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林想打三號位

    哪裡不對?(づ ●─● )づ

    首先我提一下,很多人對以德報怨這幾個字有誤解。

    以德報怨不是指無止境的寬恕。這八個字後面還有一句話,“何以報德,以直報直”

    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文是這樣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大概的翻譯就是,有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把我給幹了,我用道德和修養去感化他,好不好?孔子就回答到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用德來對待你你才應該用德對待別人。現在別人把你給幹了,你就幹回去。以直抱直。

    這個道理恆古不變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別人對你好,你就該對別人好。別人對你不好你就就沒必要對別人好。

    這句話是沒什麼不對的地方,當然是從字面上講沒什麼不對。

    當然凡事都有特例。

  • 2 # mm2019gl

    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文為: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為,有人說:用美好的德行去感化惡劣的行為,怎麼樣?孔子答到:用什麼行為回報善行?用適當的行為去懲罰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題中的這句話可能是對原文斷章取義的曲解。

  • 3 # 慧鋒zZ

    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什麼是德。

    德這個概念的基礎背景應該是道德經,至少道德經對這個概念有很深的影響。這裡就依據道德經對德的定義來解釋。

    道德經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說,真正的道德是沒有任何道德的概念而做出的道德,而那些追求有道德的行為反而根本沒有道德。那麼,道德究竟是什麼?

    道德就是良知,是本性,是眾生平等的中正之心,它超出我們的自我意識的認識,不是我們想有就有的。以德報怨就是以中正之心對待傷害自己的事和人。至於怎麼做,只要有中正之心,無論怎麼做都是自然要這麼做的。

    只要有中正之心,就無所謂報德,因為保持中正之心就是報中正之心,就是報德。不需要有任何的行為。就像報答正直的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一個正直的人。

    孔子之所以說“以直報怨”和“何以報德”是因為他不懂老子的思想。孔子所謂的德都是偽道德,是種付出,是形式,是虛偽。並且,孔子所謂的”直”也未必是發自於中正之心,“直”的行為未必是正當行為。

  • 4 # 閒看秋風999

    這句話出自《論語》:或曰:“以德報怨①,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②,以德報德。”(《憲問篇第十四·第三十四章》)

    以德報怨,報怨以德,漢字排列不一樣,但是意思應該是一樣的;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以好處。 這樣的觀點在那時比較流行,所以有人就問孔子。

    相同的話,中國古代另外一個智慧老人——老子也曾經說過: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兩種說法一對照,就會發現孔子和老子在對待“何以報怨”的態度是迥然不同的;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老子的態度是“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那麼,他二人都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兩人的區別為什麼會這麼大呢?

    孔子認為“以德報怨”缺乏原則性,是一種濫施感情的行為。為了苟息怨禍的“德”具有極強的工具性,不可謂真正之“德”;

    而老子則已“息事寧人“的方式“冷處理“怨恨;因為老子的主張是無為;是減少或者消弭矛盾,對壞人壞事姑息遷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兆和815玉米品種介紹?