    為何中國皇帝迷戀這種朝貢,原因在於皇帝眼裡的百姓只是“家蓄”,百姓向皇帝納稅,不如說是向皇帝上貢。皇帝打腫臉充胖子,實際是“家畜”的臉被打腫,“光耀”的則是皇帝的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疼,站著時候不疼,坐著時候不疼,一躺下靠近枕頭就開始玩命的疼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