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幾年各種艾灸床,太空艙相繼問世,共同的特徵就是用的艾條尺寸大,火力足,通常都是針對整個背部或者腹部,強調灸條用量大,艾灸火力足,宣稱有助於通透經絡,發揮更好的臨床效果。這樣做灸的依據究竟是針灸經絡理論,還是純粹處於商業的盈利目的!
10
回覆列表
  • 1 # 陳方友213

    溫!把握這溫度,才能誘引人的意識集中在穴位中來,然而啟用穴位點瘀生氣而暢通!

    一一一一一東方道人一一一一一

  • 2 # 老吳艾國潮

    “無煙無火不成灸!”灸字的本意大約就是形容和表達長久的炙烤,因此可見艾灸必須有火,按照經典艾灸的基本定義,沒有火就不能稱其為灸。但這絕不是說灸火越大越好,而是必須嚴格界定穴位邊界,區分經絡,講究灸材、灸方、灸法和灸量,才能獲得良好的艾灸臨床效果。

    正如之前各位老師的觀點一樣,灸火絕不是越大越好,除了大家說的需要因人施灸以外,還有更重要也是更基礎的原因在於:艾灸的基礎一定是根據經絡理論,按照穴位輸注的客觀分佈規律辨穴施灸,而穴位是有邊界大小的,經絡有巡行方向和解剖結構,正如黃帝內經的《靈樞·九針十二》中明確指出:“黃帝曰: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岐伯曰: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2018年3月,美國紐約大學的科學家釋出最新研究結果:宣佈發現了一個新的人體“器官”,曾被認為遍佈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路,併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他們把這個結構比喻成”流動液體高速公路”。研究團隊認為,很驚奇這個器官到現在才被發現。這一發現,可能會對液體交換和癌症擴散的研究提供極大的幫助!國內則有學者認為,也許間質網路正是經絡賴以生存的組織基礎,也為艾灸的機理解讀提供了新的物質和資訊認知基礎。

    由此可見,艾灸必須遵循經絡和穴位的客觀規律,解剖基礎,講究辨人辨病穴位處方,選擇適合的灸材灸法施以適合的灸量,才能獲得最好的艾灸效果。既不是灸火越大效果就越好,更不是不區分經絡特別是穴位的解剖位置,不加選擇的一灸就是一大片,硬是把十分講究選穴,猶如“畫龍點睛”“有的放矢”的艾灸,活生生的變成了不分經絡,不講穴位的肢體或者是軀幹大區域的“烤肉”。結果可能是感覺暖和了,出汗了,豈不知在很大程度上多穴位、跨經絡同時大量灸烤,也許會極大程度的擾動機體的經絡秩序,打破了人體固有的生物鐘節奏,同時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艾灸所引發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應激反應平衡。臨床上出現的灸後口乾舌燥,頭暈目眩、面板紅斑水泡等,甚至暈灸,都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機體的艾灸過度反應。

    國家973大型灸法研究專項的研究結果也證實:艾灸的適宜有效溫度大約在43-52℃度之間,較低或者較高都無助提升艾灸的臨床效果。也為不宜過度施灸提供了更為系統和權威的研究證據。

  • 3 # 振丹艾灸苑

    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寒病以大火為宜,所以振丹從2010年開始使用直徑4.0的艾條【首創】,2011年開始使用4.5 5.0的艾條,至今發展到5.0 6.0 ,但把陳放八九年的4.0艾條拿出來用,發現滲透性更好,灸感更容易出來。對於大寒的人來說,大火更容易出現灸感。

  • 4 # 艾灸圈

    艾灸分為溫灸,懸灸,點灸。根據不同穴位、不同症狀使用不同的艾灸手法,不是使用的部位和症狀都是灸火越大越好的,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一般感覺有灸感溫度溫和為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召有那些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