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觀大歷史

    這個問題早就被馬克思預言了,中學教科書被無數次提及,這就是資本對勞動的異化現象,同樣也是對人的異化。

    勞動,最初是人的本質屬性,什麼是本質屬性?這個屬性的特點不是吃喝玩樂,睡覺,飽暖和情慾,這個屬性其他動物沒有,只有人類有,人們不能停止工作,你可以很高興地休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但是如果一直閒著,他就總會去找一些事情去實現他的價值,而創造價值的方法就是勞動。

    所以勞動本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它創造了價值,而勞動是其基本屬性的一種表達。如果您想和這樣一個快樂的勞動者聊天,那就來北京乘計程車,在北京開車租車的很多人過的還算不錯,可為什麼還要開出租呢?

    當我有一次出差時,計程車司機耍貧嘴說:“現在很多人都看重錢,我才不管有沒有錢呢,我沒有存款,甚至不打算給我的兒子一分錢。”我一聽馬上打斷他的話,問他有多少套房?師傅說有兩套,但是一套快拆了,拆了以後我能再買八套,我聽完後說暈車,閉眼眯會,就戴上了耳機不說話了,同樣,馬雲說他不喜歡錢,我認為他說的是真的,他犯得著撒謊嗎?

    最初,勞動是人們實現價值的手段,勞動是客體,但是現在人們必須工作,勞動成為了主體,本來金錢是為了人們更好的生活,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是為了賺錢,就像現在人是在玩手機,現在手機在玩人,這就是異化。

    馬克思曾說資本是自己的意志的,他的意志就是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勞動和價值開始完全脫鉤,10年前有個房子容易,現在要一輩子勞動才能住上,另一方面,現在分工越來越細,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學東西越來越容易,我那些名校畢業做網際網路的同學,他們現在覺得現在一個本科畢業的大學生隨隨便便學一兩個月就能替代他們的技術了。

    另外,資本是可以自己增值的,這就是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有了北京戶口,就有了學區房,就有了區重點和市重點,一個階級為了增強和顯示其優勢自然會集中資源打造一個階層,因此將階層層層分離。

    據我所知,去年海淀區的重點中學的理科學生的最高成績只能去哈爾濱工業大學。過去很多人走過了高考的獨木橋成為了精英人士,可是最後他們的孩子甚至連區重點都沒得上,樓上的人拼命踹想要上樓的人,而自己卻加蓋一層樓,這樣樓下的天花板越來越低,空間自然越來越小,以前當工人也可以過得挺滋潤,現在當個小領導都煩心。

    另一方面資本是需要市場的,為了擴大市場鼓吹消費主義,給年輕的腦力勞動者一些華麗的名詞——白領,中產階層,為了擴大市場再次鼓吹消費主義,例如著名的網紅餐廳,年輕人錯誤地認為,與工人和農民相比,他們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改善,而為了配上這樣的地位,就必須有相應的消費。

    這就是小資產階級,即小布爾喬亞,什麼是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生產資料,卻認為自己是資產階級,他們明明是勞動人民,卻覺得自己比勞動人民優越。

    當然,個人奮鬥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個人奮鬥往往敵不過歷史的程序,但是個人奮鬥總是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2 # 刺梨的讀行世界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了感覺工作沒有動力、沒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機等現象?

    這個現象確實在年輕人身上越來越普遍。這一點,作家王小波深有體會,他說,“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可見,迷茫是人年輕時的常態。

    那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冒出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比起過去,現在選擇越來越多

    爺爺奶奶那一輩,生活不太平,能過幾天安穩日子都高興,只要能找到事做,一家吃飽穿暖覺得很幸福了。父母那一輩,工作機會依然不多,頂替工作,分配工作,不是做農民,就是做工人。

    2.面對越來越多的選擇,缺乏與之匹配的選擇的能力

    時代發展變化,給了我們選擇的自由。可怎麼選?選擇的能力很重要。

    嚴歌苓說,“通往人內心的路,永遠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長得多。”認識自己瞭解自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做到這一點,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才知道如何選。

    3.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身處時代鉅變的洪流中,新科技5G,資訊科技,雲端計算等等,帶來了社會的極大變化和不確定。未來變得越來越不可知,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帶來了壓力和對人生的迷茫。而社會的變化,新科技新技術的產生,讓知識的淘汰速度加快,過了一定年齡變成劣勢,中年危機出現。

  • 3 # 知暖少年

    “我看到很多年輕人站在路中間,就那樣站著哭。身後沒有燈火,身前白霧茫茫。”

    要知道,如今的年輕一代人,大多數都是沒有退路的。

    他們時常會感到失敗和望不到頭,因為在他們心底從沒有那個外界所構建起的“避風港”。

    他們不會覺得實在不行就回家好了,回到那個有爸媽的屋子裡,找個餓不死的工作,再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把接下來的日子過完,就夠了。

    沒有退路,周遭又是無數的壓力,出現這樣很喪的現象也就不可置否了。

    記得多年前,畢業剛工作時,有一次我主動調了崗,厭煩了之前一成不變的狀態,想著嘗試更多的東西。沒想的是,從同事那裡接手過來後,得到的是他們的不屑一顧,每一句話都像針紮在心底,否定了一切。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承認:

    “自己的書沒讀好,沒能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子,沒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沒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更沒讓自己快樂。”

    一回想起過去,畢業、工作、辭職、再工作……一步步像是在重蹈什麼人的覆轍。

    後來那段時間,即使我整個人看起來很喪,還是一直堅持,直到交出一份讓所有人都驚歎的答卷。

    其實,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你需要學會的,是對做過的每個決定都不曾後悔,堅持走下去,等到了某個地方,再回頭,已經將很多人拋在了身後,然後繼續不悲不喜的走下去。

    記住,你很優秀,別再迷茫了。

    至於未來會怎樣,反正路還很長,天總會亮……

  • 4 # 熊貓說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很能說明現在年輕人的狀態。

    我手下有一個軟體工程師,28歲,參加工作5年,挺聰明一小夥,但就是工作沒“幹勁”。領導交代的事情,雖然也能夠按時完成,但如果領導沒有交代,也絕不多幹一分,用管理學的說法,就是特別缺乏“工作積極性”。

    早晨上班,小夥子基本踩點到,問起來總是說地鐵人多,沒辦法。

    因為小夥挺聰明,我對他寄予厚望,也單獨找他談過幾次,“曉之以利,動之於情”,告他要努力,要奮鬥。當時小夥也答應的挺好,但事後總還是老樣子。

    至於小夥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一時也鬧不明白,只得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件事,我才算徹底弄明白了小夥子的行為。

    “鈞哥,我家裡有點急事,今天下午和明天,要和您告個假!”

    看他不安的樣子,我就關切的問:

    “這麼著急,不會是父母生病了吧?”

    “那倒不是。前段時間,我和女朋友在西安看了一套房,定金也交了,明天開盤搖號,所以我得趕緊到西安去!”他答道。

    “啊!”我有些吃驚。

    “你為什麼不在北京買房,而要跑到西安?”

    “鈞哥,您是真不知道,北京現在的房價有多高?這半年,我和女朋友都快把北京城跑遍了,隨便一個老破小都要400萬朝上,加上稅費、手續費,首付沒個150萬根本拿不下來!”

    "可是,你和女朋友都是做軟體開發的,工作5年,錢應該攢的差不多了吧?"我問道。

    “鈞哥,您說笑了!我不瞞您,工作5年,省吃儉用,我倆總共攢了80萬不到,這已是極限了。”

    “而且,我們雙方的家庭都是農村的,經濟條件一般,即使再攢幾年錢,到時候也不知道北京的房價又漲成啥了?”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

    “而且,將來即使把錢攢夠了,在北京買了房,也落不了戶,將來孩子上學還是不行。而在西安買房子能落戶,而且西安的IT環境也不錯,將來我倆也準備到那裡發展!”

    “而且,聽說西安馬上就要限購了,所以我不能再等了!”

    聽到這裡,我沉默了一會,想說些什麼,但又不知道該說些啥,只得說:

    “這是大事,不耽誤你了,工作不用擔心,趕緊準備去吧!”

    至此,我陷入了深思,似乎明白了小夥子以往的表現。

    人常說,安居才能樂業。前些年,房價雖然也不低,但剛工作的年輕人,努力奮鬥,攢上幾年錢,再借點,踮踮腳,還是能夠到的。

    而現在,這樣的房價,年輕人,即使再踮腳,甚至拉長脖子,也只能望房興嘆。

    因此,人除了不能安居外,同時也失去了奮鬥的目標。所以,在工作中表現不積極,得過且過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上面小夥的例子,我還想到我帶過的兩個實習生,一男一女,都是北京名校的研究生。

    在公司實習的半年,倆人的表現都非常讓人滿意,聰明,認真。因此,當年6月份,當實習結束的時候,隔壁部門剛好在招人,就委託我問兩位有沒有留下的意願。

    於是,找了個時間,會議室裡,我們三個人。

    因為已經很熟悉了,簡單介紹了職位後,我就問他倆是否有留下來的意願。

    短暫的沉默後,兩人相互看看了,女孩子先說話:

    “鈞哥,不瞞您說,自打一開始,我就沒打算留在北京,我媽想要我回老家當老師。”

    “而且,通過這半年的實習,我覺得這不是我期望的生活,太累!”

    為了勸服她,接著她的話,我開始講“道理”,例如年輕時多經歷一些,不要怕累,吃苦也是一筆財富等等。

    等我講完,很快,男孩子接住了我的話:

    “鈞哥,您說的也許有道理,最近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留在大城市奮鬥,還是進研究院?我真實的想法是,進研究院,可能會缺少您所說的奮鬥激情,但輕鬆,有自己的生活!”

    “我不知道您當年上學時是什麼樣子,但我從小學到研究生畢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坦率的說,我感覺太累了。然後又經過這半年的實習,再參照同學們的情況,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停頓了下,小夥子接著說:

    “而且,如果我留下,就面臨買房、落戶等問題,想想都頭大。所以,我也不準備留在北京,準備回老家進一個國企研究院!”

    ...

    那天,我們三個聊了1個多小時,但最後還是沒有說服他們留下。倒不是因為我的口才不夠好,而是到最後,我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有什麼理由勸人家留在大城市奮鬥呢?

    幾個月後,兩位實習生都主動聯絡我,女的如願成為一名老師,男的去了武漢的一個研究院,我真心的替他們高興。

    從上面的例子看,似乎現在年輕人更“衰”了,更迷茫了,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相反,我認為他們是更現實、更清醒的一代。

    我年輕的時候,資訊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手頭能看的“勵志”讀物,大概就是《卡耐基成功學》、《讀者》、《青年文摘》等。而且,年輕的時候,想起來挺中二,真的會為很多雞湯文感動。於是,高呼著奮鬥的口號,拼命工作,想要在大城市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到了最後,也確實有不少人能夠如願。

    而現在的大城市,房價高企,階層越來越固化。奮鬥,在更多時候,變成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正如那個年輕的工程師所說,無論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大城市落根。那麼,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為什麼還要有那麼大“幹勁”呢?

    因此,儘管有人批評他們“不思上進”,是“迷茫”的一代,但細究起來,這背後更多的是無奈,是嘆息!

    而現在,相對於過去,資訊更發達了,人能閱讀到的東西更多了,遇到的價值觀更多元了。所以,年輕人自然就更善於思考,更容易形成獨特的個性,清晰的知道什麼是該追求的,什麼是該放棄的。

    而那兩個實習生,來自城市,小康家庭,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更多的選擇,兩相對比,追逐本心,自然就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大城市所謂的“奮鬥”。

    看起來,似乎是“不思上進”,但絕不是“迷茫”,反而是清醒,是獨立思考。

  • 5 # 平凡小百姓

    1.心態問題、急於求成

    很多三線城市年輕人指望進職場兩三年(包括實習期)就該輕鬆月入過萬,因為他們看很多中年的同事過萬很容易,自己這麼優秀,為啥就不能過萬呢。他們看到的僅僅是中年同事的收入,但看不到人家已經在職場歷練沉澱了十多年了,看不到人家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自以為自己和同崗位的中年同事不相上下,但無論是專業技能上還是人脈上還是職場經驗上都差的多了。我之前有位同事就是這麼看我的,都是做HR的,為啥我拿那麼高?但我不能告訴他,他做了3年HR連HR最核心的工作都還一點都沒接觸過呢!

    2.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發達、不同城市之間沒有可比性確硬要比

    現在年輕人的同學或朋友們很多都在一線城市工作,總聽人家收收入有多少多少,本是同齡人就有了對比的心理,但忽略城市的差異性,同一崗位在不同城市幹同樣質量的活收入肯定都不一樣,不能光比收入,人家掙得多但基本開銷還大呢,享受了大城市的紅利就得付出大城市打的代價!

    3.不願積累、想一步到位

    很多年輕人將業餘時間都花在了談戀愛、旅遊、消費、愛好上,也不關注和工作相關的政策資訊,也不持續學習,就一心想要成為金字塔的塔尖。幹工作只做面上領導能看見的、加個班也要發朋友圈轉告領導,結果領導看不見的工作是一塌糊塗,留下大量的隱患還不以為然。這樣下去除非遇到同類的領導且通過同樣的方式取得了晉升,否則對自己肯定不是福,畢竟群眾的眼睛是學良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6 # 玖玖雜談

    出現這些現象,原因有些複雜。

    我從事職場管理二十多年,見多了這種想法的年輕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先說一個例子。我的親戚小Y,女孩,已經35歲了。本科畢業順利進入一家外企工作,做後臺管理兼職翻譯,經常和外商打交道。在外人看來還是挺不錯的,父母也覺得挺有面子。

    幹了四年,沒和父母商量,裸辭了。

    因為工作中,老闆經常會做一些不符合公司規定的事,比如讓侄子直接從公司庫房拿東西,不讓記賬;比如讓侄子報銷一些不符合公司財務規定的開支。親戚覺得這樣下去會出事,就辭職了。

    辭職後,在家呆了一年多沒再找工作,期間結婚生子。

    前年,自己心血來潮,借錢開了一家養生館。租房、裝修、人工、請老師等等,投入一大筆資金,雄心勃勃,要大幹一場。

    因為沒經驗,對養生市場認識不足,結果賠的一塌糊塗,欠下鉅額債務。

    滿懷的希望破滅了,一蹶不振,由此進入啃老模式。父母不僅要承擔還債的任務,還得幫忙看孩子,連去託兒所的費用已經負擔不起了。

    她母親快60歲了,曾經做商場管理的,不得不再次出去打工。春節前下樓梯,不小心滾下,左腳腳踝骨折,右腳的幾個腳趾骨折。

    即便這樣,她母親仍不肯休息堅持上班。每天上班時她父親背上樓,下班再背下來,腳腫的鞋都穿不上了。

    有一天,我去看她,見到我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

    如果是你,你能忍心看父母這樣嗎?

    可是親戚小Y不為所動,仍然沒有出去找工作的想法,就是不想工作,每天躲在自己屋裡,黑白顛倒,她的父母已經快崩潰了。

    由此,我想到題主所說的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狀態,我就自己的感受,分析一下問題產生的原因,供參考。

    大到對職業發展空間、生活的城市、薪資待遇、住房的要求,小到開什麼車,用什麼手機、穿什麼品牌衣服等等都充滿渴望。

    有希望就要去奮鬥,但往往付出了很多努力,沒有達到想要的,就出現了心裡落差。

    .所以,當目標無法實現的時候,就會沮喪、迷茫,就會沒了心氣兒,沒了動力,看不到希望。

    想想看,父輩們,很少聽到他們說懈怠的話,因為他們對生活要求的不高,幸福感超過年輕人。我說的對不?

    進入社會後,開始獨立生活,為實現目標奮鬥。可是,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想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並不容易。特別是當遇到一些磕磕絆絆時,就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導致沒了心氣兒,沒了動力,沒了希望。

    職業競爭壓力、生活負擔壓力加大,導致心緒不穩定。

    不可否認,現在各種競爭壓力都比過去大得多。職場競爭更是激烈,想獲得一份不錯的職位實在不易。各種競聘、考核、晉升等等,還有衣食住行的壓力,家庭負擔,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等,所有這些壓力都會導致情緒的不穩定,因此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2. 獲取知識,強大內心。建議看一些有關書籍,獲取心裡支撐,讓內心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當再遇到一些溝溝坎坎時,就不會有強烈的挫敗感了,也會釋然。

    3. 對於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要學會告訴自己,大家都一樣,並不是你一個人面對。把壓力變成動力,誰能應對的好,誰就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寫在最後的話

    不想工作也好,沒動力也好,看不到希望也好,這些都應該是暫時的想法,不能長期下去。要想獲得好的生活,只有工作,只有努力,沒有捷徑可走,只要你不放棄努力,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搏的自己。

  • 7 # 麥田青語

    這種情況通常是跟自己的內心失去了連線。

    很多人都活在生活的經濟壓力和外界的期待中,被這些驅動的,我們稱之為外驅力。

    我們都不陌生,逢年過節聚會從小時候成績,到大了參加工作,公司的知名度,薪水的高低都會是親朋好友談論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華人,崇尚家庭和集體文化。所以我們從小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在和親戚間及鄉里鄉親間的比較中長大。

    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似乎從來沒有被教導過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被教導過每個人有自己的天賦和優勢。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也沒有,工作之後更少有人談這個話題。

    我們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奢侈,是不成熟。所謂成熟就應該是讀名校,進名企,拿高薪,在大城市,買名車,買大房子。於是所有人過著一樣的生活,擠破了頭過獨木橋。

    然而這種外驅力是不長久的。

    現在的中年人多半是70後,80後,在他們20多歲的時候物資更貧乏,所以外驅力也許能發揮作用到三四十歲,矛盾在中年時爆發,號稱“中年危機”,身心疲累。

    題目所提到的年輕人多半指90後,物資相比80後等更充裕,所以外驅力能發揮作用的時間更短了。當外驅力消失,內驅力尚未被發現和挖掘出來時,迷茫就出現了。迷茫比80後來的更早。

    什麼是內驅力?

    就是你的興趣,熱情所在,你樂在其中的事。

    以及人生短短几十遭,你這僅有一次的寶貴而狂野的一生,你想拿來做什麼,這件事是否有想明白,想明白了你會再上一級也就是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這時候你會更堅定你想達成的目標,更加明白每天要怎樣度過。這時候你便沒有迷茫。

    沒有捷徑,需要持續的探索。以下幾個方法供參考:

    1.拿一個空白本子,寫下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

    01.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最敬佩哪些人?為什麼?(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書上,電視上的人)

    03.你最喜歡的書或電影是什麼?裡面講述了什麼故事?

    04.你最愛的座右銘或格言是什麼?

    05.你童年時印象較深的3個回憶是什麼?

    2. 記錄下:

    你做起來得心應手特別擅長的事有哪些?你樂在其中的事有哪些?可以用日記方式,想起來就記下,記錄一個月看看最後的結果。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

    3. 寫下:

    你從小到大的人生歷程中最有成就感的5件事。分析一下這5件事為什麼讓你有成就感,分別使用了什麼能力。這些能力在其他哪些地方還可以使用?

    以上全部做完,你可能會對自己有些新的發現。

    你可能發現了自己的興趣,熱情。

    那興趣,熱情是否能當飯吃?

    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外部探索了。

    你可以呼叫身邊所有的資源看哪些工作可能符合你的興趣熱情?

    然後儘可能找到做這些事的人訪談,詳細瞭解工作內容進一步驗證是否是你想做的。如果不是,繼續尋找。

    如果是,那麼它需要哪些知識及能力可以勝任?

    下一步就去對標提升相應的能力。

    這裡還要結合你內心的價值觀。

    1.做自己喜歡的事並非一定薪資低。

    這裡考量的是如何把自己喜歡的事變現,實現價值兌換。比如李子柒,李佳琦等,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藉助時代科技機遇兌換成財富。

    2.做自己喜歡的事起初薪資低,不代表未來薪資也低。

    價值實現需要時間積累,也許你喜歡的事現在還處在市場培育期,堅持做下去,等來行業大爆發,你就是第一撥掘金人。

    3.各方面求證下來薪資確實低。

    這時候有個策略是:快樂=(賺錢)能力-慾望。

    看看你是否確實需要像你的同學一樣一定要在大城市買套房?

    最近看到很多大城市的“返鄉青年”記錄返鄉生活,做新時代的“農民”。舉這個例子不是要求你也樣這樣做,只是說活法有很多,真實的生活不是獨木橋。

    我們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樣板戲裡的主角。你是你自己生活的設計師。

    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內驅力可以驅動你到80歲。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打遊戲過關一樣,每一步的進步除了有金錢的回報,還有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快樂感。這才不枉為人一遭。

    希望以上能幫你破除迷茫。

  • 8 # 途行者020

    以前人雖較窮,努力一把,每年都能發現自己生活有所改善;做工的,只要努力幹比較容易得單位及領導認可;做老闆的耐心經營總會一年比一年好;社會整體機制比較自由,到處充滿活力及機會,人人積極向上,上下目標一致,通力工作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下發揮所長,工作效能也挺高,幹起來也開心,雖然也加班,也很辛苦,同事之間經常交流,相互合作奮進不覺如在重壓在身,覺得工作是生活一部分,也有樂趣。

    近幾年,工資雖高了,但環境變得壓抑,人與人之間不斷疏遠,上下級關僅剩下獎懲制度,一付生搬硬套的KPI,包括領導在內,人人自危,只看任內業績,壓力傳導層層下壓,導致年輕人只看錢而工作,面對生硬毫無樂趣的工作,他們更象一臺沒有靈魂的工具。

    再者,現在到城裡乾的年輕人,無房、無根基、無人脈,看見現在的環境,又多了一條難幹跨越的鴻溝,多數人只能一聲嘆息。

    一個沒溝通樂趣的工作生硬環境,一條難於跨越鴻溝,還能要求他們什麼,願上帝保佑現在的年輕人。

  • 9 # 迷你作坊

    其實啊,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因為現在說實話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每個人承受的房貸,車貸。生活壓力,養育孩子,孝敬老人。開銷成本是越來越高。可是收入來講的話,我能去還是那麼多。那壓力怎麼能不大呢?人怎麼會不焦慮呢?但是啊,這並不是說就沒有希望了。老話說的嘛,人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出頭,就有希望。別喪失動力。雖然說現在,嗯,可能成本比較高或者宋家雷大。那我們更得努力加油。副牌用的能多掙一塊錢,他就多掙一塊錢,能多掙100多掙100。你多掙100,你家裡邊兒就能多花100塊錢,慢慢來積少成多。至,所以說現在年輕人感到壓力大。迷茫沒希望。我覺得更多的可能是現在的房價導致的。因為你這樣十年前工資三千四五房價呢幾千塊錢。現在那工資呢,還是三千四五可是房價呢?都1萬多甚至好幾萬。那這樣來講的話,無形當中那得購房的壓力就特別大。可是呢,安居樂業還深入咱們的內心。有沒有房子你都娶不上媳婦兒,丈母孃不答應。雖然說也有那些善良的丈母孃,只要閨女喜歡女婿沒房。丈母孃買房。但這種情況啊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還得買房才能結婚。那這樣的話壓力就自然而然的就大了很多。首付幾十萬,貸款上百萬,負債30年還完已中年。這個時候呢,自己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十八九至20。你就得給他再買房。但是其實我覺得現在00後啊,他們應該是相當幸福的。因為他們這一代應該是不會再為房子的事發愁呢。他們將來需要考慮的就是我需要賣幾套房子。總結一下。生活雖然苦,生活雖然累,生活雖然讓我們壓力大,難道我們就不面對了嗎?難道我們就頹廢哈!難道我們就對未來喪失信心了?我覺得不應該人活一世本就不易。我們應該用有限的年華去更好的享受生活。就算苦中尋樂也怡然自得。因為你交易困惑也是過一天。你高興快樂還是過一天?那幹嘛不讓自己快樂起來呢?笑一笑十年少。所以大家一起加油。

  • 10 # 職場三哥

    無所聊賴地宅家二十多天,讓我們大多人切身體驗到一個無奈悲哀的事實:閒散吃喝睡的日子解決不了我們心底的迷茫和焦慮。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實現了多少職場人夢想:來一個安靜閒散在家中的長假!

    沒有了往日工作的壓力,老闆的訓斥,客戶的電話催單,同事關係的複雜,身心疲憊到要辭職跳槽,一走了之!

    可是,當不斷接到公司延遲復工的通知,被限制在小區,被封閉在村裡,進入生活工作暫停模式,我們依舊迷茫,焦慮和鬱悶,找不到該有的激情和幹勁,才知道自律能力是多麼高大上的東西!

    或許,在我們凡俗的一生裡,大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在渴望擁有什麼?

    就如同題主的問題:年輕人沒有激情,很迷茫,還有越來越近的中年危機。回過頭看看我們人生之路:

    1.學生時代的你我,考上大學或當兵,或上職業技校就是最大的目標,其實,僅僅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給父母一份安慰,給自己一條出路。

    2.走進社會,踏上職場。我們急於求成,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職位和待遇,談戀愛,結婚買房買車,生孩子,繼續走在拼搏奮鬥,獲取升職加薪的職場之路。

    3.總會在某個瞬間或情緒下,我們恍然發現,所擁有了我們曾經想要的一切,可說好的圓滿和幸福呢?

    我們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新中國付出一代人的青春和血汗;上一代父母為摘掉一窮二白的貧窮中國的帽子,勤奮努力,不計報酬的工作一輩子。

    今天的年輕人擁有相對豐富的物質 財富和多彩文化,加上國家政通人和,沒有全民性質的政治運動危機,遠離了戰爭和災難。

    社會大環境的現實,給年輕人營造了安逸平和的環境,年親人的激情和動力找不到上升的渠道和出口,所以迷茫和仿徨。

    【2】新社會階層的分化,讓年輕人失去進取和拼搏的正確認知。

    不言而喻,經過七零後,八零後兩代人的努力和經營。九零後的年輕人的家庭背景,出生成長環境以及人際關係和人脈資源不一樣,在越來越多的社會層面造成”努力和 獲得幸福感的撕裂”。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人需求,而現實裡卻處處碰壁,掣肘,不順:畢業就失業,智慧科技取代人工崗位,辭職跳槽,找工作難,創業不易,戀愛結婚的高成本……

    還有最要命的自身實力和對物質追求的差距,讓年親人倍感身心疲憊看不到未來。

    【3】這就是當下的社會,不論何年何月,大方向和生存認知只能是適者生存。

    也必然是接受現實生活給我們的一切,而不是企圖逃離,或陷進自我錯誤認知的思維裡哀嘆麼沒激情,沒動力,沒出路。

    請靜下心來,客觀瞭解自己綜合能力,看清自己個性,脾氣,特長,愛好和專業技能的邊界,以及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建立新思維方式,熟練掌握並運用新智慧工具,積極社交和周圍人溝通交流……

    一切為人做事的立場和角度,從自我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快樂,讓生活充實,富有活力和激情出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結束的暑假你打算幹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