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兵說
-
2 # 愛相機影像技術
1、開了相機上的防抖因為需要執行演算法,這個演算法一般是對左右幀的影象進行比對,採取還原姿態的方式,意思就是開了防抖畫質會犧牲一部分,所以如果雲臺效果很好,就不需要開相機防抖。2、如果你的雲臺效果不好,可以嘗試開防抖,重點是看你對畫質是否滿意,3、最後防抖的原理是透過硬體上配置陀螺儀,檢測到Cmos的抖動方向,透過CPU的運算能力,一般算力最少需要0.5T以上,執行防抖演算法,通常依據演算法和CPU的負載能力,有一個防抖的度,一般超過3度就很厲害了。所以防抖也是有限制的,抖動幅度太大,演算法也是很難做到的。另外一種叫高頻振動抖動,當抖動頻率或者速度拆過感測器每一幀曝光的時間,CMOS採集的影象就會變型,形成果凍或者熱流效應,任何防抖演算法都無法消除。建議買臺驍途真4K運動相機。
-
3 # 銳影像
單反相機抖動對圖片的直觀表現就是影像有虛影,不清晰。而抖動的主要原因又有機身由於快門動作和握持不穩兩種。
其實在室外晴天的正常日照條件下,相機選擇自動模式拍攝,也就是傻瓜模式,只要不是有外力劇烈抖動相機,所拍攝到的圖片只要對焦準確,其自然抖動對圖片的影響是完全可以乎略不計的。因為在不用長焦,也就是不把影物用鏡頭拉近拍攝的情況下,而景物又處在基本靜止時,安全快門速度達到80/秒以上,就可以有效凝固畫面了。而正常日照條件下,一般相機自動取的快門速度都不會低於這個值,所以一般的攝影活動,基本可以乎略防抖這個問題。
那麼對於光線不足再必須降低快門速度進行攝影時,當快門速度降到60/秒以下,最好就是用三腳架和快門線了。
如果現場環境沒有三腳架與快門線,那麼有三點建議可以有效減低抖動對影像的破壞力:
一是用正確的方法按下快門。快門的正確按法不是一口氣猛的按到低,而是分對焦和曝光兩個步驟。在按快門時,首先是要平穩呼吸,這是有效降低人自身抖動
的一個方法。然後勻速輕緩半按快門,當明顯遇到阻力時,正好就是相機在對焦,此時應稍做停留,等待對焦完成的滴聲和取景器內對焦點紅亮。隨後再勻速稍加力把快門按到底,聽到曝光的咔噠聲,表示整個過程結束。正確的按快門,可以最大程度解決因為突然用力,給相機平穩造成的衝擊,這與射擊中要求射手瞄準時要平緩呼吸和擊發是同一原理。
二是發揮閃光燈的凝固影像作用。閃光燈有凝固畫面,減低抖動對影像產的模糊,所以在用低速快門創造作品,而又要保持某些特定物體的清晰時,使用閃光燈是一種選擇。
三是尋找依靠和用取景器取景。與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靠山好辦事的道理差不多。在只能使用低速快門,又沒有三角架,閃光燈來加持的情況下,那麼我們可以自助,將自身變成三腳架來降低抖動對拍攝的影響。尋找對身體的有效支撐物,形成一種依靠關係,或者把相機放在相對穩定的物體上進行拍攝,如果是手持拍攝的話,用光學取景器取景而不用液晶屏取景,這些因為都能使相機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三角關係內,所以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抖動對攝影的影響。
-
4 # 風口尋豬
相機的有效防抖動可以從3點來說,快門,光圈,iso。
1.原則上快門越快,防抖的效果越好,但受限於鏡頭的最大光圈的限制,在昏暗的環境下,必須要提高iso的數值,相對會降低畫質。一般單反相機都會有快門優先模式。
2.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ios數值可以相應降低,快門速度也可以提高。防抖效果也就越好。
3.iso越大,防抖效果越好。在光圈限定的條件下,安全快門也需要到達一定的數值,最好的辦法是相對提升iso的數值,以達到防抖的效果,但提升iso的數值相應會帶來畫質的損失。
綜合來說,防抖就是快門×光圈×iso的一個特定的數值,在這個數值的範圍左右,可以保證畫質和防抖的最佳效果,這也是學習使用相機的基礎知識。特定的環境除外。
在這裡有2個小建議。第一,使用三腳架輔助拍攝。第二,使用外接快門線加三腳架輔助拍攝,這兩個小工具也是除去相機自身效能外,最好的輔助防抖工具。
-
5 # 國之粹3
感覺做好的方法就是用三腳架,燈光環境下拍攝舞臺等同於夜景模式,也就是所說的大光圈,小速度。防止抖動影響畫質的有效方式就是使用三腳架,要不就是雙手肘部託著前排座,也有一定效果。個人想法,可以嘗試一下。
回覆列表
如果相機鏡頭沒有防抖功能或者可以利用的三角支架,那麼就要分出片格式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拍攝姿勢用來穩定相機。
拍攝橫向格式的照片,拿握相機標準姿勢是手臂近貼身體。
拍攝縱向格式的照片,拿握相機標準姿勢是左臂曲起支撐相機和鏡頭。
同時,使用食指靠近第一指關節的扁平部分來控制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