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少蘊YeClarke
-
2 # 非著名法醫
人死後屍體深埋在土中會有什麼變化呢?無論來棺材中還是直接深埋土中,其實也是一個緩慢腐敗的過程,只是屍體腐敗的過程要比直接暴露在外界中要慢很多。
比如屍體埋在土中,來看幾個時間節點:
1、屍體軟組織液化及白骨化的時間一般需要2~3年的時間,也就是全身的面板、肌肉、內臟腐敗成灰黑色屍泥與周圍泥土界限不明顯。
2、屍體上的韌帶和軟骨腐爛會慢一點需要經過5-7年的樣子,所以整個屍體在泥土中完全白骨化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
3、白骨化屍體需要5-10年左右的時間。
4、10―15以後,屍骨開始風化變脆。
5、50年以後,白骨會變得質地疏鬆,骨密度變低,基本上外力輕輕擊打可能就會破損。有很多考古工作,比如一些大墓,棺槨還在,但是墓主人屍骨已經不在了,不排除時間久遠全部碎掉了。
白骨化屍體
當然以上只是大概的屍骨變化規律,這與死者埋葬的地方土質、溼度還有酸鹼度有很大關係。
說不定埋在一個潮溼的地方或者地下水活躍的地方,屍體中的脂肪與水中的金屬離子發生反應,而以儲存型屍體的形態儲存下來也未可知。比如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就是儲存型屍體典型代表,聽說考古人員還在她的消化道中發現香瓜子,但是這樣的儲存型屍體還是太少了。
辛追夫人
從上面來看,如果深埋在土中,一般情況下屍體的軟組織包括面板、脂肪、肌肉、內臟,經過一段時間就全部化為屍泥,僅存白骨,這樣的屍體在法醫看來,做病理檢驗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但是一些儲存型屍體,可能對病理檢驗有一定價值,但是意義也不大,畢竟儲存型屍體內臟的結構幾乎也是破壞殆盡,所以第一個問題,深埋在土中的屍體做病理檢驗價值幾乎不存在。
第二個問題,考古的目的是什麼?透過對遺址、器物的發掘,可以從這些方面探索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而彌補史料的不足。特別是對於那些缺少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要了解那時的情況,考古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夏商周的歷史情況,史書記載非常少,留傳史料也不多,那麼透過考古工作來研究那時的文明程度、生產水平和社會制度就非常重要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史前文明。
考古圖片
但是現在科技的發展已經遠非古代能夠比擬的,現在所有的資料都可以以數字化的形式儲存下來,即使數千年以後,只要人類還存在,這樣的資料儲存也是有據可查,現在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發生的事件都會明顯的擺在後世子孫眼前,所以考古還有必要嗎?
所以現在深埋屍體對考古來說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綜上兩方面闡述,深埋屍體對後世做病理檢驗和考古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回覆列表
現如今的屍體不火化,埋葬於土中,很難說對考古和病理學研究有什麼作用。
屍體不火化,埋葬於土中,隨著屍體的腐化,就只留屍骨,屍骨能夠判斷屍體原先的性別,死亡年齡,屍體之前所患的一些疾病對骨頭的影響、中毒情況。
目前病理學研究,更多的是需要對屍體的組織進行檢驗,活體細胞檢驗、活體組織檢查、細胞學檢查、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檢驗等,屍體埋於土中,對病理學研究用處不大,而且,由於人類倫理道德的關係,很少說,為了病理學研究,去埋葬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